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侧下饰板用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78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侧下饰板用注塑模具,包括动模以及定模,动模上设置有型芯,定模上开设有型腔,当动模与定模扣合时,型芯插入型腔,且型芯与型腔之间形成有模腔;动模上开设有连通于模腔的滑移槽,滑移槽中滑移连接有滑移块,滑移块的侧壁处设置有成型块;滑移块上倾斜设置有引导孔,定模上倾斜设置有引导杆,引导杆滑移连接在引导孔中;当动模远离定模时,引导杆抵紧于引导孔的内孔壁,进而驱使滑移块远离模腔。当模腔内部的驾驶侧下饰板冷却成型时,通过外设的动力装置驱使动模远离定模。与此同时,引导杆通过引导孔靠近动模的内槽壁驱动滑移块远离模腔,使得成型块与卡槽相互分离,使得后续驾驶侧下饰板的取出过程不易受到影响。易受到影响。易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侧下饰板用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特别地,涉及一种驾驶侧下饰板用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驾驶侧下饰板,如图1所示,包括下饰板本体22以及设置在所述下饰板本体22底部的若干连接块23,若干所述连接块23沿着下饰板本体22的边沿进行布置,所述连接块23的侧壁处开设有卡槽24。在使用注塑模具对驾驶侧下饰板进行注塑生产时,需要在注塑模具的模腔中的对应位置设置成型块,用以在连接块23上成型卡槽24。不过,在驾驶侧下饰板冷却成型之后,成型块仍嵌设在卡槽24内部,会对驾驶侧下饰板的取出过程造成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驾驶侧下饰板用注塑模具,其具有不易对驾驶侧下饰板的取出过程造成影响的优势。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驾驶侧下饰板用注塑模具,包括动模以及定模,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型芯,所述定模上开设有型腔,当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扣合时,所述型芯插入所述型腔,且所述型芯与所述型腔之间形成有用以成型驾驶侧下饰板的模腔;所述动模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模腔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中滑移连接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的侧壁处设置有用以成型卡槽的成型块;所述滑移块上倾斜设置有引导孔,所述定模上倾斜设置有引导杆,所述引导杆滑移连接在所述引导孔中;当所述动模远离所述定模时,所述引导杆抵紧于所述引导孔的内孔壁,进而驱使所述滑移块远离所述模腔。
[000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模腔内部的驾驶侧下饰板冷却成型时,通过外设的动力装置驱使动模远离定模。与此同时,引导杆通过引导孔靠近动模的内槽壁驱动滑移块远离模腔,使得成型块与卡槽相互分离,使得后续驾驶侧下饰板的取出过程不易受到影响。
[0006]优选的,所述滑移块上开设有定位滑槽,所述定位滑槽沿所述滑移块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滑移槽的内槽壁处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滑移连接在所述定位滑槽中。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滑槽与定位块配合可对滑移块的滑动进行导向,使得滑移块不易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偏移。
[0008]优选的,所述定模上倾斜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引导杆的一端插接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引导杆的侧壁处沿轴向开设有限位通槽,所述限位通槽靠近所述定模的内槽壁为限位平面,所述定模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抵紧于所述限位平面。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将引导杆压紧固定在定模中,如此只需要将限位板从定模上取下,即可对引导杆进行更换。
[0010]优选的,所述定模上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限位板收纳在所述收纳槽中。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收纳在收纳槽中,如此在动模与定模扣合时,动模与定模之间不易存在空隙。
[0012]优选的,所述定模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安装槽远离所述收纳槽一侧,且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引导杆的侧壁处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移连接在所述导向槽中。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导向块进入导向槽内部时,限位通槽朝向收纳槽一侧。通过设置导向块以及导向槽,使得引导杆的安装过程变得更为方便。
[0014]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与所述引导杆抵紧,用以将所述引导杆推出于所述安装槽;
[0015]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定模的内槽壁为支撑平面,当所述限位板抵紧于所述限位平面时,所述导向块抵紧于所述支撑平面。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板抵紧于限位平面时,导向块抵紧于支撑平面,此时引导杆安装完成,且引导杆无法沿轴向滑动。在将限位板从收纳槽中取出时,推力弹簧可将引导杆推出安装槽,使得引导杆的更换过程变得更为方便。
[0017]优选的,所述引导孔的内孔壁处开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中设置有润滑脂,所述储油槽的槽口处转动连接有上油转轮,所述上油转轮的外圈与所述引导杆抵触。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引导杆与引导孔发生相对移动时,引导杆可驱使上油转轮周向转动。上油转轮在转动过程中可将润滑脂涂在引导杆的表面,对引导杆进行润滑。
[0019]优选的,所述上油转轮包括转动轮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轮外圈的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外圈处沿周向开设有若干上油槽。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的外圈处设置若干上油槽,如此可在上油转轮转动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润滑脂,用以对引导杆进行更为有效的润滑。再者,在引导杆与引导孔发生相对移动时,引导杆可挤压橡胶圈,将上油槽中的润滑脂挤出。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驾驶侧下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24]图4为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示意图二。
[0025]附图标记:1、动模;2、定模;3、型芯;4、型腔;5、滑移槽;6、滑移块;7、成型块;8、引导孔;9、引导杆;10、定位滑槽;11、定位块;12、安装槽;13、限位通槽;14、限位板;15、收纳槽;16、导向槽;17、导向块;18、推力弹簧;19、储油槽;20、上油转轮;201、转动轮;202、橡胶圈;21、上油槽;22、下饰板本体;23、连接块;2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27]一种驾驶侧下饰板用注塑模具,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动模1以及定模2。动模1靠近于定模2的端面处设置有型芯3,定模2靠近于动模1的端面上开设有型腔4,当动模1与定
模2扣合时,型芯3插入到型腔4中,且型芯3与型腔4之间形成有用以成型驾驶侧下饰板的模腔。
[0028]动模1靠近于定模2的端面上开设有滑移槽5,且滑移槽5与模腔相连通。滑移槽5背离定模2的内槽壁处设置有定位块11,且定位块11沿着滑移槽5的长度方向设置。滑移槽5的内部滑移连接有滑移块6,滑移块6靠近于模腔的侧壁处设置有用以成型卡槽24的成型块7,滑移块6背离定模2的端面处开设有定位滑槽10,定位块11滑移连接在定位滑槽10中。
[0029]滑移块6上倾斜设置有引导孔8,且引导孔8与模腔之间的间距向定模2一侧逐渐减小。定模2上倾斜设置有引导杆9,引导杆9的斜度与引导孔8的斜度相同,且引导杆9滑移连接在引导孔8中。当动模1远离定模2时,引导杆9抵紧于引导孔8靠近定模2的内孔壁,进而驱使滑移块6远离模腔。当动模1靠近定模2时,引导杆9抵紧于引导孔8靠近动模1的内孔壁,进而驱使滑移块6靠近模腔。
[0030]定模2上倾斜设置有安装槽12,且安装槽12的斜度与引导孔8的斜度相同。安装槽12的内部设置有推力弹簧18,推力弹簧18可沿安装槽12的轴向伸缩。引导杆9的一端插入安装槽12并与推力弹簧18相抵紧。引导杆9插入安装槽12的侧壁处沿轴向开设有限位通槽13,限位通槽13靠近定模2的内槽壁为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侧下饰板用注塑模具,包括动模(1)以及定模(2),所述动模(1)上设置有型芯(3),所述定模(2)上开设有型腔(4),当所述动模(1)与所述定模(2)扣合时,所述型芯(3)插入所述型腔(4),且所述型芯(3)与所述型腔(4)之间形成有用以成型驾驶侧下饰板的模腔;其特征是:所述动模(1)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模腔的滑移槽(5),所述滑移槽(5)中滑移连接有滑移块(6),所述滑移块(6)的侧壁处设置有用以成型卡槽(24)的成型块(7);所述滑移块(6)上倾斜设置有引导孔(8),所述定模(2)上倾斜设置有引导杆(9),所述引导杆(9)滑移连接在所述引导孔(8)中;当所述动模(1)远离所述定模(2)时,所述引导杆(9)抵紧于所述引导孔(8)的内孔壁,进而驱使所述滑移块(6)远离所述模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侧下饰板用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滑移块(6)上开设有定位滑槽(10),所述定位滑槽(10)沿所述滑移块(6)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滑移槽(5)的内槽壁处设置有定位块(11),所述定位块(11)滑移连接在所述定位滑槽(10)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侧下饰板用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定模(2)上倾斜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引导杆(9)的一端插接固定在所述安装槽(12)中,所述引导杆(9)的侧壁处沿轴向开设有限位通槽(13),所述限位通槽(13)靠近所述定模(2)的内槽壁为限位平面,所述定模(2)上设置有限位板(14),所述限位板(14)抵紧于所述限位平面。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美途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