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光次组件模组一起使用的光纤定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94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光纤定位件,包含至少一限位槽以在光次组件模组的壳体中将中间光纤布线,且较佳地包含多个限位槽以维持壳体中的一或多个中间光纤的目标/额定的光纤弯曲半径。较佳地,光纤定位件设置于光次组件的壳体中并位于如光发射次组件装置及/或光接收次组件装置的光学元件以及如LC耦合插座的光耦合插座之间,以与外部光纤光学地耦接而发送及/或接收光学讯号。收光学讯号。收光学讯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光次组件模组一起使用的光纤定位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讯,特别涉及在光学模组壳体中使用以将设置于 其中的中间光纤布线(route)的光纤定位件。

技术介绍

[0002]光收发器用来发出及接收光学讯号以适用于但不限于网络数据中 心(internet data center)、线缆电视宽带(cable TV broadband)及光纤 到府(fiber to the home,FTTH)等各种应用。举例来说,相较于以铜 制成的线缆来传输,以光收发器来传输在更长的距离下提供更高的速 度及带宽。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在较小的光收发器模组中提供较高的速 度例如会面临维持光效率(功率)、热管理(thermal management)、介 入损失(insertion loss)及良率(manufacturing yield)等挑战。
[0003]为了发射及接收光学讯号,光收发器模组能包含一或多个光发射 次组件(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TOSA)以及一或多个光接收 次组件(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ROSA)。因为频道密度成为光收 发器的越发重要的方面,所以在维持额定的收发器效能的同时减小尺 寸的能力产生了数个难以解决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另一态样,揭露有一种光学模组。光学模组包含壳体、第一 光耦合插座、第一光学元件、第一中间光纤以及光纤定位件。壳体具 有用于耦接于至少一光纤的一光耦合端以及用于电性耦接于外部电路 的一电耦合端。第一光耦合插座设置于壳体的光耦合端。第一光学元 件设置于壳体中。第一中间光纤具有光学地耦接于第一光学元件的一 第一端以及光学地耦接于第一光耦合插座的一第二端。光纤定位件设 置于壳体中。光纤定位件至少界定彼此以一第一预设距离分离设置的 一第一限位槽以及一第二限位槽。第一中间光纤延伸通过光纤定位件 的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槽而使得一弯曲沿第一中间光纤形成。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态样,揭露有一种多频道光收发器。多频道光 收发器包含壳体、第一光耦合插座以及第二光耦合插座、光纤定位件、 多频道光接收次组件装置、多频道光发射次组件装置以及多个中间光 纤。壳体具有一光耦合端以及一电耦合端。第一光耦合插座以及第二 光耦合插座设置于壳体的光耦合端。光纤定位件设置于壳体中。多频 道光接收次组件装置设置于壳体中。多频道光发射次组件装置设置于 壳体中。中间光纤设置于壳体中以将光发射次组件装置的输出部光学 地耦接至第一光耦合插座并将光接收次组件的输入部光学地耦接至第 二光耦合插座。各个中间光纤沿产生一光纤弯曲的路径延伸通过光纤 定位件。
附图说明
[0006]这些及其他的特征与优点将通过阅读以下的详细描述及附图被更 透彻地了解。在附图中:
[0007]图1呈现于光收发器壳体中在多个元件之间将中间光纤布线的一 个示例性方法。
[0008]图2A呈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态样的光收发器模组的立体图。
[0009]图2B呈现图2A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态样的光收发器模组的俯视图。
[0010]图2C呈现图2B中呈现的光收发器模组的俯视图中以虚线框起来 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1]图3呈现图2A中的光收发器模组沿割面线3

3绘示的剖面示意 图。
[0012]图4A呈现图2A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态样的光收发器模组的部分分解 图。
[0013]图4B呈现图4A中的光收发器模组以虚线框起来的部分的局部放 大图。
[0014]图5A呈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态样的光纤定位件的立体图。
[0015]图5B呈现图5A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态样的光纤定位件的侧视图。
[0016]图5C呈现图5A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态样的光纤定位件的俯视图。
[0017]图5D呈现图5A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态样的光纤定位件的仰视图。
[0018]图6呈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态样的光收发器系统的示例性方块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光收发器壳体 100
[0021]中间光纤 102
[0022]光收发器模组 200
[0023]壳体 202
[0024]壳体部 202

1、202
‑2[0025]腔室 203
[0026]光发射次组件装置 204
[0027]光接收次组件装置 206
[0028]光耦合插座 208

1、208
‑2[0029]中间光纤 209
[0030]第一中间光纤 209
‑1[0031]第一端 210
‑1[0032]第二端 210
‑2[0033]光纤定位件 214
[0034]配合槽 219
[0035]激光组件 220、220

1至220
‑4[0036]多工器 225
[0037]本体 228
[0038]内限位槽 230

1、230
‑2[0039]外限位槽 232

1、232
‑2[0040]倒角表面 242、243
[0041]长轴 250
[0042]长轴 251
[0043]中心线 255
[0044]凸部 272
[0045]光收发器系统 600
[0046]壳体 602
[0047]光发射次组件装置 604
[0048]多频道光接收次组件 606
[0049]第一光耦合埠 608
‑1[0050]第二光耦合埠 608
‑2[0051]发射连接电路 612
[0052]电性导电路径 617
[0053]激光装置 620

1至620
‑4[0054]解多工器 624
[0055]多工装置 625
[0056]频道波长 626
[0057]光二极管阵列 628
[0058]跨阻抗放大器 630
[0059]接收连接电路 632
[0060]外部发射光纤 633
[0061]外部接收光纤 634
[0062]频道波长 λ1、λ2、λ3、λ4
[0063]驱动讯号 TX_D1至TX_D4
[0064]电性讯号 RX_D1至RX_D4
[0065]距离 D1、D2
[0066]宽度 W1、W2
[0067]弯曲半径 R1
具体实施方式
[0068]光收发器能包含光接收次组件(ROSA),光接收次组件用于通过 共享光纤接收多个频道波长且为了侦测、放大及转换而将这些频道波 长解多工。为了将如波长分割多工(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WDM)讯号的所接收到的讯号解多工,光接收次组件可使用阵列波导 光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具有用于耦接于至少一光纤的一光耦合端以及用于电性耦接于外部电路的一电耦合端;一第一光耦合插座,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光耦合端;一第一光学元件,设置于该壳体中;一第一中间光纤,具有光学地耦接于该第一光学元件的一第一端以及光学地耦接于该第一光耦合插座的一第二端;以及一光纤定位件,设置于该壳体中,该光纤定位件至少界定彼此以一第一预设距离分离设置的一第一限位槽以及一第二限位槽;并且其中该第一中间光纤延伸通过该光纤定位件的该第一限位槽以及该第二限位槽而使得一弯曲沿该第一中间光纤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预设距离是基于与该第一中间光纤相关的一最小弯曲半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耦合端及该电耦合端沿该壳体的一第一长轴设置,且其中该光纤定位件包含沿一第二长轴延伸的一本体,该第一长轴以及该第二长轴实质上相对为彼此横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中间光纤沿与该壳体的该第一长轴实质上平行的轴线延伸通过该第一限位槽以及该第二限位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纤定位件邻设于该光耦合端且相对远离该壳体的该电耦合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纤定位件界定一第三限位槽以及一第四限位槽,该第三限位槽以及该第四限位槽以一第二预设距离彼此分离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槽以及该第二限位槽之间的该第一预设距离等于该第三限位槽以及该第四限位槽之间的该第二预设距离。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槽包含具有变化成一第二宽度W2的一第一宽度W1的一渐缩开口,该第二宽度W2大于该第一宽度W1。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槽设置于该光纤定位件的一端。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中间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浩江林恺声
申请(专利权)人:美商祥茂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