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706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揭露了一种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包括:将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填充至聚丙烯多孔球中,得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利用初始生物膜反应器将植物根系进行包埋,得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将目标生物膜反应器固定在污水处理池中,将待处理污水引入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中进行分解反应,计算待处理污水的水力滞留期,根据水力滞留期将目标污水处理池中经过分解反应后的污水进行排放,完成待处理污水的脱氮污泥减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生物膜法存在反应不稳定,反应效率低的问题。反应效率低的问题。反应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向由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逐步转化为污水的脱氮除磷。生物膜法不但可以实现污泥的原位减量,还可以同时实现硝化与反硝化,提高生物脱氮效率。
[0003]当前,生物膜法主要通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接种普通硝化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且可以表现出良好的脱氮性能。但活性污泥在生物膜反应器中存在易消散的特点,因此,当前生物膜法存在反应不稳定,反应效率低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生物膜法存在反应不稳定,反应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包括:
[0006]获取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将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填充至预构建的聚丙烯多孔球中,得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
[0007]利用所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将预构建的植物根系进行包埋,得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
[0008]将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固定在预构建的污水处理池中,得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
[0009]获取待处理污水,将所述待处理污水引入所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中进行分解反应,利用预构建的有机物分解程度计算公式,计算所述待处理污水的水力滞留期;
[0010]根据所述水力滞留期将所述目标污水处理池中经过所述分解反应后的污水进行排放,完成所述待处理污水的脱氮污泥减量。
[0011]可选地,所述获取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将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填充至预构建的聚丙烯多孔球中,得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包括:
[0012]获取所述聚丙烯多孔球的直径尺寸;
[0013]根据所述直径尺寸确定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的尺寸;
[0014]根据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的尺寸制备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
[0015]将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填充进所述聚丙烯多孔球,得到所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
[0016]可选地,所述利用所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将预构建的植物根系进行包埋,得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包括:
[0017]将所述聚丙烯多孔球分为均等的两半球,在其中一个半球的顶部切开根系包埋入口;
[0018]将所述植物根系从所述根系包埋入口插入所述半球,并利用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对所述植物根系进行充分缠绕,得到待合并生物膜反应器;
[0019]将所述聚丙烯多孔球的另一半球合并至所述待合并生物膜反应器,得到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
[0020]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固定在预构建的污水处理池中,得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包括:
[0021]根据所述植物根系的根部长度确定植物根系下沉深度;
[0022]根据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容量及所述植物根系下沉深度确定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的固定深度;
[0023]根据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的固定深度将所述目标生物膜在所述污水处理池中进行固定,得到所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
[0024]可选地,所述获取待处理污水,将所述待处理污水引入所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中进行分解反应,包括:
[0025]从预构建的污水管口将所述待处理污水引流至所述目标污水处理池,直至所述目标污水处理池达到最大容量时停止引流,得到目标容量污水处理池;
[0026]对所述目标容量污水处理池的物理化学环境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目标容量污水处理池的物理化学环境进行平衡处理,得到稳定环境污水处理池;
[0027]利用所述稳定环境污水处理池对所述待处理污水进行有机物的分解反应。
[0028]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目标容量污水处理池的物理化学环境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目标容量污水处理池的物理化学环境进行平衡处理,得到稳定环境污水处理池,包括:
[0029]对所述目标容量污水处理池的PH及温度进行监测,得到动态PH及动态温度值;
[0030]根据所述动态PH及动态温度值对所述目标容量污水处理池的PH及温度进行动态调控,得到恒温恒PH污水处理池;
[0031]测定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中的BOD值、碳含量及氮含量,得到实时BOD值、实时碳含量及实时氮含量;
[0032]根据所述实时BOD值、实时碳含量及实时氮含量对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中的氧含量、碳含量及氮含量进行调控,结合所述恒温恒PH污水处理池,得到所述稳定环境污水处理池。
[0033]可选地,所述利用预构建的有机物分解程度计算公式,计算所述待处理污水的水力滞留期,包括:
[0034]实时监测所述稳定环境污水处理池中的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0035]当所述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达到最小值时,记录对应时间节点;
[0036]根据所述待处理污水的开始反应时间及所述对应时间节点,计算所述水力滞留期。
[003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38]初始生物膜反应器构建模块,用于获取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将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填充至预构建的聚丙烯多孔球中,得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
[0039]目标生物膜反应器构建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将预构建的植物根系进行包埋,得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
[0040]目标生物膜反应器固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固定在预构建的污水处理池中,得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
[0041]水力滞留期计算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污水,将所述待处理污水引入所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中进行分解反应,利用预构建的有机物分解程度计算公式,计算所述待处理污水的水力滞留期;
[0042]污水排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水力滞留期将所述目标污水处理池中经过所述分解反应后的污水进行排放。
[004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44]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045]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0046]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所述的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
[004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所述的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
[0048]相比于
技术介绍
所述:生物膜法存在反应不稳定,反应效率低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将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填充至预构建的聚丙烯多孔球中,得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利用所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将预构建的植物根系进行包埋,得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将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固定在预构建的污水处理池中,得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获取待处理污水,将所述待处理污水引入所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中进行分解反应,利用预构建的有机物分解程度计算公式,计算所述待处理污水的水力滞留期,其中,所述有机物分解程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min MLVSS=(Ma+Me+Mi)
n
K=n,其中,K表示水力滞留期,n表示时间节点,Ma表示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e表示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i表示所述待处理污水中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MLVSS表示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根据所述水力滞留期将所述目标污水处理池中经过所述分解反应后的污水进行排放,完成所述待处理污水的脱氮污泥减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将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填充至预构建的聚丙烯多孔球中,得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包括:获取所述聚丙烯多孔球的直径尺寸;根据所述直径尺寸确定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的尺寸;根据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的尺寸制备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将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填充进所述聚丙烯多孔球,得到所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初始生物膜反应器将预构建的植物根系进行包埋,得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将所述聚丙烯多孔球分为均等的两半球,在其中一个半球的顶部切开根系包埋入口;将所述植物根系从所述根系包埋入口插入所述半球,并利用所述纤维球及聚氨酯海绵对所述植物根系进行充分缠绕,得到待合并生物膜反应器;将所述聚丙烯多孔球的另一半球合并至所述待合并生物膜反应器,得到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固定在预构建的污水处理池中,得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包括:根据所述植物根系的根部长度确定植物根系下沉深度;根据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容量及所述植物根系下沉深度确定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的固定深度;根据所述目标生物膜反应器的固定深度将所述目标生物膜在所述污水处理池中进行固定,得到所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仿生生物膜协同植物根系的脱氮污泥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处理污水,将所述待处理污水引入所述目标反应污水处理池中进行分解反应,包括:从预构建的污水管口将所述待处理污水引流至所述目标污水处理池,直至所述目标污水处理池达到最大容量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钟霞毛淦民何亮袁飞何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绿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