智能物联终端安全状态采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831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智能物联终端安全状态采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采集多组已知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多种状态信息的第一特征向量;基于各组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组第一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采集多组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多种状态信息的各第二特征向量;基于各组第二特征向量,确定各组第二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基于各个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各个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确定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状态安全时,输出采集的多种状态信息。可为终端运行动态监控。行动态监控。行动态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物联终端安全状态采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智能物联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物联终端安全状态采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初步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物联网各类终端设备总体上可以分为情景感知层、网络接入层、网络控制层以及应用、业务层,每一层都与网络侧的控制设备有着对应关系。
[000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利用物联终端对家庭终端中的智能电器进行智能控制,可以大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物联终端对智能电器的控制可以实现多业务应用场景的控制,真正的实现智能化、人性化。尽管国际上各学术组织对物联网的定义都有所不同,物联网确确实实给人们提供这样一个愿景:在未来世界,所有的物理对象都有可能被封装成一个个能够自主感知与自主计算的设备,它们能够通过无线的媒介进行有效地互联与通信。通过分享各自的智慧信息,这些海量的物理对象节点能够协同起来实现复杂的感知与计算任务。
[0004]随着智能物联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一样,恶意软件开始将其视为攻击目标。但是,与计算机网络不同的是,智能物联终端如防护措施不到位,遭受入侵或被非法控制后,可能造成终端的泄露、篡改,甚至以此为跳板对物联管理平台开展渗透攻击,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因此亟须开展基于智能物联的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物联终端安全状态采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判断采集时,智能物联终端状态是否安全,可为智能物联终端硬件接口运行提供安全状态的动态监控。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物联终端安全状态采集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7]采集多组已知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所述多种状态信息的第一特征向量;
[0008]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
[0009]采集多组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所述多种状态信息的各第二特征向量;
[0010]基于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
[0011]基于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各个所述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确定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状态安全时,输出采集的多
种状态信息。
[0012]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已知工作模式为高负荷工作模式时,所述方法包括:
[0013]在电源模式状态为正常模式下,在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多组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所述多种状态信息的第一特征向量;
[0014]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
[0015]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已知工作模式为常规工作模式时,所述方法包括:
[0016]在各个电源模式状态下,分别采集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所述多种状态信息的第一特征向量;
[0017]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
[0018]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具体包括:
[0019]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
[0020]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获取顺序,确定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之间的转移模式。
[0021]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具体包括:
[0022]基于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的各个所述第二聚类中心;
[0023]基于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的获取顺序,确定各个所述第二聚类中心之间的转移模式。
[0024]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各个所述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判断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状态是否安全,包括:
[0025]基于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获取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
[0026]基于各个所述第二聚类中心,获取各个所述第二聚类中心之间的第二距离;
[0027]当所述第一转移模式和所述第二转移模式匹配时,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判断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状态是否安全。
[0028]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各个所述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判断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状态是否安全,包括:
[0029]当所述第一转移模式和所述第二转移模式不匹配时,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状态不安全。
[003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物联终端安全状态采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31]第一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组已知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所述多种状态信息的第一特征向量;
[0032]第一转移模式模块,用于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
量的各个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
[0033]第二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组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所述多种状态信息的各第二特征向量;
[0034]第二转移模式模块,用于基于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
[0035]输出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各个所述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确定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状态安全时,输出采集的多种状态信息。
[003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0037]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0038]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智能物联终端安全状态深度采集方法的步骤。
[0039]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智能物联终端安全状态深度采集方法的步骤。
[004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4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采集多组已知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多种状态信息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物联终端安全状态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多组已知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所述多种状态信息的第一特征向量;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采集多组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所述多种状态信息的各第二特征向量;基于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基于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各个所述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确定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智能物联终端状态安全时,输出采集的多种状态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已知工作模式为高负荷工作模式时,所述方法包括:在电源模式状态为正常模式下,在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多组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所述多种状态信息的第一特征向量;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已知工作模式为常规工作模式时,所述方法包括:在各个电源模式状态下,分别采集智能物联终端的多种状态信息,并确定各组所述多种状态信息的第一特征向量;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一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一转移模式,具体包括: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基于各组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的获取顺序,确定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之间的转移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的各个第二聚类中心及其之间的第二转移模式,具体包括:基于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确定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的各个所述第二聚类中心;基于各组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的获取顺序,确定各个所述第二聚类中心之间的转移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各个所述第一聚类中心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启桂张小建仇慎健费稼轩陈涛陈佳石聪聪郭志民吕卓摆文志袁涛陈岑李暖暖常昊郭骞王向群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