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一种收尘装置以及蓄热式焚烧炉,所述收尘装置包括收尘部以及吸尘部,所述收尘部具有供气流进入的入口,吸尘部连通所述收尘部,用于吸入所述收尘部收集的灰尘;所述收尘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的罩盖,所述气流朝向所述入口或背向所述入口时,所述罩盖在所述气流作用下能够转动以相应地离开所述入口或封住所述入口。本申请中的蓄热式焚烧炉,其在腔室内设有收尘装置,可及时在线收集烟气在焚烧炉的炉体内燃烧而形成的粉尘,以利于蓄热体畅通不堵塞,从而减少或者避免因设备停机维护造成的停工停产以及能源的损耗。而且收尘装置的罩盖可以在气流背向入口时,推动罩盖转动以封住入口,以避免已收集的灰尘被重新吹入到腔室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尘装置以及蓄热式焚烧炉
[0001]本申请涉及废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收尘装置以及蓄热式焚烧炉。
技术介绍
[0002]蓄热式焚烧炉,是目前处理VOCs的主流治理技术之一。该技术是将含VOCs的有机废气送进焚烧炉炉膛,经过近800℃的高温焚烧后,废气中的有机组分被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蓄热式焚烧炉的炉膛内设有蓄热体,例如陶瓷蓄热体,用于对废气进行预热。
[0003]但VOCs废气在蓄热式焚烧炉的炉膛经高温燃烧后会产生颗粒状粉尘,如SiO2等。这样经一段时间高温的作用,粉尘易与陶瓷蓄热体固结,通常会采用压缩空气吹扫或者喷淋水清洗,但处理效果不显著。如果清理效果无法满足预热功能的发挥,则只能将堵塞无法疏通的陶瓷蓄热体进行更换,如此造成运行成本的上升。相应的,在清理或更换时都需要停机维护设备,期间不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使废气无法处理,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而且设备的停机降温以及后续设备的升温,也会造成大量能量的浪费;同时,对陶瓷蓄热体的更换,往往也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收尘装置,所述收尘装置包括收尘部以及吸尘部,所述收尘部具有供气流进入的入口,所述吸尘部连通所述收尘部,用于吸入所述收尘部收集的灰尘;所述收尘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的罩盖,所述气流朝向所述入口或背向所述入口时,所述罩盖在所述气流作用下能够转动以相应地离开所述入口或封住所述入口。
[000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尘部包括呈夹角布置的两个收尘板,两个所述收尘板形成扩口端和缩口端,所述扩口端形成所述入口,所述缩口端形成所述收尘部的出口。
[000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部包括吸尘管道,所述吸尘管道的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缩口端对接,以连通所述收尘部和所述吸尘部。
[0007]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尘装置设置在所述蓄热体的上方;所述收尘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所述扩口端朝上,所述缩口端朝下。
[000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收尘板相对设置的板面为收尘面,所述收尘面设置多个挂板。
[000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尘部还包括出口以及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吸尘部连通。
[001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蓄热式焚烧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腔室中设有蓄热体,所述腔室内还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收尘装置,
[001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腔室设有连通所述腔室的通气口,气流能够经所述通气口进入所述腔室;所述蓄热式焚烧炉还包括管路,所述管路连通所述吸尘部和所述通气口,且所述管路中设有过滤除尘部件。
[001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式焚烧炉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吸尘部连
通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且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位于所述腔室内并设置在对应于气流进入的所述蓄热体的下方。
[001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14]多个蓄热体和对应的多个通气口;
[0015]分别与多个所述通气口对应的多个第一控制阀,以控制气流流入或流出所述通气口;
[0016]分别与多个所述蓄热体对应的所述余热回收装置;
[0017]多个第二控制阀,每个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一个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和所述收尘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控制一个所述通气口进入气流,则控制第二控制阀,使与进入气流的所述通气口对应的所述蓄热体下方的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和所述收尘装置连通,其余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与所述收尘装置断开。
[001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尘部和所述吸尘部形成收尘组件,所述收尘装置包括多排所述收尘组件。
[0019]本申请中的蓄热式焚烧炉,其在腔室内设有收尘装置,可及时在线收集烟气在焚烧炉的炉体内燃烧而形成的粉尘,以利于蓄热体畅通不堵塞,从而减少或者避免因设备停机维护造成的停工停产以及能源的损耗。而且,收尘装置设置罩盖,罩盖可以在气流背向入口时,推动罩盖转动以封住收尘部的入口,这样可以避免已收集的灰尘被重新吹入到腔室内;同时,收尘装置的罩盖可在气流流向入口时,推动罩盖转动至收尘装置下方,加剧收尘装置局部区域气流湍流度,配合收尘挂板与粉尘颗粒的剧烈碰撞,促进粉尘的汇聚转移。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蓄热式焚烧炉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收尘部处于左视视角下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气流在图1中炉体1内的第一种流向示意图;
[0023]图4为气流在图1中炉体1内的第二种流向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气流在图1中炉体1内的第三种流向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2中收尘装置的罩盖转动至上方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2中收尘部、吸尘部的左视图;
[0027]图8为另一种气流流经收尘部的示意图;
[0028]图9为图1中余热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0029]图10为图3的A
‑
A向剖视图;
[0030]图11为图4的B
‑
B向剖视图;
[0031]图12为图5中的C
‑
C向剖视图。
[0032]图1
‑
12中附图标记如下:
[0033]1‑
炉体;1a
‑
腔室;
[0034]2‑
蓄热体;
[0035]3‑
收尘装置;31
‑
收尘部;311
‑
收尘板;312
‑
挂板;32
‑
吸尘部;33
‑
连接管;34
‑
罩盖;
[0036]4‑
汇流箱;
[0037]5‑
保温隔层;
[0038]6‑
余热回收装置;61
‑
换热管;
[0039]7‑
过滤除尘部件;
[0040]8‑
引风机;
[0041]9‑
引风管;
[0042]10
‑
烟道;
[0043]11
‑
第一控制阀;
[0044]12
‑
第二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6]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蓄热式焚烧炉的示意图。
[0047]本实施例中的蓄热式焚烧炉,包括炉体1,炉体1的内部为腔室1a,腔室1a即炉膛,腔室1a中设有蓄热体2,蓄热体2可以是陶瓷蓄热体,陶瓷蓄热体呈蜂窝结构,可以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废气(以下称为烟气)进入到腔室1a内后,蓄热体2可以将100℃以内的废气预热到600
‑
800℃,从而节省烟气在炉体1内升温燃烧所需的大量热能。这里烟气主要指VOCs(Volatile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装置包括收尘部以及吸尘部,所述收尘部具有供气流进入的入口,所述吸尘部连通所述收尘部,用于吸入所述收尘部收集的灰尘;所述收尘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的罩盖,所述气流朝向所述入口或背向所述入口时,所述罩盖在所述气流作用下能够转动以相应地离开所述入口或封住所述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部包括呈夹角布置的两个收尘板,两个所述收尘板形成扩口端和缩口端,所述扩口端形成所述入口,所述缩口端形成所述收尘部的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部包括吸尘管道,所述吸尘管道的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缩口端对接,以连通所述收尘部和所述吸尘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装置设置在所述蓄热体的上方;所述收尘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所述扩口端朝上,所述缩口端朝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收尘板相对设置的板面为收尘面,所述收尘面设置多个挂板。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部还包括出口以及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吸尘部连通。7.一种蓄热式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腔室中设有蓄热体,所述腔室内还设有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滔,李雅君,林翔,谢智煌,潘伟昭,陈功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