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420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9
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气液分离部件、盖体与第一换热器,气液分离部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气液分配组件与换热件,第一筒体围设于第二筒体外围,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第二筒体内侧具有第一腔,气液分配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内,第一腔与夹层空间连通,盖体盖设于第一筒体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盖体与第一筒体固定连接,换热件位于夹层空间,换热件具有第一流道,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二流道,第一换热器位于第一筒体外侧,第一换热器安装于盖体,盖体内部具有孔道,孔道与第二流道连通,孔道与第一流道连通;本申请的气液分离部件与第一换热器可以通过盖体实现集成,节省了连接管路。节省了连接管路。节省了连接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一种气液分离部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气液分配组件与换热件,第一筒体围设于第二筒体外围,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第二筒体内侧具有第一腔,气液分配组件位于第一腔内,第一腔与夹层空间连通,换热件位于夹层空间。相关技术中,气液分离部件和换热器之间需要管路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其包括气液分离部件、盖体与第一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部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气液分配组件与换热件,所述第一筒体围设于第二筒体外围,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所述第二筒体内侧具有第一腔,所述气液分配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内,所述第一腔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筒体长度方向的一端部,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筒体固定连接,所述换热件位于夹层空间,所述换热件具有第一流道;
[0004]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第一筒体外侧,所述第一换热器安装于所述盖体,所述盖体内部具有孔道,所述孔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孔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0005]相较于相关技术,本申请的盖体与气液分离部件固定连接,第一换热器安装于盖体,盖体内部具有孔道,孔道与第二流道连通,孔道与第一流道连通,以使得气液分离部件与第一换热器可以通过盖体实现集成,节省了连接管路。
[0006]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其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以及上述的流体控制组件,流体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
[0007]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流路和冷却液流路,所述压缩机、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能够连通于制冷剂流路,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第三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0008]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二流道与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流道能够连通于制冷剂流路,所述第三流道能够连通于冷却液流路。
[0009]相较于相关技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部件与第一换热器可以通过盖体实现集成,节省了连接管路。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申请流体控制组件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是如图1所示流体控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2]图3是如图1所示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4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部件在一种实施例中的分解示意图;
[0014]图5是如图4所示的气液分离部件的剖视示意图;
[0015]图6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部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分解示意图;
[0016]图7是本申请的第一换热器在一种实施例中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8是本申请的第一换热器在又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9是如图8所示的第一换热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10是如图8所示的第一换热器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11是如图1所示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0021]图12是如图1所示的另一立体剖视示意图;
[0022]图13是如图1所示的流体控制组件不包括第一换热器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0023]图14是如图1所示的阀件与盖体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0024]图15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粗实线为制冷剂流路,细实线为冷却液流路;
[0025]图16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粗实线为制冷剂流路,细实线为冷却液流路;
[0026]图17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除湿模式下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粗实线为制冷剂流路,细实线为冷却液流路。
[0027]附图中:
[0028]100、流体控制组件;
[0029]11、第一流道;13、换热件;14、集流管;15、第二扁管;16、换热管;17、连接管;
[0030]20、第一换热器;21、第二流道;22、第三流道;23、第一接管;24、第二接管;25、第一集流件;251、第一板;252、第二板;253、第三板;26、第二集流件;261、第四板;262、第五板;263、第六板;27、第一扁管;28、第一入口部;281、第一入口通道;29、第一出口部;291、第一出口通道;292、第一壳体;293、第二壳体;
[0031]30、第一筒体;31、第二筒体;32、气液分配组件;321、气体出口;33、夹层空间;34、第一腔;35、盖体部;351、第一子孔道;352、第三子孔道;36、端盖;361、第一通道;362、第二通道;363、第三接口;364、第四接口;37、气液分离部件;
[0032]40、本体部;41、第一孔道;42、第二孔道;421、第二子孔道;43、第三孔道;431、第四子孔道;44、第四孔道;45、第五孔道;451、第一接口;46、第六孔道;47、第七孔道;471、第二接口;481、第一表面;482、第二表面;483、侧面;49、盖体;
[0033]51、第一阀件;52、第二阀件;53、第三阀件;
[0034]60、固定组件;61、第一固定板;62、第二固定板;63、固定槽;64、紧固件;
[0035]71、第一板片;72、第二板片;73、边板;74、第三接管;75、第四接管;76、换热芯体;77、第二入口部;771、第二出口通道;78、第二出口部;781、第二出口通道;
[0036]1、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2A、第一换热部;2B、第二换热部;3、第三换热器;6、第一泵;7、第二泵;8、第四换热器;9、第五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38]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
[0039]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离部件(37)、盖体(49)与第一换热器(20);所述气液分离部件(37)包括第一筒体(30)、第二筒体(31)与换热件(13),所述第一筒体(30)围设于第二筒体(31)外围,所述第一筒体(30)与第二筒体(31)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33),所述盖体(49)盖设于所述第一筒体(30)长度方向的一端部,所述盖体(49)与所述第一筒体(30)固定连接,所述换热件(13)位于所述夹层空间(33),所述换热件(13)具有第一流道(11);所述第一换热器(20)具有第二流道(21),所述第一换热器(20)位于第一筒体(30)外侧,所述第一换热器(20)直接安装于所述盖体(49),所述盖体(49)内部具有孔道,所述孔道与所述第二流道(21)连通,所述孔道与所述第一流道(11)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0)与盖体(49)之间无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0)与所述盖体(49)固定连接,所述孔道包括第一孔道(41)与第二孔道(42),所述第一孔道(41)与所述第二流道(21)连通,所述第二孔道(42)与所述第一流道(11)连通;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一阀件(51),所述第一阀件(51)安装于所述盖体(49),所述第一阀件(51)用于控制第一孔道(41)与第二孔道(42)的通断,所述第一阀件(51)具有关闭、全通和节流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件(37)还包括气液分配组件(32),所述第二筒体(31)内侧具有第一腔(34),所述气液分配组件(3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34)内,所述第一腔(34)与所述夹层空间(33)连通;所述孔道包括第三孔道(43),所述第三孔道(43)连通于第一腔(34)与第二流道(21)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包括第四孔道(44)与第五孔道(45),所述盖体(49)具有第一接口(451),所述第四孔道(44)与第二孔道(42)连通,所述第五孔道(45)与第一接口(451)连通;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二阀件(52),所述第二阀件(52)安装于所述盖体(49),所述第二阀件(52)用于控制第四孔道(44)与第五孔道(45)的通断,所述第二阀件(52)具有关闭与全通状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包括第六孔道(46)与第七孔道(47),所述盖体(49)具有第二接口(471),所述第六孔道(46)与第一接口(451)连通,所述第七孔道(47)与所述第二接口(471)连通;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三阀件(53),所述第三阀件(53)安装于所述盖体(49),所述第三阀件(53)用于控制第六孔道(46)与第七孔道(47)的通断,所述第三阀件(53)具有关闭、全通与节流状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49)包括盖体部(35)与本体部(40),所述盖体部(35)盖设于所述第一筒体(30)长度方向的一端部,所述盖体部(35)与所述第一筒体(30)固定连接;所述盖体部(35)与所述本体部(40)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盖体部(35)与所述本体部(40)通过组装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孔道(42)包括第一子孔道(351)与第二子孔道(421),所述第三孔道(43)包括第三子孔道(352)与第四子孔道(431),所述第一子孔道(351)与第三子孔道(352)位于所述盖体部(35),所述第二子孔道(421)与第四子孔道(431)位于所述本体部(40),所述第一子孔道(351)与所述第一流道(11)连通,所述第二子孔道(421)连通于所述第一子孔道(351)与第一孔道(41)之间,所述第四子孔道(431)与所述第二流道(21)连通,所述第三子孔道(352)连通于所述第一腔(34)与所述第四子孔道(431)之间;所述气液分离部件(37)还包括端盖(36),所述端盖(36)与盖体部(35)盖设于所述第一筒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军启董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