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备雨污水就地生态处理与回用功能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4125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雨污水就地生态处理与回用功能的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检查井,具有井筒与井盖,在井筒底部还具有水箱,水箱上装有液位探测器与出水阀;雨污水内循环模块,其用于对雨污水进行生态处理,模块位于检查井内,包括由上自下依次设置的好氧填料层一、厌氧填料层以及好氧填料层二,所述检查井的井筒筒壁中空,且装设提升管,所述提升管将水箱与雨污水内循环模块连通,提升管上装有提升泵一,在水箱内的水位处于高位时,出水阀打开将水箱中雨污水排出;在水箱内的水位处于低位时,箱内雨污水经提升管进入雨污水内循环模块处理;排水管组件、中央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实现雨污混合水的就地处理与回用,减少面源污染。源污染。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雨污水就地生态处理与回用功能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领域和市政园林绿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雨污水就地生态处理与回用功能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雨污水混合溢流是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污水是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等,在雨污水进入受纳水体之后,不仅引起水体黑臭以及富营养化,也会对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0003]由于我国城市污水管网情况复杂,多种管网建设模式并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人口密度的过度集中,集中式城镇排水系统对雨季流量具有大收集、大输送、快转输等特性,而下游污水厂往往不具备超量混合污水处理能力,会出现沿程溢流的污染问题,给城市水系及受纳水体造成了冲击性污染,是国内城市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现有城市的雨污水处理模式和排水管网存在不足,对雨污水混合溢流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的处理效果差。是我国当今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和流域治理需迫切解决的系统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雨污水就地生态处理与回用功能的处理系统,具备雨污水生态内循环处理功能,可实现雨污水的就地循环处理与回用,从而有效削减雨污水溢流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具备雨污水就地生态处理与回用功能的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
[0006]检查井,其用于收集雨污水,所述检查井具有井筒与井盖,在井筒底部还具有水箱,水箱上装有液位探测器与出水阀;
[0007]雨污水内循环模块,其用于对雨污水进行生态处理,模块位于检查井内,还包括由上自下依次设置的好氧填料层一、厌氧填料层以及好氧填料层二,所述检查井的井筒筒壁中空,且装设提升管,所述提升管将水箱与雨污水内循环模块连通,提升管上装有提升泵一,在水箱内的水位处于高位时,出水阀打开将水箱中雨污水排出;在水箱内的水位处于低位时,箱内雨污水经提升管进入雨污水内循环模块处理;
[0008]排水管组件,其包括用于排出检查井中雨污水的排水管一与排水管二,两排水管经排水阀实现控制,排水管二上装设提升泵二,所述的排水管一用于将该检查井中的水排入下一检查井或者外部水体中,提升泵二可用于该检查井中的水提升,由排水管二排出的水可根据需要回用;
[0009]中央控制模块,其包括动力设备控制电路模块、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以及PLC远程监控系统,所述的PLC远程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在设备故障时报警;所述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用于实时监测检查井内的水质变化,在监测到水质不达标时,提升泵一开启,箱内雨污水经提升管进入雨污水内循环模块,对雨污水进行生态处理,在监测到水质
达标时,箱内的处理水可由排水管一或排水管二排出;
[0010]供电模块,其用于为各提升泵以及控制阀提供电力。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现有城市雨污水处理模式的不足和现有排水管网的缺点,本专利提供的处理系统,可实现雨污混合水的就地循环处理与回用,从而有效削减雨污混合污水溢流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
[0012]雨污水收集排入检查井中,在水箱底部的积水区域进行沉淀,经沉淀处理后的雨污水可通过提升泵一提升,然后流经雨污水内循环模块,从而实现雨污水周期性的循环处理,最后经过多次循环处理的雨污水在线监测达标后进行排放,通过排水管一用于将该检查井中的水排入下一检查井或者外部水体中,通过提升泵二可用于该检查井中的水提升,由排水管二排出的水可根据需要回用于绿化、冲厕、景观等用途;
[0013]在水箱内侧上还设有液位探测器,可实时监测检查井水位变化,当水位过高时,可通过出水阀调节水位,此时的检查井排水功能为主,内循环处理功能为辅;当水位过低时,即可启动内循环处理功能,此时检查井的处理功能为主,排水功能为辅,从而实现智能化检查井雨污水的生态处理模式。
[0014]优选的,所述的好氧填料层一选用富镁微电解生物填料,厌氧填料层选用沸石填料,好氧填料层二选用砾石填料,其中,各层的填料粒径比为:好氧填料层一≤厌氧填料层<好氧填料层二。各层填料粒径比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进而可以有效避免污水中固体颗粒累积导致的填料堵塞问题。其中,富镁微电解生物填料可提高挂膜和脱膜效率,同时还具有抗侵蚀耐冲刷、有较大的孔隙率、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强化除磷等优点;沸石填料作为单基质填料,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能力,可用来强化脱氮效果;砾石填料粒径较大,可以有效避免堵塞,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周期。
[0015]优选的,好氧填料层一的填料粒径为0.15~0.3cm,厌氧填料层的填料粒径为0.3~0.5cm,好氧填料层二的填料粒径为1~2cm,各填料层的厚度为2~4cm。
[0016]优选的,好氧填料层均采用曝气充氧,各好氧填料层控制气水比为3~10:1,好氧填料层中填料的填充率在20~60%。合适的填充率可以保证填料在水中的流化程度,保证氧的传递和利用,进而提升处理效果。
[0017]优选的,所述雨污水内循环模块中采用水平流以及垂直流混合模式,水流在层级填料层间沿S型流动,在上下层级的填料层间还采用虹吸或者滴灌布水;各相邻填料层之间均设有隔板,隔板上按间隔50mm开有10~20mm孔径的孔。保证各级填料对水质的滤过作用。
[0018]优选的,所述雨污水内循环模块悬挂于井盖上。
[0019]优选的,所述检查井的井底倾斜,倾斜角度在30

40
°
。便于后续排泥。
[0020]优选的,所述检查井(1)的排水管外径不大于800mm,井的埋设深度不大于6m,所述检查井(1)的井筒(11)内壁比水箱(2)外壁宽10~20mm;所述检查井(1)的井筒(11)可为混凝土材质。检查井的相关大小与安装位置合理,可避免与水箱贴靠太紧密,便后续取出维修。
[0021]优选的,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泥井,所述排泥井接有排泥管以及还与水箱连接的底泥抽取管,所述排泥井内装有螺旋提升泵,螺旋提升泵用于将水箱中沉淀的污泥抽取至排泥井中,并将井内的污泥由经排泥管排出。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检查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雨污水内循环模块的虹吸式布水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雨污水内循环模块的滴灌式布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具备雨污水就地生态处理与回用功能的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
[0028]雨污水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雨污水就地生态处理与回用功能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系统包括:检查井(1),其用于收集雨污水,所述检查井(1)具有井筒(11)与井盖(12),在井筒(11)底部还具有水箱(2),水箱(2)上装有液位探测器(3)与出水阀;雨污水内循环模块(4),其用于对雨污水进行生态处理,模块位于检查井(1)内,还包括由上自下依次设置的好氧填料层一(41)、厌氧填料层(42)以及好氧填料层二(43),所述检查井(1)的井筒(11)筒壁中空,且装设提升管(5),所述提升管(5)将水箱(2)与雨污水内循环模块(4)连通,提升管(5)上装有提升泵一(6),在水箱(2)内的水位处于高位时,出水阀打开将水箱(2)中雨污水排出;在水箱(2)内的水位处于低位时,箱内雨污水经提升管(5)进入雨污水内循环模块(4)处理;排水管组件(7),其包括用于排出检查井(1)中雨污水的排水管一(71)与排水管二(72),两排水管经排水阀(73)实现控制,排水管二(72)上装设提升泵二(74),所述的排水管一(71)用于将该检查井(1)中的水排入下一检查井或者外部水体中,提升泵二(74)可用于该检查井(1)中的水提升,由排水管二(72)排出的水可根据需要回用;中央控制模块(8),其包括动力设备控制电路模块、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所述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用于实时监测检查井内的水质变化,在监测到水质不达标时,提升泵一(6)开启,箱内雨污水经提升管(5)进入雨污水内循环模块(4),对雨污水进行生态处理,在监测到水质达标时,箱内的处理水可由排水管一(71)或排水管二(72)排出;供电模块(9),其用于为各提升泵以及控制阀提供电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雨污水就地生态处理与回用功能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填料层一(41)选用富镁微电解生物填料,厌氧填料层(42)选用沸石填料,好氧填料层二(43)选用砾石填料,其中,各层的填料粒径比为:好氧填料层一(41)≤厌氧填料层(42)<好氧填料层二(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雨污水就地生态处理与回用功能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好氧填料层一(41)的填料粒径为0.15~0.3cm,厌氧填料层(42)的填料粒径为0.3~0.5cm,好氧填料层二(43)的填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向勇王芝权辛锡光赵敏吴苏清范春贞江顺风贝克金展戴传军孔海南刁目贺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