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突发情况应急气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26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6
脚踏式突发情况应急气垫,它涉及一种应急救援设施,具体涉及一种脚踏式应急气垫的改进。它包含气垫主体、数个充气泵,气垫主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数个充气入口,充气泵的充气口分别连接在充气入口上;气垫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放气口,放气口上设置有放气盖板。所述气垫主体为方形或者圆形结构。所述放气盖板与气垫主体之间设置有连接带。连接带可以保证放气盖板与气垫主体之间的连接,即使在放气或者打开状态也不会导致盖板丢失和遗失。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采用脚踏式充气且采用多组式同步脚踏充气,既保证了在野外情况下可以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实施充气救援,也能通过多组脚踏充气同步进行,提高充气效率达到与电驱动充气的类似效果。效率达到与电驱动充气的类似效果。效率达到与电驱动充气的类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踏式突发情况应急气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急救援设施,具体涉及一种脚踏式应急气垫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应急逃生气垫是一种用于接救从高处下跳逃生人员的充气软垫,它可减小下落人员在着地时所受到的冲击,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应急逃生气垫在消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由于烟气的弥漫和消防通道的阻塞,高处被困人员经常出现无法通过楼梯进行逃生的情形,这时救援气垫可以用来辅助被困人员进行逃生。中国专利CN201720979289.5,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气垫,并通过设置2

4个充气口来提高充气的速度。CN201810564221.X,公开了一种机械运输式气垫,通过安装滚轮的方式来便于运输。
[0003]这些气垫的共同点在于均要使用电动充气装置进行充气,充气快速但是均需要外接电源;但是在现实场景中很多救援现场无法外接电源,所以在实际使用时非常麻烦,甚至因为无外接电源导致救援应急气垫无法使用。特别是在野外电力吊装作业时,根本无法实现真正及时有效的救援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脚踏式突发情况应急气垫,它采用脚踏式充气且采用多组式同步脚踏充气,既保证了在野外情况下可以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实施充气救援,也能通过多组脚踏充气同步进行,提高充气效率达到与电驱动充气的类似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气垫主体1、数个充气泵2,气垫主体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数个充气入口11,充气泵2的充气口分别连接在充气入口11上;气垫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放气口12,放气口12上设置有放气盖板13。
[0006]所述气垫主体1为方形或者圆形结构。
[0007]所述放气盖板13与气垫主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带14。连接带14可以保证放气盖板13与气垫主体1之间的连接,即使在放气或者打开状态也不会导致盖板丢失和遗失。
[0008]所述气垫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数个把手15。
[0009]所述气垫主体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条纵横设置的加强筋16。加强筋16可以保证气垫主体1在高速冲击下不会发生撕裂或者破损,保证救援的稳定性。
[0010]所述的充气泵2为脚踏式充气泵,充气泵2包含出气口21、底板22、脚踏板23、复位弹簧24、卡座25,出气口21设置在底板22的一侧板上,脚踏板23与底板22相铰接,复位弹簧24设置在脚底板23和底板22之间,卡座25设置在脚踏板23的一端上。
[0011]所述气垫主体1的上表面外边缘出设置有向上的凸起17。凸起17可以使得在救援过程中,当被救者落在气垫上后不会滚落出气垫以外去,可以防止给被救援者造成二次伤害。
[0012]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铺开气垫主体1,展开多个充气泵2,可以由一人或者多人同时踩踏充气泵2,对气垫主体1进行充气,在多人同时踩踏的情况下充气速度非常快,可以让气垫主体尽快进入作业状态,保证应急救援的效果,特别在野外或者新型的建筑工地无法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充气使得气垫进入救援状态。使用完成后打开出气口21放气即可折叠收纳,使用上非常方便快捷;脚踏式充气泵为往复式充气装置,充气出口上设置有单向阀结构从而实现往复式快速充气。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采用脚踏式充气且采用多组式同步脚踏充气,既保证了在野外情况下可以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实施充气救援,也能通过多组脚踏充气同步进行,提高充气效率达到与电驱动充气的类似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

A向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充气泵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气垫主体1、充气泵2、充气入口11、放气口12、放气盖板13、连接带14、把手15、加强筋16、凸起17、出气口21、底板22、脚踏板23、复位弹簧24、卡座2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看图1

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气垫主体1、数个充气泵2,气垫主体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数个充气入口11,充气泵2的充气口分别连接在充气入口11上;气垫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放气口12,放气口12上设置有放气盖板13。气垫主体1为方形或者圆形结构。放气盖板13与气垫主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带14。连接带14可以保证放气盖板13与气垫主体1之间的连接,即使在放气或者打开状态也不会导致盖板丢失和遗失。所述气垫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数个把手15。所述气垫主体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条纵横设置的加强筋16。加强筋16可以保证气垫主体1在高速冲击下不会发生撕裂或者破损,保证救援的稳定性。所述的充气泵2为脚踏式充气泵,充气泵2包含出气口21、底板22、脚踏板23、复位弹簧24、卡座25,出气口21设置在底板22的一侧板上,脚踏板23与底板22相铰接,复位弹簧24设置在脚底板23和底板22之间,卡座25设置在脚踏板23的一端上。所述气垫主体1的上表面外边缘出设置有向上的凸起17。凸起17可以使得在救援过程中,当被救者落在气垫上后不会滚落出气垫以外去,可以防止给被救援者造成二次伤害。
[0018]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铺开气垫主体1,展开多个充气泵2,可以由一人或者多人同时踩踏充气泵2,对气垫主体1进行充气,在多人同时踩踏的情况下充气
速度非常快,可以让气垫主体尽快进入作业状态,保证应急救援的效果,特别在野外或者新型的建筑工地无法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充气使得气垫进入救援状态。它采用脚踏式充气且采用多组式同步脚踏充气,既保证了在野外情况下可以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实施充气救援,也能通过多组脚踏充气同步进行,提高充气效率达到与电驱动充气的类似效果。
[0019]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脚踏式突发情况应急气垫,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气垫主体(1)、数个充气泵(2),气垫主体(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数个充气入口(11),充气泵(2)的充气口分别连接在充气入口(11)上;气垫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放气口(12),放气口(12)上设置有放气盖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突发情况应急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主体(1)为方形或者圆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突发情况应急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盖板(13)与气垫主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带(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突发情况应急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数个把手(15)。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