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059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一体成型有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输出端连通有混合油气排出管,所述筒体中上部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沿筒体截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筒体上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采用螺旋结构,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贯穿筒体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延伸至筒体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内设置有分流腔,所述进气管与分流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进油管和导流板,使得油相在筒体内呈环形流动,通过设置转动盘和导流通道,促使气相在筒体内形成环流,该环流方向与油相的环流方向相反,促进油相与液相碰撞混合。促进油相与液相碰撞混合。促进油相与液相碰撞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煤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

技术介绍

[0002]为缓解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以煤焦油为原料加氢生产燃料油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以煤焦油为原料加氢生产燃料油中,固定床与浆态床可相互串/并联使用,可在固定床与浆态床之间增设油气混合器,固定床用于除去常压渣油或减压渣油中重金属,部分硫和氮,进行加氢脱金属反应,从固定床出来的油和气体进入油气混合器,同时油溶性催化剂和新氢气也进入油气混合器,四者在里面混合均匀后在进入到浆态床反应中进行加氢裂化反应。
[0003]现有的油气混合器主要采用管道混合或静态混合的方式,然而对高粘度物性条件、大范围油气比等工况,存在混合效果不好、混合后油气流动不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合效果不好、混合后油气流动不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混合效果好、混合后油气流动均匀的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一体成型有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输出端连通有混合油气排出管,所述筒体中上部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沿筒体截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筒体上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采用螺旋结构,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贯穿筒体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延伸至筒体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内设置有分流腔,所述进气管与分流腔连通,所述转动盘的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与分流腔连通的导流通道,若干所述导流通道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扇叶状设置,所述转动盘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扰流机构。
[0007]优选地,所述进气管通过轴承与转动盘转动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进气管的外侧壁固定,外圈与转动盘固定。
[0008]优选地,所述扰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转动盘底部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均匀排布有若干扰流杆。
[0009]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下方设置有一级混合板、二级混合板和三级混合板,所述一级混合板、二级混合板和三级混合板由上至下依次排布并且分别固定安装于筒体的内壁上。
[0010]优选地,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内均匀排布有导流孔。
[0011]优选地,所述转动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伞状板,所述伞状板套设于进气管外并与进气管转动配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进油管和导流板,油相从进油管由切线方向进入筒体内,经由螺旋结构设置的导流板,使得油相在筒体内呈环形流动,增大油相在筒体内的流动时间和距离,有利于油相与液相碰撞相遇,提高混合效果。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动盘和导流通道,气相由导流通道排出至筒体内,由于导流通道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扇叶状设置,气相排出时,为转动盘提供一个扭转矩力,使得转动盘转动,无需设置其他驱动装置,进而促使气相在筒体内形成环流,该环流方向与油相的环流方向相反,进一步促进油相与液相碰撞混合,并且转动盘转动时刻改变导流通道的排出口位置,有利于气相在筒体内均匀分布,混合效果更好。
[0015]3、本技术通过设置扰流杆,扰流杆可跟随转动盘同步转动,对混合后的油气进行进一步的搅动、切割,使得混合后油气流动均匀。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的转动盘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20]图中:1筒体、2锥形管、3混合油气排出管、4进油管、5导流板、6进气管、7转动盘、8分流腔、9导流通道、10轴承、11转动杆、12扰流杆、13一级混合板、14二级混合板、15三级混合板、16 挡板、17伞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
[0023]参照图1

4,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下端一体成型有锥形管2,锥形管2的输出端连通有混合油气排出管3,筒体1中上部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油管4,进油管4沿筒体1截面的切线方向设置,筒体1上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导流板5,导流板5采用螺旋结构,油相从进油管4由切线方向进入筒体1内,经由螺旋结构设置的导流板5,使得油相在筒体1内呈环形流动,增大油相在筒体1内的流动时间和距离,有利于油相与液相碰撞相遇,提高混合效果。
[0024]本技术中,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贯穿筒体1的进气管6,进气管6延伸至筒体1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盘7,需要注意的是,进气管6通过轴承10与转动盘7转动连接,轴承10的内圈与进气管 6的外侧壁固定,外圈与转动盘7固定,转动盘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伞状板17,伞状板17套设于进气管6外并与进气管6转动配合,伞状板17可对导流板5末端流出的油相形成导流,便于其与下方气相混合。
[0025]本技术中,转动盘7内设置有分流腔8,进气管6与分流腔 8连通,转动盘7的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与分流腔8连通的导流通道 9,若干导流通道9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扇叶状设置,气相经过导流通道9时,可为转动盘7提供一个扭转矩力,使得转动盘7转动,无需设置其他驱动装置,进而促使气相在筒体1内形成环流,该环流方向与油相的环流方向相反,进一步促进油相与液相碰撞混合,并且转动盘7转动时刻改变导流通道9的排出口位置,有利于气相在筒体1内均匀分布,混合效果更好,导流通道9的出口端设置有挡板16,挡板16内均匀排布有导流孔,气相由导流通道9排出时,经挡板16中导流孔的切割、分散,便于其与油相均匀混合。
[0026]本技术中,转动盘7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扰流机构,扰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转动盘7底部的转动杆11,转动杆11上均匀排布有若干扰流杆12,扰流杆12可跟随转动盘7同步转动,对混合后的油气进行进一步的搅动、切割,使得混合后油气流动均匀。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下端一体成型有锥形管(2),所述锥形管(2)的输出端连通有混合油气排出管(3),所述筒体(1)中上部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油管(4),所述进油管(4)沿筒体(1)截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筒体(1)上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采用螺旋结构,所述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贯穿筒体(1)的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延伸至筒体(1)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盘(7),所述转动盘(7)内设置有分流腔(8),所述进气管(6)与分流腔(8)连通,所述转动盘(7)的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与分流腔(8)连通的导流通道(9),若干所述导流通道(9)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扇叶状设置,所述转动盘(7)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扰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固定床与浆态床串联工艺的油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通过轴承(10)与转动盘(7)转动连接,所述轴承(10)的内圈与进气管(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文杜京徽
申请(专利权)人:波露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