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42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设备,所述过滤设备具有过滤器壳体(1),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容纳有能更换的过滤元件(7)并且所述过滤器壳体具有盖部件(2),所述过滤元件(7)的元件材料(9)在所述过滤元件的两个端盖(13、14)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构造为流出管(3)的过滤器壳体(1)同样在所述两个端盖(13、14)之间延伸。14)之间延伸。14)之间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过滤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设备,所述过滤设备具有过滤器壳体,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容纳有能更换的过滤元件并且所述过滤器壳体具有盖部件,所述过滤元件的元件材料在所述过滤元件的两个端盖之间延伸。

技术介绍

[0002]这种类型的过滤设备在很多设计方案中并且利用对应于不同规范的能更换的过滤元件是现有技术。过滤元件在这样的过滤设备中用于护理流体、特别是在液压系统中使用。如在公开了文首提及类型的过滤设备的文件DE102015003604A1中说明的那样,这样的过滤设备可有利地用作所谓的内置过滤设备。在所提到的已知解决方案中,具有过滤器头和连接在其上的过滤头的过滤器壳体从储藏流体的容器或箱的壁开口出发沿竖直方向延伸到箱的内部中。过滤头以相对薄壁的圆柱体的形式通过包边固定在过滤器头上。过滤头的长度这样确定,使得过滤器壳体的下端部在箱中处于在运行中可期待的最低的流体液位之下,所述流体例如为液压油。在过滤运行中,流体从位于箱的底部区域上的流体通道经由下端盖到达过滤元件的内部中并且在穿流元件材料之后作为滤液从过滤元件排出,过滤头构成流出管,所述流出管具有穿孔或窗口,滤液经由所述穿孔或所述窗口到达箱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从这个现有技术出发,本技术在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文首提及类型的过滤设备,所述过滤设备的典型特征是特别简单的且能低成本制造的构造方式。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滤设备,所述过滤设备具有过滤器壳体,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容纳有能更换的过滤元件并且所述过滤器壳体具有盖部件,所述过滤元件的元件材料在所述过滤元件的两个端盖之间延伸,构造为流出管的过滤器壳体如元件材料那样同样在各端盖之间延伸。通过将流出管这样集成到过滤元件中的方式,从盖部件延伸到箱中的整个过滤器壳体仅由过滤元件构成。因此省去过滤罐,所述过滤罐在现有技术中构成过滤器壳体位于箱中的部分和与过滤头连接的流出管。因为在按照本技术设置的将流出管集成到过滤元件中时也不需要过滤头,所以按照本技术的过滤设备能以大幅简化的结构方式并且以相应低的成本耗费制造。此外,一个特别的优点在于,流出管作为过滤元件的集成构件不构成过滤设备的余留构件,而在更换过滤元件时一同被更换。作为不必在过滤设备的整个寿命上具有可靠功能性的构件,流出管由此可以由简单的且低成本的原材料以较轻的结构方式制成。
[0005]有利地,可以这样实现所述布置结构,即,在各所述端盖中分别设有一个缝隙状的环形引导部,以便构成用于所述流出管的所配设的端部的容纳部,所述环形引导部与所述流出管上的壁部件至少部分地在内周侧和外周侧作用。所容纳的端部可以在缝隙引导部中借助于粘合剂固定。
[0006]有利地,在一个端盖上、优选在配设给所述盖部件的端盖上的所述环形引导部对
于所述流出管的所配设的端部而言允许轴向间隙。由此,避免如下风险,即,在各所述端盖之间的纵向间距的值偏离于额定值时可能发生流出管的压缩。因此,在制造过滤元件时,对于重要的结构元件、如支撑管那样不必遵循严密的制造公差。因此,由于要遵循的公差较为宽松,特别是在过滤元件较长时,例如借助于由多个子弓段组装成的支撑管简化制造并且降低成本。
[0007]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元件材料的外侧上在各所述端盖之间延伸的支撑管具有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由纵梁和横梁构成,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允许流体通过,并且在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中至少所述纵梁沿平行于所述过滤元件的纵轴线的定向方向从内周侧来支撑所述元件材料并且作为间隔保持器构成所述元件材料与所述流出管之间的自由空间。在这样构成的用于流出管的引导部中,所述流出管可以特别低成本地构造、例如通过塑料膜构造。
[0008]所述支撑管可以包括各单个子弓段,所述子弓段能以接连布置结构借助于锁止器件相互卡锁,两个外部的子弓段朝向其自由的外端部具有锁止器件,以用于与能相应配设的端盖相卡锁。由此,对于不同结构长度的过滤元件能够制造由塑料注射成型的支撑管,而对于相应的结构长度无需相应分开的模具。如在文件DE19826032A中说明的那样,能够由两个或更多个分别具有预制的结构长度的子弓段以积木式系统的方式通过组装各所述子弓段来实现希望的总结构长度。
[0009]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配设给所述盖部件的端盖借助于锁止接片在所述盖部件的内侧上与所述盖部件卡锁。由此,用于将过滤设备装入到箱中的装配耗费限制于将盖部件作为箱封闭件安装在相关的箱开口上。
[0010]有利地,所述流出管可以构造为一层或多层并且设有通过口。双层的构造可以改进液体的流出特性并且由此有利于从流体去除空气。对于各所述层能使用经打孔的幅面、织物或格栅的不同组合,选取由相关的流体的特性而定。
[0011]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未滤液经由背离所述盖部件的下端盖引入到所述过滤元件的内侧上,并且滤液经由所述过滤元件的外侧朝向所述流出管导出。
[0012]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盖部件中集成有旁通阀,所述旁通阀在打开状态下经由配设给所述盖部件的端盖的开口建立通向所述盖的内部空间的流体路径,所述端盖在其周缘附近具有通道,所述通道通往所述流出管的内侧上的自由空间。由此,在旁通阀打开时可能的体积流也从端盖的上侧到达构成滤液侧的自由空间中并且因此经由流出管到达箱内部。
附图说明
[0013]下面借助附图详细地解释本技术。附图中:
[0014]图1示出按照本技术的过滤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斜视图;
[0015]图2示出所述实施例的以中心的竖直截面剖切地示出的透视斜视图,省略了盖部件;
[0016]图3示出所述实施例中仅与盖部件相邻的上端部区域的放大地、中断地且以中心的竖直截面剖切地示出的透视斜视图;
[0017]图4示出所述实施例中的仅过滤元件的上端部区域以中心的竖直截面剖切的、相
对于图3进一步放大的透视图;
[0018]图5示出所述实施例中仅过滤元件的套装到流体通道上的下端部区域的与图4对应的图示;
[0019]图6示出过滤元件连同部分地剖切的流出管的透视斜视图;并且
[0020]图7示出所述实施例的支撑管的由各子弓段组装成的纵向区域的透视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图1中以内置过滤设备的形式从整体上示出按照本技术的过滤设备的一个实施例,过滤器壳体以1标记,所述过滤器壳体由盖部件2和流出管3构成。后者具有形式为窗口5(仅标记了几个)或 (如在图4和图6中表示的)穿孔6的流体通道。图2和图6示出过滤器壳体1的部分,该部分从(在图2和图6中省略的)盖部件2延伸到相关的未示出的箱的内部中并且由结构单元构成,所述结构单元由过滤元件7和流出管3构成,所述流出管构成过滤元件的集成化的构成部分。过滤元件7如常见的那样具有空心柱体形的元件材料9,所述元件材料与支撑管11共同在上端盖13与下端盖14之间延伸。配设给盖部件2的上端盖13如以下参考图2至图4更详细地说明的那样能与盖部件2的内侧卡锁。如图3示出的那样,盖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过滤设备,所述过滤设备具有过滤器壳体(1),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容纳有能更换的过滤元件(7)并且所述过滤器壳体具有盖部件(2),所述过滤元件(7)的元件材料(9)在所述过滤元件的两个端盖(13、14)之间延伸,构造为流出管(3)的过滤器壳体(1)同样在所述两个端盖(13、14)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端盖(13、14)中分别设有一个缝隙状的环形引导部(37、80),以便构成用于所述流出管(3)的所配设的端部(38)的容纳部,所述环形引导部与所述流出管(3)上的壁部件至少部分地在内周侧和外周侧作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一个端盖(13、14)中的所述环形引导部对于所述流出管(3)的所配设的端部(38)而言允许轴向间隙。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配设给所述盖部件(2)的端盖(13)上的所述环形引导部对于所述流出管(3)的所配设的端部(38)而言允许轴向间隙。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元件材料(9)的外侧上在各所述端盖(13、14)之间延伸的支撑管(11)具有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由纵梁(55)和横梁(53)构成,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允许流体通过,并且在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中至少所述纵梁(55)沿平行于所述过滤元件(7)的纵轴线的定向方向从内周侧支撑所述元件材料(9)并且作为间隔保持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
申请(专利权)人:RT过滤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