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油库双罐双泵发油的多功能集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461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油库双罐双泵发油的多功能集成系统。包括两个油罐,每个油罐上分别相连有1台离心泵,设有进油口、出油口、吹油倒罐口;进油口与油罐进油管道相连,上设有第一阀门V2、第二阀门V9;出油口经油罐出油管道接入离心泵入口,上设有第一阀门V8、第二阀门V10;每台离心泵出油主管道设有第一阀门V5、第二阀门V7,两台离心泵出油主管道上第一阀门V5与第二阀门V7之间通过第三支路管道连接,上设有阀门V11;两个油罐出油管道上第一阀门V8与第二阀门V10之间通过支路管道P8连接,支路管道P8设有阀门V12。可用于植物油罐区储备用油物流工艺、植物油包装车间食用油调和工艺。艺。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油库双罐双泵发油的多功能集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油库物流工艺设备,具体涉及植物油库双罐双泵发油的多功能集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今,油脂工业已发展成为规模化生产的现代化产业,大型化工业的生产对油料、油脂的要求不断提高,植物油库的建设规模也向大型化与多功能化发展,以满足植物油市场流通的需要。规模化、集约化、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成为油厂建设的新主题,也对油罐区的整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大型化植物油加工厂和植物油库的建设中,现代化的储运工艺设计成为油脂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0003]油脂储存方式有散装油品储存和包装油品储存。散装油品储运工艺涉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油脂接收、发放、输送、储存、充氮、输油管道吹扫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油库双罐双泵发油的多功能集成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植物油库双罐双泵发油的多功能集成系统,包括两个油罐,每个油罐上分别相连有1台离心泵,每个油罐上设有进油口1、出油口2、吹油倒罐口3;
[0007]每个油罐的进油口1与油罐进油管道P1相连,油罐进油管道P1上设有油罐进油管道第一阀门V2、油罐进油管道第二阀门V9;
[0008]每个油罐的出油口2经油罐出油管道P2接入离心泵入口,油罐出油管道 P2设有油罐出油管道第一阀门V8、油罐出油管道第二阀门V10;
[0009]每台离心泵出油主管道P4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阀门V5、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阀门V7,两台离心泵出油主管道上的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阀门与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阀门之间通过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三支路管道P9连接,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三支路管道上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三支路管道阀门V11;
[0010]两个油罐出油管道上油罐出油管道第一阀门V8与油罐出油管道第二阀门 V10之间通过油罐出油管道支路管道P8连接,油罐出油管道支路管道上设有油罐出油管道支路管道阀门V12。
[0011]进一步的,每台离心泵出油主管道P4上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阀门V5与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阀门V7之间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支路管道P5,连接至油罐的吹油倒罐口3,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支路管道上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支路管道阀门V4;
[0012]进一步的,每台离心泵出油主管道P4上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阀门V5与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阀门V7之间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支路管道P7进压缩空气,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支路管道上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支路管道阀门V6;
[0013]进一步的,每个油罐进油管道P1上油罐进油管道第一阀门V2前设有油罐进油管道第一支路管道P3进氮气,油罐进油管道第一支路管道上设有油罐进油管道第一支路管道阀门V3,油罐进油管道第一支路管道与油罐进油管道P1 上设有静态混合器4,油罐进油管道第一支路管道P3通过静态混合器4与油罐进油管道P1连接。静态混合器的作用是使氮气能充分的混合在油品中,从而实现罐体内油品的氮封功能,起到了延缓油脂氧化酸败的作用。
[0014]进一步的,每个油罐进油管道P1上静态混合器4前设有油罐进油管道第二支路管道P6,连接至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支路管道P5,油罐进油管道第二支路管道P6设有油罐进油管道第二支路管道阀门V1。
[0015]进一步的,油罐顶上设置呼吸阀V13;
[0016]进一步地,油罐进油管道第二阀门V9为闸阀。
[0017]进一步地,油罐进油管道第二阀门V9上游连接着止回阀与膨胀节,下游连接着油罐进油口。止回阀的作用是防止油回流,膨胀节的作用是降低油罐的沉降对管道的影响.
[0018]进一步地,油罐出油管道第二阀门V10为闸阀。
[0019]进一步地,油罐出油管道第二阀门V10上游连接着油罐出油口,下游连接着膨胀节。
[0020]进一步地,V1、V2、V4、V5、V7、V8、V11、V12为球阀,介质为植物油;
[0021]V3为电磁阀,下游连接着止回阀,用来控制氮气;
[0022]V6为电磁阀,下游连接着止回阀,用来控制压缩空气。
[0023]本技术所采用的优点是:
[0024]本技术提供的整套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经济实用,实现了一种基于双罐双泵模式下的集发油、进油、吹油、充氮、循环倒罐、且可互为备用的多功能系统,可用于植物油罐区储备用油的物流工艺、亦可用于植物油包装车间的食用油调和工艺。
[0025]整套系统只需要用到常规的设备与管道管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经济实用,通过合理的搭配与设计,为植物油库的物流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全面的多功能集成系统。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植物油库双罐双泵发油的多功能集成系统;
[0027]图中:进油口1、出油口2、吹油倒罐口3,静态混合器4;
[0028]油罐进油管道P1,油罐出油管道P2,油罐进油管道第一支路管道P3,离心泵出油主管道P4,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支路管道P5,油罐进油管道第二支路管道P6,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支路管道P7,油罐出油管道支路管道P8;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三支路管道P9;
[0029]油罐进油管道第二支路管道阀门V1,油罐进油管道第一阀门V2,油罐进油管道第一支路管道阀门V3,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支路管道阀门V4,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阀门V5,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支路管道阀门V6,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阀门V7,油罐出油管道第一阀门V8,油罐进油管道第二阀门V9,油罐出油管道第二阀门V10,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三支路管道阀门V11,油罐出油管道支路管道阀门V12,呼吸阀V13;图中的实心点代表三通,箭头的方向代表着介质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所示,植物油库双罐双泵发油的多功能集成系统,包括两个油罐,每个油罐上分别相连有1台离心泵,每个油罐上设有进油口1、出油口2、吹油倒罐口3;
[0031]每个油罐的进油口1与油罐进油管道P1相连,
[0032]上设有油罐进油管道第一阀门V2、第二阀门V9;
[0033]每个油罐的出油口2经油罐出油管道P2接入离心泵入口,油罐出油管道 P2设有油罐出油管道第一阀门V8、油罐出油管道第二阀门V10;
[0034]每台离心泵出油主管道P4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阀门V5、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阀门V7;
[0035]两个油罐出油管道P2上油罐出油管道第一阀门V8与油罐出油管道第二阀门V10之间通过油罐出油管道支路管道P8连接,油罐出油管道支路管道P8设有油罐出油管道支路管道阀门V12;
[0036]每台离心泵出油主管道P4上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阀门V5与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阀门V7之间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支路管道P5,连接至油罐的吹油倒罐口3,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支路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植物油库双罐双泵发油的多功能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油罐,每个油罐上分别相连有1台离心泵,每个油罐上设有进油口(1)、出油口(2)、吹油倒罐口(3);每个油罐的进油口(1)与油罐进油管道(P1)相连,油罐进油管道(P1)上设有油罐进油管道第一阀门(V2)、油罐进油管道第二阀门(V9);每个油罐的出油口(2)经油罐出油管道(P2)接入离心泵入口,油罐出油管道(P2)设有油罐出油管道第一阀门(V8)、油罐出油管道第二阀门(V10);每台离心泵出油主管道(P4)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阀门(V5)、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阀门(V7),两台离心泵出油主管道上的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阀门(V5)与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阀门(V7)之间通过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三支路管道(P9)连接,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三支路管道(P9)上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三支路管道阀门(V11);两个油罐出油管道上油罐出油管道第一阀门(V8)与油罐出油管道第二阀门(V10)之间通过油罐出油管道支路管道(P8)连接,油罐出油管道支路管道上设有油罐出油管道支路管道阀门(V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台离心泵出油主管道(P4)上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阀门(V5)与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二阀门(V7)之间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支路管道(P5),连接至油罐的吹油倒罐口(3),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支路管道上设有离心泵出油主管道第一支路管道阀门(V4)。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愈元蒋守业魏学鼎李冰胡前李振兴杨凡周俊梅马生晖季坤余华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