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7296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戴装置,包含多个前相机模块、一显示屏幕、一屏幕中相机模块以及一影像处理单元。前相机模块包含一第一相机模块以及一第二相机模块。第一相机模块与第二相机模块分别设置于头戴装置的左右两侧。屏幕中相机模块设置于显示屏幕的边界内。影像处理单元通讯连接至前相机模块与显示屏幕。显示屏幕与屏幕中相机模块皆配置成面向使用者眼睛。幕中相机模块皆配置成面向使用者眼睛。幕中相机模块皆配置成面向使用者眼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戴装置,特别是一种包含屏幕中相机模块的头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微型电子元件效能大幅提升,感光元件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微型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高效能微型处理器与微型显示器的普及,使得智能头戴装置的相关科技于近年来快速提升。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其中对于电脑视觉的需求大幅成长,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0003]现今的头戴装置除了较过去大幅轻量化之外,也开始具备多种智能功能,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与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等领域的应用快速成长。其中,多数智能头戴装置利用一般成像相机模块进行使用者动态追踪与定位,并利用眼球追踪相机提供眼球注视的定位,来降低即时影像处理的负荷,以提供使用者清晰且低延迟的画面,而达成高沉浸感的视觉效果。由于现今大多头戴装置仍体积过大、重量过重,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头戴装置以符合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轻量的头戴装置,并有助于提升眼球追踪的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头戴装置,包含多个前相机模块、一显示屏幕、一屏幕中相机模块以及一影像处理单元。前相机模块包含一第一相机模块以及一第二相机模块。第一相机模块与第二相机模块分别设置于头戴装置的左右两侧。屏幕中相机模块设置于显示屏幕的边界内。影像处理单元通讯连接至前相机模块与显示屏幕。显示屏幕与屏幕中相机模块皆配置成面向一使用者眼睛。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头戴装置,包含多个前相机模块、一深度感测模块、一显示屏幕、一屏幕中相机模块以及一影像处理单元。前相机模块包含一第一相机模块以及一第二相机模块。第一相机模块与第二相机模块分别设置于头戴装置的两端。深度感测模块包含一红外光相机模块以及一红外光光源。屏幕中相机模块设置于显示屏幕的边界内。影像处理单元通讯连接至前相机模块、深度感测模块与显示屏幕。显示屏幕与屏幕中相机模块皆配置成面向一使用者眼睛。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头戴装置,包含至少一前相机模块、一显示屏幕、二个透镜、一屏幕中相机模块以及一影像处理单元。透镜配置成对应至一使用者眼睛。屏幕中相机模块设置于显示屏幕的边界内。影像处理单元通讯连接至前相机模块与显示屏幕。显示屏幕显示前相机模块所取得的影像。显示屏幕与屏幕中相机模块皆配置成面向所述的使用者眼睛。
[0008]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头戴装置,由于屏幕中相机模块设置于显示屏幕的边界
内,有别于习知上大多数的头戴装置是将面向使用者眼睛的内侧相机配置于显示屏幕之外,而使得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头戴装置能进一步缩小整体尺寸。此外,还由于显示屏幕与屏幕中相机模块皆配置成面向使用者眼睛,有别于习知上大多数的头戴装置的内侧相机是通过反射光学元件将拍摄使用者眼睛的影像转折至内侧相机中,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头戴装置能提升眼球追踪的效果。
[0009]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10]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头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绘示图1的头戴装置搭配使用者眼睛的上视示意图。
[0012]图3绘示图1的头戴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0013]图4绘示图1的头戴装置使用情景的示意图。
[0014]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头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6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头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头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8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头戴装置搭配使用者眼睛的上视示意图。
[0018]图9绘示一种调整图8的头戴装置的透镜位置的上视示意图。
[0019]图10绘示另一种调整图8的头戴装置的透镜位置的上视示意图。
[0020]图1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头戴装置搭配使用者眼睛的上视示意图。
[0021]图1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头戴装置搭配使用者眼睛的上视示意图。
[0022]图1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头戴装置搭配使用者眼睛的上视示意图。
[0023]图14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头戴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0024]图1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头戴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0025]图16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头戴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0026]图1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头戴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0027]图18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三实施例的头戴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0028]【符号说明】
[0029]1、2、3、4、5、6、7、8、9、10、11、12、13

头戴装置
[0030]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1、1101、1201、1301

架体
[0031]102、202、302、402、502、602、702、802

前相机模块
[0032]102a、202a、302a、402a

第一相机模块
[0033]102b、202b、302b、402b

第二相机模块
[0034]102c、202c、302c

第三相机模块
[0035]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3、1003、1103、1203、1303

显示屏幕
[0036]1303a

影像投影模块
[0037]1303b

可透光显示屏幕
[0038]104、804、904、1004、1104、1204、1304

屏幕中相机模块
[0039]804a、904a、1004a、1104a、1204a、1304a

内侧相机
[0040]1104b、1204b

红外光光源
[0041]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5、1005、1105、1205

影像处理单元
[0042]106、506、606、706、806、906、1006、1106、1206

透镜
[0043]107、507、607、707、807、907、1007、1107、1207

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前相机模块,包含一第一相机模块以及一第二相机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相机模块与所述第二相机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头戴装置的左右两侧;一显示屏幕;一屏幕中相机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幕的边界内;以及一影像处理单元,通讯连接至所述前相机模块与所述显示屏幕;其中,所述显示屏幕与所述屏幕中相机模块皆配置成面向一使用者眼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两透镜,其中所述两透镜配置于所述显示屏幕与所述使用者眼睛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相机模块还包含一第三相机模块,所述第三相机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相机模块与所述第二相机模块之间,且所述第三相机模块的最大视角小于所述第一相机模块的最大视角与所述第二相机模块的最大视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机模块的最大视角大于100度,且所述第三相机模块的最大视角小于50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机模块的最大视角介于所述第一相机模块的最大视角与所述第三相机模块的最大视角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幕显示所述前相机模块所取得的影像。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透镜驱动装置耦接于所述两透镜,以驱动所述两透镜个别进行位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两透镜沿至少二轴向进行位移。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透镜各自为一菲涅尔透镜。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透镜各自为一超颖透镜。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幕包含一曲面屏幕。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中相机模块包含二内侧相机。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内侧相机各自为一打孔相机模块,且所述二内侧相机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幕的左右两侧。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内侧相机各自为一屏幕下相机模块。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屏幕下相机模块分别设置于邻近所述两透镜的二个中心区域。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内侧相机各自为一红外光相机模块,且所述屏幕中相机模块还包含至少一红外光光源。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中相机模块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翔汤相岐蔡宗翰黄歆璇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