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井定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01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工法,尤其涉及了一井定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准备测量工器具;步骤S2、采用环导线网进行地面近井导线测量;步骤S3、对步骤二中的测量精度进行评定;步骤S4、采用一井定向进行定向测量及地下近井导线测量;步骤S5、对步骤三符合评定标准的数据以及步骤四中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平差计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测量误差、缩短测量时间,对于长隧道测量精度有极大的改观,保证盾构隧道施工的质量和贯通。施工的质量和贯通。施工的质量和贯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井定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工法,尤其涉及了一井定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0002]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城市水环境规划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水环境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城市水 环境改善和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以水质改善,水生态修复,水生态及生态 景观建设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
[0003]目前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盾构隧道工作井井口狭小,联系测量井下 传递坐标和方位角距离短的问题一般会采用一井定向联系测量,而如何降低盾 构机在掘进过程中测量误差、保证盾构隧道施工的质量和贯通仍然是本领域的 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一井定向联系测量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一井定 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一井定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准备测量工器具;
[0008]步骤S2、采用环导线网进行地面近井导线测量;
[0009]步骤S3、对步骤二中的测量精度进行评定;
[0010]步骤S4、采用一井定向进行定向测量及地下近井导线测量;
[0011]步骤S5、对步骤三符合评定标准的数据以及步骤四中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 及平差计算。
[0012]作为优选,步骤S1中的测量工器具包括全站仪、徕卡原棱镜、三脚架、重 锤、钢丝架、钢丝、油桶以及阻力液。
[0013]作为优选,步骤S2具体为对地面控制点采用全站仪全测回法观测4个测回, 即前2个测回测左角,后2个测回测右角。
[0014]作为优选,步骤S3中测量精度评定包括导线测量精度、角度测量精度以及 距离测量精度,地面近井点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小于n为导线网的测距 边数;
[0015]导线边长的实测精度及测距中误差是按往返测距的较差来计算,其测距精 度M
D
及相对中误差m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0016][0017]式中M
D
——往返测距中误差;
[0018]d——导线边长往返测距的较差(mm);
[0019]n——导线网的测距边数,共3条导线边;
[0020]m——相对中误差分母。
[0021]通过上述测量精度评定能够有效保证外业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为测量精度 提供前提保证。
[0022]作为优选,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3]步骤S41、在竖井悬挂两根直径为0.3mm的钢丝,钢丝通过悬架吊入井中 且钢丝下端悬挂10kg重锤,重锤浸没在阻尼液中;
[0024]步骤S42、在两根钢丝上下位置分别贴上反射片;
[0025]步骤S43、通过全站仪对井上和井下进行同步观测,角度测量采用全测回法 观测6个测回,即前3个测回测左角,后3个测回测右角,测角中误差应在
±ꢀ
2.5

之内;边长测量采用全站仪测量钢丝上的反射片,往返观测各2个测回, 直接测平距,往测和返测均取平均值作为往返测的导线边长,现场记录人员按 要求随即算出观测数据是否超限,若超限立即进行重新观测;
[0026]步骤S44、通过坐标正算得出重锤点处的坐标,再通过余弦函数检核和计算 得出井下起算点坐标和方位角。
[0027]作为优选,步骤S43中边长测量前全站仪加入气象值,具体为观测前30分 钟,将全站仪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然后输入当前的 温度、气压以及相对湿度。
[0028]作为优选,步骤S2或步骤S4中的全测回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9]步骤(1)盘左位置,瞄准左边的目标A,使棱镜中心准确的夹在双丝之间, 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左,记入观测手簿;
[0030]步骤(2)顺时针方向转到照准部,用同样的方法瞄准右边的目标B,读取 水平度盘读数b左,测得角值β左=b左

a左即为上半回测角值;
[0031]步骤(3)倒转望远镜,使盘左变盘右,按上述方法先瞄准右边的目标B, 读记水平度盘数b右;
[0032]步骤(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左边的目标A读取读数α右,测得 角值β右=b右

α右即为下半测回角值,两个半测回测得角值的平均值就是一个 测回的观测结果即β=1/2(360
°‑
β左+β右);
[0033]步骤(5)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进入下一测回的观测工作。
[003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0035]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测量误差、缩短测量时间,对于 长隧道测量精度有极大的改观,保证盾构隧道施工的质量和贯通。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D4

1~D5~D6区间盾构施工总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8]实施例1
[0039]一井定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40]步骤S1、准备测量工器具;
[0041]步骤S2、采用环导线网进行地面近井导线测量;
[0042]步骤S3、对步骤二中的测量精度进行评定;
[0043]步骤S4、采用一井定向进行定向测量及地下近井导线测量;
[0044]步骤S5、对步骤三符合评定标准的数据以及步骤四中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 及平差计算,本实施例中外业观测完成后采用武汉大学科傻地面控制测量数据 处理系统进行严密平差计算,精度评定合格后,成果报监理及三方测量审批同 意后方可作为施工控制网。
[0045]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中的测量工器具包括全站仪、徕卡原棱镜、三脚架、重 锤、钢丝架、钢丝、油桶以及阻力液。
[0046]本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为对地面控制点采用全站仪全测回法观测4个测 回,即前2个测回测左角,后2个测回测右角。
[0047]步骤S3中测量精度评定包括导线测量精度、角度测量精度以及距离测量精 度,地面近井点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小于n为导线网的测距边数;
[0048]导线边长的实测精度及测距中误差是按往返测距的较差来计算,其测距精 度M
D
及相对中误差m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0049][0050]式中M
D
——往返测距中误差;
[0051]d——导线边长往返测距的较差(mm);
[0052]n——导线网的测距边数,共3条导线边;
[0053]m——相对中误差分母。
[0054]导线测量的要求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

2008中精 密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井定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准备测量工器具;步骤S2、采用环导线网进行地面近井导线测量;步骤S3、对步骤二中的测量精度进行评定;步骤S4、采用一井定向进行定向测量及地下近井导线测量;步骤S5、对步骤三符合评定标准的数据以及步骤四中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平差计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井定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测量工器具包括全站仪、徕卡原棱镜、三脚架、重锤、钢丝架、钢丝、油桶以及阻力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井定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为对地面控制点采用全站仪全测回法观测4个测回,即前2个测回测左角,后2个测回测右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井定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测量精度评定包括导线测量精度、角度测量精度以及距离测量精度,地面近井点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小于n为导线网的测距边数;导线边长的实测精度及测距中误差是按往返测距的较差来计算,其测距精度M
D
及相对中误差m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M
D
——往返测距中误差;d——导线边长往返测距的较差(mm);n——导线网的测距边数,共3条导线边;m——相对中误差分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井定向联系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1、在竖井悬挂两根直径为0.3mm的钢丝,钢丝通过悬架吊入井中且钢丝下端悬挂10kg重锤,重锤浸没在阻尼液中;步骤S42、在两根钢丝上下位置分别贴上反射片;步骤S43、通过全站仪对井上和井下进行同步观测,角度测量采用全测回法观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许星白明汪宗荣陈思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