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充电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6848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直流充电桩系统,包括充电桩主体与开设于充电桩主体上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的端口外部覆盖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边缘侧面开设有吸气孔,所述防护罩的内部设置有引风折管,所述引风折管的一端与吸气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引风折管的另一端与进风口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引风折管具有多处“V”形折弯,所述引风折管的折弯处开设有排灰口;充电桩主体的进风口吸气对引风折管内部形成负压,引风折管经由吸气孔吸入外界冷空气,空气在引风折管内部流通,其中带有的灰尘颗粒会在折弯处发生碰撞堆积,并经由排灰口排出,最后经由引风折管将滤除空气中大部分灰尘颗粒,充电桩主体在完成散热的同时避免内部堆积灰尘。部堆积灰尘。部堆积灰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充电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特别是涉及直流充电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直流充电桩为便于散热一般开设有大量进风口与出风口,加速空气在直流充电桩内部流通从而带走热量;
[0003]但进风口在吸气过程中容易将灰尘颗粒带入充电桩内部,灰尘覆盖于内部元件不利于热量的散出,为此我们提出直流充电桩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直流充电桩系统,充电桩主体的进风口吸气对引风折管内部形成负压,引风折管经由吸气孔吸入外界冷空气,空气在引风折管内部流通,其中带有的灰尘颗粒会在折弯处发生碰撞堆积,并经由排灰口排出,最后经由引风折管将滤除空气中大部分灰尘颗粒。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直流充电桩系统,包括充电桩主体与开设于充电桩主体上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的端口外部覆盖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边缘侧面开设有吸气孔,所述防护罩的内部设置有引风折管,所述引风折管的一端与吸气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引风折管的另一端与进风口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引风折管具有多处“V”形折弯,所述引风折管的折弯处开设有排灰口。
[0006]优选的,所述引风折管设计有多个且在防护罩的内部环绕等距排列,所述吸气孔与引风折管的数量相等且对应排列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顶部上端覆盖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切面外形为“L”形且覆盖住位于顶部的吸气孔。
[0008]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的端口内部连接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吸气孔的外部端口覆盖设置有防尘网。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内端连接设置有连接套,所述引风折管的内端与连接套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连接套与进风口之间插接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的端口内壁连接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连接套与螺纹套之间螺纹旋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2]防护罩覆盖于充电桩主体的进风口,避免外界灰尘等直接经由进风口进入充电桩主体内部,充电桩主体的进风口吸气对引风折管内部形成负压,引风折管经由吸气孔吸入外界冷空气,空气在引风折管内部流通,其中带有的灰尘颗粒会在折弯处发生碰撞堆积,并经由排灰口排出,最后经由引风折管将滤除空气中大部分灰尘颗粒,空气在充电桩主体内部完成热交换最后经由出风口排出,充电桩主体在完成散热的同时避免内部堆积灰尘。
附图说明
[0013]如下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附图,具体附图解释如下: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风口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罩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引风折管示意图。
[0018]其中:1、出风口;2、防护罩;3、吸气孔;4、充电桩主体;5、螺纹套;6、散热风扇;7、进风口;8、连接套;9、防尘网;10、引风折管;11、排灰口;12、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0]实施例
[0021]请参照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直流充电桩系统,包括充电桩主体4与开设于充电桩主体4上的进风口7与出风口1,进风口7的端口外部覆盖设置有防护罩2,防护罩2的边缘侧面开设有吸气孔3,防护罩2的内部设置有引风折管10,引风折管10的一端与吸气孔3之间相互连通,引风折管10的另一端与进风口7之间相互连通,引风折管10具有多处“V”形折弯,引风折管10的折弯处开设有排灰口11,防护罩2覆盖于充电桩主体4的进风口7,避免外界灰尘等直接经由进风口7进入充电桩主体4内部,充电桩主体4的进风口7吸气对引风折管10内部形成负压,引风折管10经由吸气孔3吸入外界冷空气,空气在引风折管10内部流通,其中带有的灰尘颗粒会在折弯处发生碰撞堆积,并经由排灰口11排出,最后经由引风折管10将滤除空气中大部分灰尘颗粒,空气在充电桩主体4内部完成热交换最后经由出风口1排出,充电桩主体4在完成散热的同时避免内部堆积灰尘。
[002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引风折管10设计有多个且在防护罩2的内部环绕等距排列,吸气孔3与引风折管10的数量相等且对应排列连接,进风口7的端口内部连接设置有散热风扇6,吸气孔3的外部端口覆盖设置有防尘网9,防护罩2的顶部上端覆盖设置有顶盖12,顶盖12的切面外形为“L”形且覆盖住位于顶部的吸气孔3。
[0023]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防护罩2的内端连接设置有连接套8,引风折管10的内端与连接套8之间相互连通,连接套8与进风口7之间插接固定,进风口7的端口内壁连接设置有螺纹套5,连接套8与螺纹套5之间螺纹旋合,防护罩2与进风口7之间拆装便捷且无需借助工具,有利于防护罩2的更换及后期维护。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充电桩系统,防护罩2覆盖于充电桩主体4的进风口7,避免外界灰尘等直接经由进风口7进入充电桩主体4内部,充电桩主体4的进风口7吸气对引风折管10内部形成负压,引风折管10经由吸气孔3吸入外界冷空气,空气在引风折管10内部流通,其中带有的灰尘颗粒会在折弯处发生碰撞堆积,并经由排灰口11排出,最后经由引
风折管10将滤除空气中大部分灰尘颗粒,空气在充电桩主体4内部完成热交换最后经由出风口1排出,充电桩主体4在完成散热的同时避免内部堆积灰尘。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直流充电桩系统,包括充电桩主体(4)与开设于充电桩主体(4)上的进风口(7)与出风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7)的端口外部覆盖设置有防护罩(2),所述防护罩(2)的边缘侧面开设有吸气孔(3),所述防护罩(2)的内部设置有引风折管(10),所述引风折管(10)的一端与吸气孔(3)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引风折管(10)的另一端与进风口(7)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引风折管(10)具有多处“V”形折弯,所述引风折管(10)的折弯处开设有排灰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折管(10)设计有多个且在防护罩(2)的内部环绕等距排列,所述吸气孔(3)与引风折管(10)的数量相等且对应排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清陈守辉苏青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