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光隔离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位于下壳体的上方,所述上壳体的下端呈开口状,所述下壳体的上端呈开口状,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端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让入射光经入射光纤至起偏分束器和波片,经该波片至光楔,由该光楔至法拉第旋光片入射至棱镜的底边,由该底边入射至斜边一,经该斜边一反射至,经该斜边二反射至,经该底边透射至光楔后,入射至色散补偿片,再经该色散补偿片射入至,最后经过起偏分束器至射出光纤,经该射出光纤射出出射光。该射出光纤射出出射光。该射出光纤射出出射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光隔离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光隔离器是一种只允许单向光通过的无源光器件,允许光向一个方向通过而阻止向相反方向通过的无源器件,作用是对光的方向进行限制,使光只能单方向传输,通过光纤回波反射的光能够被光隔离器很好的隔离,提高光波传输效率。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光隔离器的入射光纤和出射光纤分列于两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要求入射和出射光纤同列于一侧,且光隔离器不便于快速的组装。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设有反向隔离部件,通过固定部件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连接,以解决光隔离器的入射光纤和出射光纤分列于两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要求入射和出射光纤同列于一侧,且光隔离器不便于快速的组装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位于下壳体的上方,所述上壳体的下端呈开口状,所述下壳体的上端呈开口状,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端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层一,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层二,所述上壳体侧壁上的通孔内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一,所述下壳体侧壁上的通孔内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二,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固定部件,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设有反向隔离部件。
[0007]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一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放置槽一和放置槽三,所述放置槽三位于放置槽一的右侧,所述保护层二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放置槽二和放置槽四,所述放置槽四位于放置槽二的右侧。
[0008]优选的,所述反向隔离部件包括插针一,所述插针一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一,所述固定块一远离插针一的一端和上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内设有插针二,所述插针二的外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二,所述固定块二远离插针二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壳体的内壁上。
[0009]优选的,所述插针一和插针二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起偏分束器,位于上壳体内的起偏分束器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波片。
[0010]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设有光楔,所述光楔的上端插入到放置槽一内,所述光楔的下端插入到放置槽二内,所述光楔的侧壁分别和放置槽一与放置槽二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光楔的右端上侧设有法拉第旋光片,所述法拉第旋光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三,所述固定块三远离法拉第旋光片的一端和上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光楔的左端下侧设有色散补偿片,所述色散补偿片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四,所述固定块四
远离色散补偿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壳体的内壁上。
[0011]优选的,所述法拉第旋光片的右侧设有棱镜,所述棱镜的一端插入放置槽三内,所述棱镜的另一端插入到放置槽四内,所述棱镜的外壁分别和放置槽三和放置槽四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橡胶套一内插有入射光纤,所述入射光纤的一端和插针一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套二内插有射出光纤,所述射出光纤的一端和插针二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连接杆和连接块,所述连接杆和连接块均设有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形状呈L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壳体的左右两端下侧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连接在上壳体左右两端上侧的侧壁上,所述连接块的形状呈直角三角状,所述连接块通过连接槽和连接杆卡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将上壳体放置在下壳体的上端,将连接块卡接在连接槽内,快速将反向型光隔离器组装起来;
[0016]2.让入射光经入射光纤至起偏分束器和波片,经该波片至光楔,由该光楔至法拉第旋光片入射至棱镜的底边,由该底边入射至斜边一,经该斜边一反射至,经该斜边二反射至,经该底边透射至光楔后,入射至色散补偿片,再经该色散补偿片射入至,最后经过起偏分束器至射出光纤,经该射出光纤射出出射光。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部分固定部件剖面示意图。
[0021]图中:1、上壳体;2、保护层一;3、下壳体;4、保护层二;5、插针一;6、连接杆;7、固定块一;8、起偏分束器;9、波片;10、插针二;11、连接块;12、固定块二;13、放置槽一;14、放置槽二;15、光楔;16、法拉第旋光片;17、固定块三;18、放置槽三;19、放置槽四;20、棱镜;21、底边;22、斜边一;23、斜边二;24、色散补偿片;25、固定块四;26、橡胶套一;27、橡胶套二;28、入射光纤;29、射出光纤;30、连接槽;100、固定部件;200、反向隔离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参照附图1
‑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3;
[0024]上壳体1位于下壳体3的上方,上壳体1的下端呈开口状,下壳体3的上端呈开口状,上壳体1和下壳体3的一端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图中未标注),通孔起到固定连接橡胶套一26和橡胶套二27的作用,上壳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层一2,保护层一2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放置槽一13和放置槽三18,放置槽三18位于放置槽一13的右侧,下壳体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层二4,保护层二4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放置槽二14和放置槽四19,放置槽四
19位于放置槽二14的右侧,保护层一2和保护层二4起到对反向隔离部件200保护的作用,上壳体1侧壁上的通孔内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一26,下壳体3侧壁上的通孔内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二27,上壳体1和下壳体3之间设有固定部件100,上壳体1和下壳体3内设有反向隔离部件200。
[0025]反向隔离部件200包括插针一5,插针一5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一7,固定块一7远离插针一5的一端和上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下壳体3内设有插针二10,插针二10的外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二12,固定块二12远离插针二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壳体3的内壁上,橡胶套一26内插有入射光纤28,入射光纤28的一端和插针一5固定连接,橡胶套二27内插有射出光纤29,射出光纤29的一端和插针二10固定连接,插针一5和插针二10平行设置,插针一5和插针二10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起偏分束器8,位于上壳体1内的起偏分束器8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波片9,上壳体1和下壳体3内设有光楔15,光楔15位于插针一5和插针二10的右端,光楔15的上端插入到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1)位于下壳体(3)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下端呈开口状,所述下壳体(3)的上端呈开口状,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3)的一端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壳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层一(2),所述下壳体(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层二(4),所述上壳体(1)侧壁上的通孔内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一(26),所述下壳体(3)侧壁上的通孔内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二(27),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3)之间设有固定部件(100),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3)内设有反向隔离部件(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一(2)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放置槽一(13)和放置槽三(18),所述放置槽三(18)位于放置槽一(13)的右侧,所述保护层二(4)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放置槽二(14)和放置槽四(19),所述放置槽四(19)位于放置槽二(14)的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隔离部件(200)包括插针一(5),所述插针一(5)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一(7),所述固定块一(7)远离插针一(5)的一端和上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3)内设有插针二(10),所述插针二(10)的外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二(12),所述固定块二(12)远离插针二(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壳体(3)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一(5)和插针二(10)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起偏分束器(8),位于上壳体(1)内的起偏分束器(8)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波片(9)。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向型光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3)内设有光楔(15),所述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纬,李红娟,徐舒舒,李申,孙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镭火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