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箱输送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61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料箱输送领域,提供了一种料箱输送轨道,包括输送轨道机构,包括:挡停机构,设置在输送轨道机构中间,所述挡停机构用于对物料箱进行挡停或放行;旋转平台机构,设置在挡停机构一侧,所述旋转平台机构用于实现料箱的顶升和下降功能;导向机构,与输送轨道机构连接,所述导向机构能够通过改变导向宽度从而与料箱的宽度方向尺寸匹配;所述输送轨道机构用于实现料箱的输送;本输送轨道可兼容输送多种尺寸的料箱,并且保证料箱输送过程中料箱中心保持不变,方便与前后轨道对接输送;本输送轨道增加了旋转平台,可改变料箱在输送过程中的朝向。程中的朝向。程中的朝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料箱输送轨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料箱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箱输送轨道。

技术介绍

[0002]在输送料箱时,会遇到输送多种尺寸料箱和需要料箱旋转方向的情况,目前市场上通常是按最大规格的料箱尺寸设计轨道宽度,该种轨道能满足多种尺寸的输送要求,但在料箱需要旋转方向输送时,需要保证料箱中心与轨道中心对齐,而该种轨道在输送小规格的料箱时无法保证输送过程中料箱的位置精度。
[0003]为保证输送多尺寸料箱过程中料箱中心与轨道中心对齐,达到轨道宽度可调的目的,目前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宽度能够调整的运输轨道(公开号CN207346591U),该运输轨道通过固定一侧轨道,另一侧轨道固定在丝杆螺母上,电机带动丝杆旋转,带动固定丝杆螺母上的轨道前后运动,从而改变两侧轨道之间的距离,实现宽度可调的功能。这种设备的优缺点如下,主要优点为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缺点也比较明显:(1)可移动轨道固定在外侧固定板上,宽度方向占地空间大;(2)轨道宽度向一侧调节,料箱中心随轨道变化而变化,无法与其他轨道实现中心对接;(3)无法改变料箱朝向。
[0004]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料箱输送轨道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箱输送轨道,旨在解决现有料箱输送轨道宽度方向占地空间大、调节轨道宽度时无法与其他轨道实现中心对接以及无法改变料箱朝向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料箱输送轨道,包括输送轨道机构,包括:挡停机构,设置在输送轨道机构中间,所述挡停机构用于对物料箱进行挡停或放行;旋转平台机构,设置在挡停机构一侧,所述旋转平台机构用于实现料箱的顶升和下降功能;导向机构,与输送轨道机构连接,所述导向机构能够通过改变导向宽度从而与料箱的宽度方向尺寸匹配;所述输送轨道机构用于实现料箱的输送。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轨道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有右侧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右内侧支撑板以及左内侧支撑板;所述右侧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右内侧支撑板以及左内侧支撑板分别连接有右外侧同步带输送组件、左外侧同步带输送组件、右内侧同步带输送组件以及左内侧同步带输
送组件,所述右侧支撑板以及左侧支撑板之间转动设置有一号转轴,所述一号转轴与右外侧同步带输送组件、左外侧同步带输送组件、右内侧同步带输送组件以及左内侧同步带输送组件均传动连接;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有一号驱动电机,所述一号驱动电机与一号转轴之间传动连接有同步带驱动组件。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挡停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支撑板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直线轴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直线轴承中滑动连接有挡停轴,所述挡停轴通过连接件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与底板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平台机构包括二号直线轴承,所述二号直线轴承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二号直线轴承滑动连接有导向轴,四根所述导向轴共同固定连接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转动连接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所述顶升板连接有顶升驱动电缸以及旋转台驱动电机 ,所述旋转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副驱动旋转台旋转。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条、转轴组件、同步带驱动组件以及双向驱动组件;所述导向条有两根,且两根导向条对称布置,每根导向条均连接有转轴组件,两个转轴组件分别与右侧支撑板以及左侧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与同步带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同步带驱动组件通过带动转轴组件转动,从而带动导向条相对或相向移动;所述双向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同步带驱动组件转动。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导向条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每个连接块均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有二号转轴,所述二号转轴连接连接有轴承组件,两根二号转轴之间连接有连杆机构,其中一根二号转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外侧滑动连接有三号直线轴承,所述三号直线轴承连接有同步带锁紧组件,所述同步带锁紧组件与同步带驱动组件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同步带驱动组件包括惰轮组件以及三号转轴,所述惰轮组件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三号转轴固定连接有同步带驱动轮A 以及同步带驱动轮B,所述惰轮组件与同步带驱动轮A 之间传动连接有一号同步带,所述三号转轴连接有轴承固定组件。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双向驱动组件包括轴承固定组件,所述轴承固定组件固定在底板上,三号转轴与轴承固定组件转动连接,一个轴承固定组件上装有根四号转轴,两根四号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齿轮A以及齿轮B,齿轮A和齿轮B互相啮合,两根四号转轴上均连接有同步轮,其中一个同步轮与同步带驱动轮B传动连接有二号同步带,所述二号同步带一侧设置有同步带张紧机构,所述同步带张紧机构与底板固定连接;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电机固定组件,电机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有二号驱动电机,二号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四号转轴连接。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料箱输送轨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输送轨道可兼容输送多种尺寸的料箱,并且保证料箱输送过程中料箱中心保持不变,方便与前后轨道对接输送;本输送轨道增加了旋转平台,可改变料箱在输送过程中的朝向;本输送轨道大部分机构都未超
出底板尺寸,整体宽度尺寸与最大料箱的宽度尺寸相近,减少了输送轨道宽度方向尺寸,降低了安装条件,增加了料箱输送轨道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输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挡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旋转平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导向机构中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导向机构中同步带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导向机构中双向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输送轨道机构1、底板101、右侧支撑板102、左侧支撑板103、右内侧支撑板104、左内侧支撑板105、右外侧同步带输送组件106、左外侧同步带输送组件107、右内侧同步带输送组件108、左内侧同步带输送组件109、同步带驱动组件110、一号驱动电机111、一号转轴112;挡停机构2、固定板201、支撑板202、一号直线轴承203、挡停轴204、连接件205、气缸206;旋转平台机构3、二号直线轴承301、导向轴302、顶升板303、旋转台304、旋转板305、顶升驱动电缸306、旋转台驱动电机307;导向机构4、导向条41、转轴组件42、连接块421、连杆422、二号转轴423、轴承组件424、连杆机构425、连接杆426、同步带锁紧组件427、驱动轴428、三号直线轴承429;同步带驱动组件43、惰轮组件431、一号同步带432、同步带驱动轮A 433、同步带驱动轮B434、轴承固定组件435、三号转轴436;双向驱动组件44、轴承固定组件441、电机固定组件442、齿轮A443、齿轮B444、二号驱动电机4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箱输送轨道,包括输送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停机构,设置在输送轨道机构中间,所述挡停机构用于对物料箱进行挡停或放行;旋转平台机构,设置在挡停机构一侧,所述旋转平台机构用于实现料箱的顶升和下降功能;导向机构,与输送轨道机构连接,所述导向机构能够通过改变导向宽度从而与料箱的宽度方向尺寸匹配;所述输送轨道机构用于实现料箱的输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箱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有右侧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右内侧支撑板以及左内侧支撑板;所述右侧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右内侧支撑板以及左内侧支撑板分别连接有右外侧同步带输送组件、左外侧同步带输送组件、右内侧同步带输送组件以及左内侧同步带输送组件,所述右侧支撑板以及左侧支撑板之间转动设置有一号转轴,所述一号转轴与右外侧同步带输送组件、左外侧同步带输送组件、右内侧同步带输送组件以及左内侧同步带输送组件均传动连接;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有一号驱动电机,所述一号驱动电机与一号转轴之间传动连接有同步带驱动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箱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停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支撑板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直线轴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直线轴承中滑动连接有挡停轴,所述挡停轴通过连接件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与底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箱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机构包括二号直线轴承,所述二号直线轴承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二号直线轴承滑动连接有导向轴,四根所述导向轴共同固定连接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转动连接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所述顶升板连接有顶升驱动电缸以及旋转台驱动电机 ,所述旋转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副驱动旋转台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箱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挺丁光涛张金龙何锡森
申请(专利权)人:智汇轩田智能系统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