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超声理疗电极贴片,包括载体层、金属电极片和止水环,所述载体层为双层结构由无纺布层和保护膜组成,所述无纺布层正面设有粘胶层,所述保护膜粘覆于粘胶层上,所述载体层的边缘处设有易撕口结构,所述止水环上设有环形的离型纸,所述离型纸上设有拉条,所述拉条延伸至易撕口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载体层的边缘处设计了易撕口,同时止水环上离型纸的拉条部位与易撕口叠到一起便于同时撕下,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操作便捷性,而且本产品具有粘贴性好、导电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使用方便等特点。使用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超声理疗电极贴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超声理疗电极贴片。
技术介绍
[0002]超声脉冲电导治疗技术是一种以物理能力为动力,使药物通过完整皮肤进而进入人体循环和病变组织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一种新的剂型和药剂学方法。实现药物靶位传输、精准投药的医疗技术,具有许多优于口服和注射给药方法的特点。超声电导仪通过本身结构中的超声治疗头,将产生的脉冲力传递给金属电极片,使泡沫棉中的药物发射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电导仪会通过金属电极片与人体之间产生微电流,促进人体表面药物吸收。
[0003]现有的电极贴片,也就是我公司的上一代产品,参见CN202021761682.5主要由金属电极片、铝箔层、起膜层、无纺布层、止水环组成。其中止水环是市面上成熟的配件,两面是有粘胶层和离型纸的,其中一面的离型纸是在装配时撕下,贴到金属电极片和无纺布层上的,另外一面的离型纸是在治疗使用过程中撕下,贴到人体皮肤上的。为使电极贴片更好的贴合于人体上,无纺布层的正面也是具有粘胶层的,上面粘覆了一层保护膜,在治疗使用时也需要撕下保护膜。经用户反馈在治疗使用时,保护膜不易撕开,且会多次进行撕膜操作。由于止水环与载体层非同种配件,均是分别进行生产的制造的,且需要将金属电极、止水环是依次装配到载体层上,因此无法共用一张保护膜。为简化用户操作,方便本产品的使用,因此需要对电极贴片的结构进一步设计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超声理疗电极贴片,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解决了电极贴片载体层不易撕开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止水环上离型纸需单独撕下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超声理疗电极贴片,包括载体层、金属电极片和止水环,所述载体层为双层结构由无纺布层和保护膜组成,所述无纺布层正面设有粘胶层,所述保护膜粘覆于粘胶层上,所述载体层的边缘处设有易撕口结构,所述止水环上设有环形的离型纸,所述离型纸上设有拉条,所述拉条延伸至易撕口处。
[0006]作为优选,所述易撕口的结构主要由易撕边组成,所述易撕边一面具有粘性,另一面为光面,所述易撕边具有粘性的一面粘接于无纺布层正面的粘胶层上,另外一面与保护膜呈分离结构形成易撕口。
[0007]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电极片的正面中心处冲压有凹槽,所述无纺布层上开设有与金属电极片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金属电极片的背部嵌入通孔内,且金属电极片的四周粘贴于无纺布层上,所述止水环沿金属电极片周向设置,且通过导电胶粘接于金属电极片和无纺布层上,所述保护膜上开设有与止水环外径相匹配的圆孔。
[0008]作为优选,所述止水环的内孔直径与金属电极片的凹槽大小相匹配,所述止水环
的外径大于金属电极片的直径。
[0009]作为优选,所述止水环的两面均设有粘胶层。
[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铝箔层和起膜层,所述铝箔层正反两面均涂覆有导电胶,所述铝箔层正面通过导电胶粘贴于金属电极片的背部,所述铝箔层的背面通过导电胶与起膜层粘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载体层为方形。
[0012]作为优选,所述易撕口位于载体层的角落处或边沿处。
[0013]作为优选,还包括泡沫棉,所述泡沫棉的形状与金属电极片的凹槽形状相匹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本技术在载体层的边缘处设计了易撕口,且将离型纸的拉条部位进行延伸设计至易撕口处,在撕掉无纺布上的保护膜时,可以捏住拉条部位同步撕下,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操作便捷性。
[0016]2.通过在无纺布和保护膜之间设计易撕边,一方面以便于与保护膜分离形成易撕口,医护人员抓住分开的两边就能撕开;另一方面由于易撕口也不与患者皮肤粘贴,治疗完毕后也便于医护人员从患者身上撕下。
[0017]3.本技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将对止水环上离型纸的拉条部位与易撕口叠到一起,便于同时撕下保护膜和止水环上的离型纸。拉条部位进行延伸设计在制造过程中也比较容易,由于拉条部位没有粘性,单独运输过程中也不会粘连影响运输。
[0018]4.本技术还具有粘贴性好、导电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易撕口在角落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易撕口在角落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载体层;11、无纺布层;12、保护层;13、易撕边;2、金属电极片;21、凹槽;3、止水环;4、离型纸;5、铝箔层;6、起膜层;7、通孔;8、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实施例:一种新型超声理疗电极贴片,参见图1、图2、图3,包括载体层1、金属电极片2和止水环3,所述载体层1为双层结构由无纺布层11和保护膜12组成,所述无纺布层11正面设有粘胶层,所述保护膜12粘覆于粘胶层上,所述载体层1的边缘处设有易撕口结构,所述止水环3上设有环形的离型纸4,所述离型纸4上设有拉条,所述拉条延伸至易撕口处。本技术在载体层1的边缘处设计了易撕口,且将离型纸4的拉条部位进行延伸设计至易撕口处,在撕掉无纺布上的保护膜12时,可以捏住拉条部位同步撕下,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操作便捷性。
[0027]本技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将对止水环3上离型纸4的拉条部位与易撕口叠
到一起,便于同时撕下保护膜12和止水环3上的离型纸4。与止水环3生产厂家沟通过,拉条部位进行延伸设计在制造过程中也比较容易,由于拉条部位没有粘性,单独运输过程中也不会粘连影响运输。
[0028]所述易撕口的结构主要由易撕边13组成,所述易撕边13一面具有粘性,另一面为光面,所述易撕边13具有粘性的一面粘接于无纺布层11正面的粘胶层上,另外一面与保护膜12呈分离结构形成易撕口。本技术通过在无纺布和保护膜12之间设计易撕边13,一方面以便于与保护膜12分离形成易撕口,医护人员抓住分开的两边就能撕开。另一方面由于易撕口也不会与患者皮肤粘贴,治疗完毕后也便于医护人员从患者身上撕下。
[0029]所述金属电极片2的正面中心处冲压有凹槽21,所述无纺布层11上开设有与金属电极片2相匹配的通孔7,所述金属电极片2的背部嵌入通孔7内,金属电极片2的凹槽21冲压成形后,四周形成环形台面,环形台面正好搭在金属电极片2的通孔7上,并通过粘胶层粘接固定于无纺布层11上,所述止水环3沿金属电极片2周向设置,且通过导电胶粘接于金属电极片2和无纺布层11上。作为优选,止水环3的环形宽度大于金属电极片2的环形台面宽度,且完全覆盖环形台面,可将金属电极片2进一步加固于无纺布层11上。所述保护膜12上开设有与止水环3外径相匹配的圆孔8,圆孔8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声理疗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层、金属电极片和止水环,所述载体层为双层结构由无纺布层和保护膜组成,所述无纺布层正面设有粘胶层,所述保护膜粘覆于粘胶层上,所述载体层的边缘处设有易撕口结构,所述止水环上设有环形的离型纸,所述离型纸上设有拉条,所述拉条延伸至易撕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声理疗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口的结构主要由易撕边组成,所述易撕边一面具有粘性,另一面为光面,所述易撕边具有粘性的一面粘接于无纺布层正面的粘胶层上,另外一面与保护膜呈分离结构形成易撕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声理疗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环的两面均设有粘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声理疗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片的正面中心处冲压有凹槽,所述无纺布层上开设有与金属电极片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金属电极片的背部嵌入通孔内,且金属电极片的四周粘贴于无纺布层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曾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德而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