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回弹测区标定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回弹测区标定装置;包括壳体、油盒、定量泵以及电池;壳体底端上设置有矩阵槽,矩阵槽两侧可以上开设有油孔,矩阵槽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矩阵管、侵染棉,侵染棉突出壳体底端;油盒固定连接在壳体内侧底部,油盒两侧设置圆孔,定量泵上设置在圆孔内;定量泵底端固定连接硬管,定量泵顶端固定连接油软管;硬管底端与矩阵管固定连接,软管与油盒固定连接;壳体内侧中部设置有,电池固定连接在挡板上部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作图设备经过多次使用后需要重新手动刷油墨,补充油墨繁琐的问题。补充油墨繁琐的问题。补充油墨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回弹测区标定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回弹测区标定
,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回弹测区标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回弹仪是利用弹簧驱动弹击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产生瞬时弹性变形的恢复力,由弹击锤带动指针回弹并指示出回弹的距离即回弹值;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回弹仪是指针式示读回弹仪,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市政工程和路桥建设等施工过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0003]回弹仪使用需要在所测混凝土面上设置方形的回弹测区,回弹测区为4
×
4 的正方形格子;回弹测区一般人工在被检测的混凝土面上作图,也可使用盖章式作图设备在混凝土面上印出回弹测区,现有作图设备经过多次使用后需要重新手动刷油墨,补充油墨繁琐,需要随身携带油墨瓶。
[0004]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回弹测区标定装置,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回弹测区标定装置,以解决现有作图设备经过多次使用后需要重新手动刷油墨,补充油墨繁琐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回弹测区标定装置,包括壳体、油盒、定量泵以及电池;壳体底端上设置有矩阵槽,矩阵槽两侧可以上开设有油孔,矩阵槽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矩阵管、侵染棉,侵染棉突出壳体底端;油盒固定连接在壳体内侧底部,油盒两侧设置圆孔,定量泵上设置在圆孔内;定量泵底端固定连接硬管,定量泵顶端固定连接油软管;硬管底端与矩阵管固定连接,软管与油盒固定连接;壳体内侧中部设置有,电池固定连接在挡板上部壳体内。
[000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标定装置工作时,电池为定量泵供电,定量泵将油墨从油盒中泵入矩阵管内,油墨从矩阵管内流入侵染棉中;侵染棉突出壳体底端,工作人员在混凝土面上按压壳体时,侵染棉被挤压油墨从侵染棉中被挤出,混凝土面上即沾染上油墨,显现出回弹测区;经过多次使用,侵染棉中的油墨被挤压使用完之后,定量泵启动,定量泵将油墨从油盒中泵入矩阵管内,为侵染棉补充油墨,不需要人工在侵染棉上刷油墨,补充侵染棉油墨迅速;解决了现有作图设备经过多次使用后需要重新手动刷油墨,补充油墨繁琐的问题。
[0008]进一步,矩阵槽呈正方形,矩阵槽包括相互垂直连通的连通槽,油孔与连通槽连通;侵染棉上开设有4
×
4的正方形凹槽;矩阵管、侵染棉固定连接在连通槽内。
[000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连通槽相互之间垂直连通,构成矩阵管的固定连接空间;油孔与连通槽连通,矩阵管即可与定量泵通过油孔连通;侵染棉上开设有4
×
4的正
方形凹槽,与相互垂直连通的连通槽相适应,在混凝土面上盖印出4
×
4的回弹测区。
[0010]进一步,矩阵管呈正方形,矩阵管包括相互垂直固定连接的输墨管,输墨管相互垂直固定连接处底端开设有从矩阵管内侧逐渐向外侧变大的漏墨孔;输墨管固定连接在连通槽内,油墨孔贴住侵染棉;矩阵管上部两侧输墨管垂直固定连接处法向设置有油管,油管底部输墨管垂直固定连接处底端的漏墨孔孔径最小;圆孔与油孔相对,油管穿过油孔,硬管底端与油管螺纹连接。
[001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标定装置工作时,油墨从油管进入输墨管,进而油墨从漏墨孔渗漏到侵染棉上,为侵染棉补充油墨;输墨管相互垂直固定连接,形成4
×
4的正方形格子回弹测区;漏墨孔设置在设置在垂直固定连接处,油墨在侵染棉上流向四个方向的侵染棉,补充油墨迅速;漏墨孔从矩阵管内侧逐渐向外侧变大,补充油墨时,侵染棉内外侧上补充油墨均匀。
[0012]进一步,还包括加墨管;油盒内侧顶面上开设输墨孔,软管顶端固定连接有摸底管,摸底管与输墨孔螺纹连接,摸底管底端设置在油盒内侧底端;油盒左侧开设油加墨孔,加墨管穿过壳体与加墨孔螺纹连接,加墨孔顶部螺纹连接有封堵盖。
[001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定量泵从油盒中泵出油墨时,油墨从摸底管进入软管,流经定量泵,进入定量泵下方的硬管;摸底管底端设置在油盒内侧底端,摸底管可吸入油盒底部的油墨;油盒内的油墨使用完毕之后,工作人员可从加墨管为油盒补充油墨。
[0014]进一步,加墨管中部垂直向上弯折,加墨管顶端高于油盒顶端。
[001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加墨管顶端高于油盒顶端,为油盒补充油墨时,即可保证加墨管的油墨液面高于油盒内的油墨液面,防止油墨从油盒内流出。
[0016]进一步,挡板右侧开设有电缆孔,电池为定量泵的供电电缆设置在电缆孔内;壳体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把。
[001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电缆孔提供电缆的连接通道;工作人员握住握把,即可移动壳体为混凝土面盖印出回弹测区。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回弹测区标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图1中A
‑
A面剖视图;
[0021]图3示出了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油孔101、电池2、挡板3、油盒4、圆孔401、矩阵管5、漏墨孔6、侵染棉7、油管8、硬管9、定量泵10、软管11、摸底管12、加墨管13、封堵盖14、我把15。
[0025]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回弹测区标定装置,实施例如图1~3如下所示,
[0026]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
[0027]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油盒4、定量泵10以及电池2;壳体1底端上设置有矩阵槽,矩阵槽两侧可以上开设有油孔101,矩阵槽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矩阵管5、侵染棉7,侵染棉7突出壳体1底端,侵染棉7为弹性侵染棉7;油盒4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侧底部,油盒4两侧设置圆孔401,定量泵10上设置在圆孔401内;定量泵10底端固定连接硬管9,定量泵10 顶端固定连接油软管11;硬管9底端与矩阵管5固定连接,软管11与油盒 4固定连接;壳体1内侧中部设置有,电池2固定连接在挡板3上部壳体1 内。
[002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标定装置工作时,电池2为定量泵10 供电,定量泵10将油墨从油盒4中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回弹测区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油盒、定量泵以及电池;壳体底端上设置有矩阵槽,矩阵槽两侧可以上开设有油孔,矩阵槽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矩阵管、侵染棉,侵染棉突出壳体底端;油盒固定连接在壳体内侧底部,油盒两侧设置圆孔,定量泵上设置在圆孔内;定量泵底端固定连接硬管,定量泵顶端固定连接油软管;硬管底端与矩阵管固定连接,软管与油盒固定连接;壳体内侧中部设置有,电池固定连接在挡板上部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回弹测区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矩阵槽呈正方形,矩阵槽包括相互垂直连通的连通槽,油孔与连通槽连通,矩阵管固定连接在连通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回弹测区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矩阵管呈正方形,矩阵管包括相互垂直固定连接的输墨管,输墨管相互垂直固定连接处底端开设有从矩阵管内侧逐渐向外侧变大的漏墨孔;输墨管固定连接在连通槽内,油墨孔贴住侵染棉;矩阵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长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迪泰科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