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352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碳排放追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及方法,所述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区域确定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二氧化碳监测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碳排放核算模块、排放网格化模块、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云存储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碳排放核算模块能够对交通汽车燃气机组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准确校核,包括对异常碳排放数据进行筛查和对剔除的数据进行合理补充,以实现对交通汽车燃气机组碳排放量的准确且实时核算,保证交通出行碳排放数据追踪的准确完整性;同时,通过排放网格化模块利用空间GIS数据,实现了交通部门排放的空间化。的空间化。的空间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碳排放追踪
,尤其涉及一种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及方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排放一般指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本身也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以3~30μm的长波红外线为主。当这样的长波辐射进入大气层时,易被某些分子量较大、极性较强的气体分子所吸收。由于红外线的能量较低,不足以导致分子键能的断裂,因此气体分子吸收红外线辐射后没有化学反应发生,而只是阻挡热量自地球向外逃逸,相当于地球和外层空间的一个绝热层,即“温室”的作用。大气中某些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吸收作用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然而,现有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对碳排放核算不准确;同时,交通行业由于涉及交通方式较多,例如道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网格化方法发展较慢,其存在问题主要有:空间化精度较低。
[000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对碳排放核算不准确;同时,网格化方法效率低,空间化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及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所述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包括:
[0006]数据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学生的上下学交通出行方式、出行路线、出行时间以及其他数据;
[0007]区域确定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确定包含所有学生家庭住址以及学校地址所在区域的整体区域范围;
[0008]数据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采集的学生的上下学交通出行方式将所述学生上下学通行数据划分为存在碳排放或不存在碳排放;
[0009]二氧化碳监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二氧化碳监测器监测包含所有学生家庭住址以及学校地址所在区域的整体区域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0010]碳排放核算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核算程序对所有交通工具的燃气机组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
[0011]排放网格化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确定的整体区域范围对二氧化碳排放空间进行网格化处理;
[0012]定位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定位器定位整体区域范围内的二氧化
碳排放位置。
[0013]进一步,所述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还包括:
[0014]中央控制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区域确定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二氧化碳监测模块、碳排放核算模块、排放网格化模块、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云存储模块、显示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0015]无线通信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无线发射器将采集的二氧化碳排放位置发送到云存储模块中进行云存储;
[0016]云存储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利用云存储器对采集的学生上下学交通出行相关数据、整体区域范围、数据分析结果、二氧化碳监测数据、碳排放核算数据、排放网格化信息、定位数据进行存储;
[0017]显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采集的学生上下学交通出行相关数据、整体区域范围、数据分析结果、二氧化碳监测数据、碳排放核算数据、排放网格化信息、定位数据。
[0018]进一步,所述碳排放核算模块基于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核算程序对所有交通工具的燃气机组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如下:
[0019](1)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确定不同学生上下学通行利用的交通工具类型、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的数量信息;
[0020](2)基于确定的交通工具类型确定不同交通工具燃气机组的碳排放浓度数据、进气量数据、燃机负荷数据、汽机负荷数据及状态数据;
[0021](3)利用所述碳排放浓度数据和所述状态数据将所述碳排放浓度数据转化为碳排放质量数据;通过所述碳排放质量数据和所述进气量数据确定单位碳排量数据;
[0022](4)基于不同交通工具的单位碳排量数据结合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的数量信息确定所有交通工具的燃气机组的碳排放量。
[0023]进一步,所述状态数据包括:测量时的气体流压力数据、烟道气体的每小时平均积流量数据及测量时的气体温度数据。
[0024]进一步,所述排放网格化模块基于确定的整体区域范围对二氧化碳排放空间进行网格化处理如下:
[0025]1)基于确定的整体区域范围通过网格构建程序建立包含有多个网格的网格数据模型;并获取确定的整体区域范围内每个交通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述每个网格对应一个唯一网格ID;
[0026]2)将所述整体区域内的每个交通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空间化到对应的网格中,并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获取每个网格内的交通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其对应的网格ID;
[0027]3)空间汇总不同交通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应的网格ID,并进行空间化处理,得到网格内不同交通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0028]进一步,所述获取确定的整体区域范围内每个交通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
[0029]根据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获得柴油、汽油、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四个排放因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上述四个排放因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获得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
[0030]根据水运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获得燃料油排放因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将其作为水运二氧化碳排放量;
[0031]根据铁路运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获得铁路柴油排放因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将其作为铁路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
[0032]根据航空运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获得航空煤油排放因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将其作为航空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
[0033]进一步,所述步骤2)包括:
[0034]根据道路等级划分,将获得的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空间化,获得确定的整体区域范围内每个网格内的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其对应的网格ID;
[0035]将获得的水运二氧化碳排放量空间化,获得确定的整体区域范围内每个网格内的水运交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其对应的网格ID;
[0036]将获得的铁路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空间化,获得确定的整体区域范围内每个网格内的铁路运输交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其对应的网格ID;
[0037]将获得的航空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空间化,获得确定的整体区域范围内每个网格内的航空运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其对应的网格ID。
[003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数据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数据处理终端用于实现所述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
[003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供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学生的上下学交通出行方式、出行路线、出行时间以及其他数据;区域确定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确定包含所有学生家庭住址以及学校地址所在区域的整体区域范围;数据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采集的学生的上下学交通出行方式将所述学生上下学通行数据划分为存在碳排放或不存在碳排放;二氧化碳监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二氧化碳监测器监测包含所有学生家庭住址以及学校地址所在区域的整体区域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碳排放核算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核算程序对所有交通工具的燃气机组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排放网格化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确定的整体区域范围对二氧化碳排放空间进行网格化处理;定位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定位器定位整体区域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区域确定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二氧化碳监测模块、碳排放核算模块、排放网格化模块、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云存储模块、显示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无线通信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无线发射器将采集的二氧化碳排放位置发送到云存储模块中进行云存储;云存储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利用云存储器对采集的学生上下学交通出行相关数据、整体区域范围、数据分析结果、二氧化碳监测数据、碳排放核算数据、排放网格化信息、定位数据进行存储;显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采集的学生上下学交通出行相关数据、整体区域范围、数据分析结果、二氧化碳监测数据、碳排放核算数据、排放网格化信息、定位数据。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核算模块基于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核算程序对所有交通工具的燃气机组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如下:(1)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确定不同学生上下学通行利用的交通工具类型、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的数量信息;(2)基于确定的交通工具类型确定不同交通工具燃气机组的碳排放浓度数据、进气量数据、燃机负荷数据、汽机负荷数据及状态数据;(3)利用所述碳排放浓度数据和所述状态数据将所述碳排放浓度数据转化为碳排放质量数据;通过所述碳排放质量数据和所述进气量数据确定单位碳排量数据;(4)基于不同交通工具的单位碳排量数据结合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的数量信息确定所有交通工具的燃气机组的碳排放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上下学交通出行碳排放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数据包括:测量时的气体流压力数据、烟道气体的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培君岳鹏周倩李峰牛海燕王忠伟郑智成张丽君张晶飞秦耀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