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频率和亮度中值的昼夜判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390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图像频率和亮度中值的昼夜判别方法,包括步骤:检测设备发现目标,双光电设备获取目标所在区域的视频画面,并抽取视频画面中的一帧白光光电图像;计算抽取的一帧白光光电图像的频率梯度,根据频率梯度滤除该帧白光光电图像中高频围绕的亮度区域;判断滤除了高频的频率梯度中的中值与预设阈值的大小,从而判断为白天或是夜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预判断目标的方式,对当前的昼夜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智能算法自动选择白光光电图像进行频率梯度的计算,使用深度卷积的方式对图像的像素值进行处理,可以排除图像中有外强光源的影响,并且保留了图像最真实的线条,然后通过计算频率梯度的中值,能够更准确的实现昼夜区分。分。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图像频率和亮度中值的昼夜判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安防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图像频率和亮度中值的昼夜判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智能识别技术在智能安防领域得到兴起与应用,现在该技术在智能安防领域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检测目标出现时,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检测设备发现、识别和跟踪检测目标,以达到降低警戒人员的压力,提高对入侵目标的识别速度和准确率的目的。
[0003]而为了保证当前监测图像是否符合智能识别的标准,需要对当前检测环境进行监测,现如今对入侵目标的全天候检测一般采用如下方法:通过传感器或内部时钟等方法对当前的环境亮度等参数进行采集并判断昼夜,白天使用真彩图像对目标进行识别,夜晚使用红外图像对目标进行识别。
[0004]目前对昼夜图像的判断方式主要有三种:(1)分别对白光图像(白天的图像)和红外图像(夜晚的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实时检测算法需要高配置的算法处理硬件单元,同时对白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目标检测造成硬件成本高。
[0005](2)基于时间或者直方图判断昼夜情况,分别对白光图像或者红外图像进行目标识别,需要人工频繁干预调整因四季和时差导致的昼夜更替不一致,使用便捷性相对较差。且基于直方图判断昼夜的方式基本虽能达到要求,但这种方式在地图出现强光源时,会造成误判的几率变大。
[0006](3)基于温度传感器或光照传感器判断昼夜情况,分别对白光图像或者红外图像进行目标识别的方式虽然能够实时调节拍摄图像切换,但环境中出现单个强光源或当前处于识别临界点时,会导致昼夜识别效果不理想,降低入侵目标识别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识别目标之前,能准确判断当前环境是白天还是黑夜,从而精准的识别目标,提供一种基于图像频率和亮度中值的昼夜判别方法。
[0008]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基于图像频率和亮度中值的昼夜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检测设备发现目标,双光电设备获取目标所在区域的视频画面,并抽取视频画面中的一帧白光光电图像;所述双光电设备包括白光光电设备、红外光电设备,其中白光光电设备用于拍摄白光光电图像,红外光电设备用于拍摄红外光电图像;步骤S2,计算抽取的一帧白光光电图像的频率梯度,根据频率梯度滤除该帧白光光电图像中高频围绕的亮度区域;其中高频为大于频率梯度中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平均值的频率;
步骤S3,判断滤除了高频的频率梯度中的中值与预设阈值的大小,若中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判断为白天,并使用白光光电图像进行目标识别;若中值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为夜晚,并使用红外光电图像进行目标识别。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设备发现目标的步骤,包括:所述检测设备为雷达,雷达经云台转动回到初始位置后开始初始扫描,以确认当前环境并形成扫描频谱图,使用所述扫描频谱图作为参照环境;雷达经云台持续扫描,当扫描的环境与参照环境不一致时,对比确定不一致的扫描点,并对该扫描点进行持续跟踪,得到该扫描点的移动轨迹,从而确定发现的目标。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双光电设备获取目标所在区域的视频画面,并抽取视频画面中的一帧白光光电图像的步骤,包括:根据目标对雷达反射面和当前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差异点确定目标在所述参照环境中的位置,将该位置转换为由平面角度、俯仰角度、距离雷达位置构成的坐标数据,由RJ45网络通讯将坐标数据传输至显控计算机;显控计算机通过CAN通讯调度云台,将双光电设备转动至目标所在方向,并通过RJ45网络通讯接收目标的坐标数据,使得双光电设备锁定目标拍摄视频画面;双光电设备将拍摄的视频画面通过RJ45网络通讯传输至显控计算机,显控计算机对其中白光光电设备拍摄的每2s视频画面中随机抽取一帧白光光电图像。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抽取的一帧白光光电图像的频率梯度的步骤,包括:z=I(x,y)其中x为白光光电图像中某一像素点的横坐标,y为该像素点的纵坐标,z为该像素点的像素值;获取坐标点横坐标x、纵坐标y的滤波核S
x
、S
y
;并分别对滤波核人工进行标签插值,得到标签系数G
x
、G
y
;再对滤波核进行判别强化,得到强化度数N
x
、N
y
;根据标签系数、强化度数对滤波核进行卷积:根据标签系数、强化度数对滤波核进行卷积:其中,、分别为标签系数G
x
、G
y
的真实期望值;、分别为标签系数G
x
、G
y
的预期期望值;为判别系数;为微分符号;根据卷积后的滤波核、计算频率梯度向量:根据频率梯度向量计算出该像素点的频率梯度:对该帧白光光电图像的所有像素点进行频率梯度的计算,从而获得该帧白光光电图像的频率梯度F={},i表示第i个像素点。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频率梯度滤除该帧白光光电图像中高频围绕的亮度区域的
步骤,包括:将频率梯度F={}中所有像素点的频率梯度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形成新的频率梯度F`={};将频率梯度F`中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平均值作为高频阈值,频率梯度F`中大于高频阈值的为高频,将高频从频率梯度F`中滤除。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预判断目标的方式,对当前的昼夜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智能算法自动选择白光光电图像进行频率梯度的计算,使用深度卷积的方式对图像的像素值进行处理,可以排除图像中有外强光源的影响,并且保留了图像最真实的线条,然后通过计算频率梯度的中值,能够更准确的实现昼夜区分。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昼夜判别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光电设备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18]实施例: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所示,基于图像频率和亮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图像频率和亮度中值的昼夜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检测设备发现目标,双光电设备获取目标所在区域的视频画面,并抽取视频画面中的一帧白光光电图像;所述双光电设备包括白光光电设备、红外光电设备,其中白光光电设备用于拍摄白光光电图像,红外光电设备用于拍摄红外光电图像;步骤S2,计算抽取的一帧白光光电图像的频率梯度,根据频率梯度滤除该帧白光光电图像中高频围绕的亮度区域;其中高频为大于频率梯度中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平均值的频率;步骤S3,判断滤除了高频的频率梯度中的中值与预设阈值的大小,若中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判断为白天,并使用白光光电图像进行目标识别;若中值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为夜晚,并使用红外光电图像进行目标识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频率和亮度中值的昼夜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发现目标的步骤,包括:所述检测设备为雷达,雷达经云台转动回到初始位置后开始初始扫描,以确认当前环境并形成扫描频谱图,使用所述扫描频谱图作为参照环境;雷达经云台持续扫描,当扫描的环境与参照环境不一致时,对比确定不一致的扫描点,并对该扫描点进行持续跟踪,得到该扫描点的移动轨迹,从而确定发现的目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频率和亮度中值的昼夜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光电设备获取目标所在区域的视频画面,并抽取视频画面中的一帧白光光电图像的步骤,包括:根据目标对雷达反射面和当前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差异点确定目标在所述参照环境中的位置,将该位置转换为由平面角度、俯仰角度、距离雷达位置构成的坐标数据,由RJ45网络通讯将坐标数据传输至显控计算机;显控计算机通过CAN通讯调度云台,将双光电设备转动至目标所在方向,并通过RJ45网络通讯接收目标的坐标数据,使得双光电设备锁定目标拍摄视频画面;双光电设备将拍摄的视频画面通过R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宗廷陶胜杰丁永生杨科学唐海发钟会杨荣志程杰邓文彪邓华王强张元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七二三部队保障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