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6900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管式炉体,所述管式炉体的下端面通过角度调节组件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管式炉体内部设置有用于使硅碳棒冷端部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均沿所述管式炉体的左右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转动轴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硅碳棒冷端部位于两个所述转动轴之间空隙的上方位置。通过在管式炉体内设置有多个转动组件,将硅碳棒冷端部放置在转动组件的上方,通过转动组件能够实现对硅碳棒冷端部的翻转,能够使硅碳棒冷端部的各处均能够与硅粉进行接触,使其渗硅均匀,无死角,能够提高合格率。能够提高合格率。能够提高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硅碳棒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硅碳棒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系列工艺,三大部分分别为冷端部工艺、 热端部工艺以及焊接工艺,硅碳棒冷端部在生产时,需要对硅碳棒冷端部进行渗硅。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23719.1公开了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生产工艺;其技术方案中包括该步骤,高温渗硅:将成型空心圆形棒坯料置于管式炉中,在硅碳棒冷端部空心圆孔及其四周布满硅粉渗硅,得硅碳棒的冷端部,成型烘干坯料∶硅粉=1∶0.7,渗硅温度为1850℃,渗硅时间为5分钟。其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硅碳棒冷端部的边缘布满硅粉的方式来实现渗硅操作,其渗硅方式还不够完善,硅碳棒冷端部在放置时容易与管式炉体的内壁进行接触,容易导致接触部位很难与硅粉进行接触,导致渗硅不均匀,导致合格率减低。
[0004]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通过在管式炉体内设置有多个转动组件,将硅碳棒冷端部放置在转动组件的上方,通过转动组件能够实现对硅碳棒冷端部的翻转,能够使硅碳棒冷端部的各处均能够与硅粉进行接触,使其渗硅均匀,无死角,能够提高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管式炉体,所述管式炉体的下端面通过角度调节组件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管式炉体内部设置有用于使硅碳棒冷端部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均沿所述管式炉体的左右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转动轴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硅碳棒冷端部位于两个所述转动轴之间空隙的上方位置。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对所述管式炉体左右倾斜角度的调节。
[0008]优选的,每个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管式炉体的左右端连接,每个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管式炉体内部的部分均同轴设置有转动辊。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动辊之间的空隙间隔小于所述硅碳棒冷端部的外直径,两个所述转动辊与所述硅碳棒冷端部之间形成一个品字状。
[0010]优选的,每个所述转动辊上均设置有多个环形限位板,多个所述环形限位板沿所述转动辊的轴线方向等间隔均匀设置。
[0011]优选的,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硅碳棒冷端部的长度。
[0012]优选的,每个所述转动轴的右端均延伸至所述管式炉体的外部,且每个所述转动
轴的右端均同轴设置有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之间适配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驱动电机进行转动。
[0013]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动组件沿所述管式炉体的前后宽度方向等间隔均匀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板,所述底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铰接有第一电缸,所述第一电缸的活塞杆端通过第一铰接座与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下端左侧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下端右侧通过第一铰接组件与所述底板的上端右侧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铰接有第二电缸,所述第二电缸的活塞杆端通过第二铰接座与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下端右侧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下端左侧通过第二铰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上端左侧连接,所述管式炉体位于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上端。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组件包括第一U型座,所述第一U型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右侧连接,所述第一U型座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轴连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下端面右侧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铰接组件包括第二U型座,所述第二U型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上端面左侧连接,所述第二U型座的上端通过第二铰接轴连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下端面左侧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通过在管式炉体内设置有多个转动组件,将硅碳棒冷端部放置在转动组件的上方,通过转动组件能够实现对硅碳棒冷端部的翻转,能够使硅碳棒冷端部的各处均能够与硅粉进行接触,使其渗硅均匀,无死角,能够提高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图1的A

A处剖视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图1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图2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底板;21、第一调节板;22、第二调节板;23、第一开口;24、第一电缸;25、第一铰接组件;26、第二开口;27、第二电缸;28、第二铰接组件;3、管式炉体;41、转动轴;42、轴承;43、转动辊;44、从动齿轮;45、驱动电机;46、主动齿轮;5、环形限位板;6、硅碳棒冷端部;7、第一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管式炉体3,所述管式炉体3的下端面通过角度调节组件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管式炉体3内部设置有用于使硅碳棒冷端部6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轴41,两个所述转动轴41均沿所述管式炉体3的左右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转动轴41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硅碳棒冷端部6位于两个所述转动轴41之间空隙的上方位置。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对所述管式炉体3左右倾斜角度的调节。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管式炉体(3),所述管式炉体(3)的下端面通过角度调节组件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管式炉体(3)内部设置有用于使硅碳棒冷端部(6)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轴(41),两个所述转动轴(41)均沿所述管式炉体(3)的左右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转动轴(41)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硅碳棒冷端部(6)位于两个所述转动轴(41)之间空隙的上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动轴(4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42)与所述管式炉体(3)的左右端连接,每个所述转动轴(41)位于所述管式炉体(3)内部的部分均同轴设置有转动辊(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硅碳棒冷端部的渗硅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辊(43)之间的空隙间隔小于所述硅碳棒冷端部(6)的外直径,两个所述转动辊(43)与所述硅碳棒冷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一凯王征吴涛勤
申请(专利权)人:登封市宏远电热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