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便携应急净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4639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5
车载便携应急净水装置,它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它包含壳体支架、控制显示面板、浓水出水口、净水出水口、水汽过滤微米膜组、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曝气口、增气泵、增压泵;控制显示面板设置在壳体支架的一侧边上;水汽过滤微米膜组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均设置在壳体支架的内部,增压泵的进水口插接在水源中,增压泵的出水端连接水汽过滤微米膜组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的进水端,水汽过滤微米膜组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的进水端设置有曝气口;增气泵的增压端连接在浓水出水口和净水出水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式可移动设计,它具有水源适应性广泛、无需前预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便携应急净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车载移动的应急净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然灾害越发频繁,如汶川地震导致道路中断、自来水供应中断,灾民生活用水得不到及时供应;2004年内江违法排污,供水中断长达一个月,导致居民无水可用。灾害导致道路受阻,许多物资物流运输无法送达。导致停水、停电。
[0003]在野外作业的例如地质、采矿、训练等工作人员都需要临时的应急水源,而当前都没有这样合适的可以随时移动的应急净水设备。
[0004]当前也有很多应急净水处理装置,这些装置大多利用水源为地表水、江湖河水等,应急常规工艺需要预处理系统(石英砂、活性炭、精密过滤器),当水源水质波动较大时,特别是悬浮物、浊度及部分胶体物质较多时,若出现前级工艺运行维护不及时,将直接造成膜组污堵严重,从而导致膜组清洗频率高,设备维护成本高,设置造成净水设备的失效。而且常规工艺系统占地面积大、车辆无法运输,并且需要搭建平台摆放。常规膜组是等产水水质下降或膜组堵塞进行清洗,这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车载便携应急净水装置,它采用一体式可移动设计,它具有水源适应性广泛、无需前预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它工艺简单、水源适应性广泛,重量对比常规膜组,适合用于车载便携应急,在需要紧急使用的场景下使用十分便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壳体支架1、控制显示面板2、浓水出水口3、净水出水口4、水汽过滤微米膜组 5、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曝气口7、增气泵8、增压泵9;控制显示面板2设置在壳体支架1的一侧边上;曝气口7、浓水出水口3、净水出水口4均设置在壳体支架1的外侧,增气泵8和增压泵9设置壳体支架1内侧底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均设置在壳体支架1的内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并联设置;增压泵9的进水口插接在水源中,增压泵9的出水端连接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的进水端,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的进水端设置有曝气口7;增压泵9的增压端连接在浓水出水口3和净水出水口4上。
[0007]所述的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设置有三组水汽过滤罐51,三组水汽过滤罐51并联设置。
[0008]所述的壳体支架1为方形框架结构,框架为方形钢管焊接而成。
[0009]所述壳体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滚轮11。滚轮11可以方便整体设备移动,能更好的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0010]本技术使用时:启动设备,打开增压泵9、增气泵8及1#进水电磁阀、2#产水电
磁阀,进水同时进行爆气,采用边运行边清洗,进水水源经过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过滤后产水供使用。而水气过滤微米膜组5内浓缩水由浓水出水口3排放掉。
[0011]根据水源水质情况,车载便携应急净水装置为了保护水气过滤微米膜组,运行时间到达设置时间后进行反洗水气过滤微米膜组4。
[0012]当需要反清洗时,关闭1#进水电磁阀、2#产水电磁阀,打开3#进水电磁阀、4#爆气电磁阀,原水由增压泵输送至反清洗用水气过滤微米膜组,反清洗用水气过滤微米膜组的产水进水气过滤微米膜组的产水口,膜组流向由内至外,同时增气泵进行爆气,边运行边爆气清洗。待清洗5分钟后,关闭3#进水电磁阀、4#爆气电磁阀,打开1#进水电磁阀、2#产水电磁阀,即可继续运行产生净水。
[0013]本技术采用一体式可移动设计,它具有水源适应性广泛、无需前预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它工艺简单、水源适应性广泛,重量对比常规膜组,适合用于车载便携应急,在需要紧急使用的场景下使用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净水工艺流程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壳体支架1、控制显示面板2、浓水出水口3、净水出水口4、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曝气口 7、增气泵8、增压泵9、水汽过滤罐51、滚轮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看图1

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壳体支架1、控制显示面板2、浓水出水口3、净水出水口4、水汽过滤微米膜组 5、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曝气口7、增气泵8、增压泵9;控制显示面板2设置在壳体支架1的一侧边上;曝气口7、浓水出水口3、净水出水口4均设置在壳体支架1的外侧,增气泵8和增压泵9设置壳体支架1内侧底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均设置在壳体支架1的内部,水汽过滤罐51,三组水汽过滤罐51并联设置。所述的壳体支架1为方形框架结构,框架为方形钢管焊接而成。所述的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设置有三组水汽过滤罐51,三组水汽过滤罐51并联设置。所述的壳体支架1为方形框架结构,框架为方形钢管焊接而成。所述壳体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滚轮11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并联设置;增压泵9的进水口插接在水源中,增压泵9 的出水端连接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的进水端,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的进水端设置有曝气口7;增压泵9的增压端连接在浓水出水口3和净水出水口4上。所述壳体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滚轮11。滚轮11可以方便整体设备移动,能更好的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0019]本技术使用时:启动设备,打开增压泵9、增气泵8及1#进水电磁阀、2#产水电
磁阀,进水同时进行爆气,采用边运行边清洗,进水水源经过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过滤后产水供使用。而水气过滤微米膜组5内浓缩水由浓水出水口3排放掉。
[0020]根据水源水质情况,车载便携应急净水装置为了保护水气过滤微米膜组,运行时间到达设置时间后进行反洗水气过滤微米膜组4。
[0021]当需要反清洗时,关闭1#进水电磁阀、2#产水电磁阀,打开3#进水电磁阀、4#爆气电磁阀,原水由增压泵输送至反清洗用水气过滤微米膜组,反清洗用水气过滤微米膜组的产水进水气过滤微米膜组的产水口,膜组流向由内至外,同时增气泵进行爆气,边运行边爆气清洗。待清洗5分钟后,关闭3#进水电磁阀、4#爆气电磁阀,打开1#进水电磁阀、2#产水电磁阀,即可继续运行产生净水。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凑泡面哥集成化设计,占地面积小、便携移动,当道路受阻时可便于提携前往应急场所。根据实际情况可配备潜水泵、折叠袋式水箱等,便于第一时间赶到应急现场。水源适应性广泛,没有肉眼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便携应急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壳体支架(1)、控制显示面板(2)、浓水出水口(3)、净水出水口(4)、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曝气口(7)、增气泵(8)、增压泵(9);控制显示面板(2)设置在壳体支架(1)的一侧边上;曝气口(7)、浓水出水口(3)、净水出水口(4)均设置在壳体支架(1)的外侧,增气泵(8)和增压泵(9)设置壳体支架(1)内侧底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均设置在壳体支架(1)的内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5)和反清洗用水汽过滤微米膜组(6)并联设置;增压泵(9)的进水口插接在水源中,增压泵(9)的出水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尧汪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仟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