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94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包扎敷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包括下层敷贴和上层敷料,下层敷贴设置用于置放上层敷料的内凹台,内凹台的中部开设镂空孔,下层敷贴背离上层敷料的背离面设置粘胶层,粘胶层上设置第一贴纸,上层敷料面对内凹台的对应面设置第二贴纸,上层敷料与第二贴纸之间也设置所述的粘胶层。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吸液敷料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包扎敷料
,具体涉及一种术后吸液敷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术后会在刀口上覆盖无菌纱布,纱布是由脱脂棉编织而成的网孔较大的布,经过环氧乙烷灭菌消毒以后,折叠成合适的大小,覆盖到伤口上,以吸附渗血渗液,让伤口处保持无菌,防止细菌二次侵入。但是,如果伤口有渗血、渗液,纱布容易粘连到伤口上时,将会出现如下缺陷或不足之处:
[0003]其一,一旦纱布更换不及时,纱布就会把患者穿的衣服、胸带、腹带等染上血迹或者渗出液,造成污染;
[0004]其二,纱布浸湿衣服等,为计算患者的液体出入量带来困难;
[0005]其三,现有的敷料贴大多都带有粘附层,用来将敷料贴通过粘附层粘附在皮肤表面,因此经常会出现粘附层与创伤处黏连,而在揭掉敷料贴时,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也不方便查看伤口,并且敷料贴都是直接粘附在皮肤表面,稳定性不好,便会出现敷料贴脱落的现象;
[0006]其四,传统的敷料结构简易,没有抑菌、防感染、防止瘢痕形成的作用,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敷料所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实用性强的术后吸液敷料结构,以满足术后敷料吸液、抑菌、防感染、易于计量及回收处理等使用效果。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包括下层敷贴和上层敷料,下层敷贴设置用于置放上层敷料的内凹台,内凹台的中部开设镂空孔,下层敷贴背离上层敷料的背离面设置粘胶层,粘胶层上设置第一贴纸,上层敷料面对内凹台的对应面设置第二贴纸,上层敷料与第二贴纸之间也设置粘胶层。
[0010]采用上述方案,本术后吸液敷料结构主要通过设置有下层敷贴和上层敷料结构,以方便将下层敷料设置在术后切口处周围,并使术后切口正好暴露在下层敷贴的中部镂空孔中,而上层敷料的下表面则可以通过医用粘胶层在下层敷贴的内凹台的上表面上,方便通过掀开上层敷料而打开下层敷贴,从而可从镂空孔口处查看切口的恢复情况,且上层敷料不通过粘胶层与患者皮肤接触,使其避免损伤皮肤。
[0011]进一步,上层敷料设置伸入镂空孔并与术后切口相对应的开口,开口上设置第三贴纸。这样,上层敷料的开口处放置有第三贴纸,以便于操作及保护上层敷料开口处的敷料。
[0012]进一步,第一贴纸、第二贴纸、第三贴纸均为离型纸。这样,通过离型纸的设计结
构,以方便贴纸分离。
[0013]进一步,上层敷料由壳体及设于壳体内并自开口向内依次设置的银离子软聚硅酮层、活性炭棉层、泡沫敷料层组成。这样,银离子软聚硅酮层具有抑菌、透水、透气、不粘连组织的优点,能够抑制瘢痕形成、减少感染;泡沫敷料层由水分子材料发泡而成,具有高效的渗液吸收能力和渗液管理能力,作为高度的亲水材料,可以吸收伤口渗血、渗液,降低伤口粘连的风险,促进伤口愈合,且泡沫敷料层还可缓冲切口肿胀压力的作用;而活性炭棉层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结构稳定性,能够有效的将吸收从银离子软聚硅酮层过滤来的渗液传递给泡沫敷料层,以提高吸附性能,并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且清洁消毒、抗菌除臭。
[0014]进一步,壳体为硬质材质,壳体在面对内凹台的对应面设置为软质材质。这样,通过壳体的硬质部分能够起到一定的抗压作用,以保证外界压力不会对上层敷料实施压迫,而软质部分则可适应与下层敷贴的内凹台之间的贴合度。
[0015]进一步,下层敷贴采用医用防水无纺布。这样,防水无纺布具有防水透气效果,能够有助于术后切口恢复。
[0016]进一步,下层敷贴为双层结构,由底层的医用防水无纺布、面层的竹纤维面料组成。这样,在防水无纺布上设置竹纤维面料,利用竹纤维面料的抗菌效果来对术后切口外围实施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0017]进一步,下层敷贴并位于镂空孔的两侧分别设置卷筒和自粘毛面,卷筒内设置转轴和扭力弹簧,扭力弹簧作用于转轴上,转轴上缠绕有弹性松紧带,弹性松紧带的自由端设置自粘勾面。这样,利用弹性松紧带可保证上层敷料在下层敷贴上的设置稳定可靠,且基于卷筒及扭力弹簧结构,可使弹性松紧带能收折于卷筒上,以便于相对下层敷贴来更换上层敷料,且弹性松紧带的松紧结构可有效强化其对上层敷料的压靠。
[0018]进一步,下层敷贴的两侧还设置弹力绷带,弹力绷带上设置魔术贴。这样,利用弹力绷带的包裹作用,如针对手臂、腿部或颈部等术后切口,可加强对下层敷贴的固定效果。
[0019]进一步,上层敷料设置用于其从下层敷贴掀开的侧凸。这样,利用侧凸结构的设计,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或患者通过侧凸来掀开上层敷料,以使其与下层敷贴分离,达到操作方便、有效的目的。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技术提及的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其整体结构设置合理,主要通过设置有下层敷贴和上层敷料结构,以方便将下层敷料设置在术后切口处周围,并使术后切口正好暴露在下层敷贴的中部镂空孔中,而上层敷料的下表面则可以通过医用粘胶层在下层敷贴的内凹台的上表面上,方便通过掀开上层敷料而打开下层敷贴,从而可从镂空孔口处查看切口的恢复情况,且上层敷料不通过粘胶层与患者皮肤接触,使其避免损伤皮肤。
[0022]2.本技术提及的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其术后切口的渗液通过开口进入上层敷料内被其内部的敷料本体吸收,由于敷料本体被壳体包围,患者的衣物等不会被敷料浸湿,并通过上层敷料可与下层敷贴的分离效果,方便将整个上层敷料取下并在计量秤上称取,以得到渗出液体的重量。
[0023]3.本技术提及的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其上层敷料内部的敷料本体中的银离子软聚硅酮层具有抑菌、透水、透气、不粘连组织的优点,能够抑制瘢痕形成、减少感染;泡沫敷料层由水分子材料发泡而成,具有高效的渗液吸收能力和渗液管理能力,作为高度的亲
水材料,可以吸收伤口渗血、渗液,降低伤口粘连的风险,促进伤口愈合,且泡沫敷料层还可缓冲切口肿胀压力的作用;而活性炭棉层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结构稳定性,能够有效的将吸收从银离子软聚硅酮层过滤来的渗液传递给泡沫敷料层,以提高吸附性能,并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且清洁消毒、抗菌除臭。
[0024]4.本技术提及的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其弹力绷带具有弹性、自粘的作用,用于强化下层敷贴的固定作用,使其不易脱落,使本敷料结构的固定非常方便,易于操作。
[0025]总的说来,本技术提及的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并能满足术后敷料吸液、抑菌、防感染、易于计量及回收处理等使用效果。
[0026]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敷贴(1)和上层敷料(6),所述下层敷贴设置用于置放上层敷料的内凹台(2),所述内凹台的中部开设镂空孔(3),所述下层敷贴背离上层敷料的背离面设置粘胶层(5),所述粘胶层上设置第一贴纸(4),所述上层敷料面对内凹台的对应面设置第二贴纸(16),所述上层敷料与第二贴纸之间也设置所述的粘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敷料设置伸入镂空孔并与术后切口相对应的开口(7),所述开口上设置第三贴纸(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纸、第二贴纸、第三贴纸均为离型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敷料由壳体及设于壳体内并自开口向内依次设置的银离子软聚硅酮层(8)、活性炭棉层(9)、泡沫敷料层(10)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术后吸液敷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航于秉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亿鼎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