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源性成分LAMP特异性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713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品源性成分LAMP特异性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排布设置有反应部,所述反应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一端连接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有封堵组件,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微流道,所述微流道连接有反应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缓冲腔中设置封堵组件,可实现进样过程中样液先充满缓冲腔,再进入到反应池反应,可实现样本往不同反应池的均匀分配,同时各反应部独立设置,可杜绝不同反应池之间的交叉污染,实现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稳定的检测。高灵敏度和稳定的检测。高灵敏度和稳定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源性成分LAMP特异性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高通量微流控芯片
,具体涉及一种食品源性成分LAMP特异性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酸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经过深加工后的食品,核酸成分仍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食品动物源性成分检测、过敏原成分检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0003]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利用能识别靶序列上6个位点的4个特殊设计的引物和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特异、高效、快速地扩增核酸的新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基因芯片作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技术突破,以其高通量、自动化、集成化、微型化的特点,具有强大的发展活力。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基因芯片技术,以其多指标并行检测、各检测孔反应均一、结果可控、易自动化的特点,为食品过敏原的检测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微流控技术中,如何实现样本的较均匀的分配和分配后不同反应孔之间的物理隔离是两个关键技术点。现有技术中的微流控芯片,尤其是碟式微流控芯片,在高通量检测过程中,存在样本往不同反应腔体的分配不均匀,加样后就马上会进行反应,无法实现样品反应进程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食品源性成分LAMP特异性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本技术中,通过在缓冲腔中设置封堵组件,可实现进样过程中样液先充满缓冲腔,再进入到反应池反应,可实现样本往不同反应池的均匀分配,同时各反应部独立设置,可杜绝不同反应池之间的交叉污染,实现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稳定的检测。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食品源性成分LAMP特异性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排布设置有反应部,所述反应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一端连接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有封堵组件,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微流道,所述微流道连接有反应池;
[0007]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弹性挡板、限位板、弹性珠,所述弹性挡板设置于所述缓冲腔的中轴线区域,所述限位板对称设置于弹性挡板之间,所述弹性珠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之间的区域。
[0008]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腔于弹性挡板与限位板之间的区域分别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出液口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珠与第一凹槽配合连接,与出液口相抵。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珠与第二凹槽配合连接,设置在弹性挡板与限位板之间的区
域。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挡板与缓冲腔壁面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弹性珠的直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珠的直径是所述出液口的宽度的1.2

1.6倍。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主流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部通过连接孔连通,形成相互联通的进液通道。
[0015]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所述反应部以本体的圆心为基点阵列排布设置于所述本体。
[0016]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有至少一组相邻的反应部的连接孔不连通,相邻的反应部不连通的连接孔分别作为进样孔、出样孔,通过此设置,可满足同一芯片上平时检测试验的需求,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0017]特别的,所述弹性挡板、弹性珠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可实现一定弹性形变的材料制得。
[0018]本技术中,在未反应时,弹性珠与第一凹槽配合连接,通过弹性珠封堵出液口,通过进样口注入样品,将样品储存在缓冲腔中;
[0019]当需要检测时,将微流控芯片放入到现有技术的微流控恒温扩增仪中,通过离心作用产生切向力,使得弹性珠往第二凹槽的方向位移,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弹性珠挤压弹性挡板使得弹性挡板形变,弹性珠落入第二凹槽中,出液口开启,样液通过出液口经过微流道进入到反应池中,开始反应;
[0020]通过限位板的作用,可以保证弹性珠始终落入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中。
[0021]本技术中,通过在缓冲腔中设置封堵组件,可实现进样过程中样液先充满缓冲腔,再进入到反应池反应,可实现样本往不同反应池的均匀分配,同时各反应部独立设置,可杜绝不同反应池之间的交叉污染,实现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稳定的检测。
[0022]本技术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转换速度较快,能够实现微流控碟式芯片上多流道进样通道的开启与关闭,可以实现样品的便携式控制。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另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7]一种食品源性成分LAMP特异性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排布设置有反应部1,所述反应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主流道11,所述主流道的一端连接
有缓冲腔12,所述缓冲腔设有出液口13,所述出液口设有封堵组件2,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微流道14,所述微流道连接有反应池15;
[0028]所述封堵组件2包括弹性挡板21、限位板22、弹性珠23,所述弹性挡板设置于所述缓冲腔的中轴线区域,所述限位板对称设置于弹性挡板之间,所述弹性珠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之间的区域。
[002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腔于弹性挡板与限位板之间的区域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21、第二凹槽122,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出液口处。
[003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珠与第一凹槽配合连接,与出液口相抵。
[003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珠与第二凹槽配合连接,设置在弹性挡板与限位板之间的区域。
[003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挡板与缓冲腔壁面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弹性珠的直径。
[0033]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珠的直径是所述出液口的宽度的1.2

1.6倍。
[0034]进一步的,所述主流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孔16。
[0035]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部通过连接孔连通,形成相互联通的进液通道。
[0036]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所述反应部以本体的圆心为基点阵列排布设置于所述本体。
[0037]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有至少一组相邻的反应部的连接孔不连通,相邻的反应部不连通的连接孔分别作为进样孔3、出样孔4,通过此设置,可满足同一芯片上平时检测试验的需求,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源性成分LAMP特异性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排布设置有反应部,所述反应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一端连接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有封堵组件,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微流道,所述微流道连接有反应池;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弹性挡板、限位板、弹性珠,所述弹性挡板设置于所述缓冲腔的中轴线区域,所述限位板对称设置于弹性挡板之间,所述弹性珠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之间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源性成分LAMP特异性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于弹性挡板与限位板之间的区域分别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出液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源性成分LAMP特异性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珠与第一凹槽配合连接,与出液口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源性成分LAMP特异性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珠与第二凹槽配合连接,设置在弹性挡板与限位板之间的区域。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之蕴刘海卿严家俊范安妮张娟朱小钿苏妙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广州电气安全检验所广东省试验认证研究院华安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