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震助力负重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262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震助力负重辅助装置,属于助力背包装置领域,是由背板、滑轨、承载板、减震器、缓震背带、背部柔性缓震垫、限位主件、限位附件、连接器、伸缩杆、左右缓冲板、左右缓冲内板等部件组成的,可分为腰间固定装置,负重缓震装置、纵向限位装置和横向缓冲装置。腰间固定装置各部件通过螺栓连接可进行自由周转,负重缓震装置设有减震器,通过其承载板上限位固定通孔对纵向限位装置进行固定,纵向限位装置连接器在连接器安装槽内可调节,横向缓冲装置通过螺栓与纵向限位装置伸缩杆安装孔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机械结构及液压减震技术,实现负重缓震辅助,有利于提高承载重物时的舒适性。重物时的舒适性。重物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震助力负重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缓震助力负重辅助装置,具体地说是采用了液压缓震装置、二维限位装置。属于助力背包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背包作为最常见的负重装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无论是学生上学、青年旅行、成人上班、军事行军、野外生存、登山训练等都离不开背包,但背包对人体的影响却常常被忽视。背包这种负重方式,从外部施加载荷作用于人体,改变了人体重心的位置,为了对抗这种外加阻力的作用,保持人体平衡及稳定,人体的步态和身体姿势等必然也会做出相应调整。人体过长时间背部负重或者负重过重,则容易导致足部、背部等一系列的损伤问题。传统的背包往往只注重其装载的功能性,极少顾及背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一些特殊的用户群体,如登山者、远行者或者小学生,对于背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会很高。他们在使用背包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受到长时间的超负荷承受,其肩部、腰部、颈部及背部等多个部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劳损。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则会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0003]针对上述问题,满足人们对更多负载量的需求,使重物在运输过程中可以能到良好的缓震反馈,进一步地,以减轻人的负担,增强舒适性,所以设计一种缓震助力负重辅助装置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震助力辅助装置。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缓震助力负重辅助装置,是由腰板、腰间直角、腰间连接件、腰间拐角、腰间松紧带、背板、滑轨、承载板、减震器、缓震背带、背部柔性缓震垫、限位主件、限位附件、连接器、快拆件、伸缩杆、左右缓冲板、左右缓冲内板和短弹簧组成的,可分为腰间固定装置,负重缓震装置、纵向限位装置和横向缓冲装置。
[0006]所述腰间固定装置包括腰板、腰间直角、腰间连接件、腰间拐角和腰间松紧带。所述腰板的腰板连接孔与腰间直角的腰间直角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进行配合;腰间连接件通过腰间连接器连接孔与腰间直角的腰间直角连接孔进行螺栓连接;腰间拐角通过腰间拐角连接孔与腰间连接件的腰间连接器连接孔进行螺栓连接;腰间松紧带通过腰间拐角的腰间松紧带安装槽与腰间拐角相配合。
[0007]所述负重缓震装置包括背板、滑轨、承载板、减震器、缓震背带和背部柔性缓震垫。所述背板上设置有背部柔性缓震垫和缓震背带,背板上设置有减重槽,背板前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柔性背带,柔性背带上下两侧内表面缝接有弹性泡棉垫,弹性泡棉垫中间填充有高密度海绵,柔性背带下侧外表面粘有防滑垫,柔性背带的下端设置有调节装置;背部柔性缓震垫夹层填充有高密度海绵。所述滑轨通过滑轨安装孔分别同背板上的滑轨安装螺纹孔、承载板上的滑轨固定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从而三者达成配合。所述减震器上下两端分
别设有震器安装孔,分别与背板上的减震器上部固定螺纹孔和承载板上的减震器下部固定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减震器内部设有液压油、活塞、活塞杆、伸张阀、压缩阀、流通阀和补偿阀。优选的,液压油粘度适中,满足较好流动性。所述承载板上设有减重槽和若干减重孔;承载板上通过其上的限位固定通孔对纵向限位装置进行固定。优选的,承载板两板之间夹角小于90
°
,保证重物尽可能保持在承载板上。优选的,背板、滑轨、承载板和减震器始终保持竖直方向。
[0008]所述纵向限位装置包括限位主件、限位附件、连接器、快拆件。所述限位主件上连接器安装槽、连接器上限位附件安装槽和限位附件依次进行嵌套;所述快拆件通过限位主件上快拆件安装槽、连接器上伸缩杆安装孔、限位附件上快拆件调节槽对限位主件、限位附件和连接器进行固定。
[0009]所述横向缓冲装置包括伸缩杆、左右缓冲板、左右缓冲内板、短弹簧。所述伸缩杆上伸缩杆固定外螺纹穿过限位附件上伸缩杆定位槽、连接器上伸缩杆安装孔和限位主件上伸缩杆限位槽,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对限位主件、限位附件和连接器起限定作用。优选的,伸缩杆具有良好的可调范围。所述短弹簧分别安装在左右缓冲板上短弹簧固定槽和左右缓冲内板上短弹簧安装槽上。所述左右缓冲板和左右缓冲内板通过其上的螺栓安装螺纹孔和螺栓滑移孔进行螺栓连接;优选的,螺栓滑移孔孔径大于螺栓安装螺纹孔;优选的,螺栓长度较长,不阻碍左右缓冲板移动。所述伸缩杆通过伸缩杆连接外螺纹与左右缓冲内板伸缩杆连接螺纹孔进行螺纹配合,从而进行连接。
[0010]该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本缓震助力辅助装置采用了简单高效的缓震原理,采用液压缓震器既能抵消、减弱路面不平通过时重心偏移带来的生硬冲击,又能做到压缩行程反应迅速,回弹行程慢而柔和,以提高舒适性。为抵消载重物在用移动过程中的横向冲击,采用横向缓冲装置,可以通过调节装置对载重物进行全方位限位,同时吸收横向冲击的不适感。在和人体想接触的相关部件,采用柔性化处理,提高使用舒适性。本缓震助力辅助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控制简单,成本较低廉,工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设计的一种缓震助力辅助装置总体图,附图2为背板轴测图,附图3为承载板轴测图,附图4为腰板轴测图,附图5为腰间直角轴测图,附图6为腰间连接器轴测图,附图7为腰间拐角轴测图,附图8为滑轨轴测图,附图9为减震器内部结构图,附图10为限位主件轴测图,附图11为连接件轴测图,附图12为限位附件轴测图,附图13为左右缓冲内板轴测图,附图14为左右缓冲板轴测图,附图 15为伸缩杆图,附图16为背带内部结构图。
[0012]图中,1

背板,2

承载板,3

腰板,4

腰间直角,5

腰间连接件, 6

腰间拐角,7

滑轨,8

减震器,9

限位主件,10

连接器,11

限位附件,12

左右缓冲内板,13

左右缓冲板,14

伸缩杆,15

快拆件, 16

缓震背带,17

背部柔性缓震垫,18

腰间松紧带,19

短弹簧,101
‑ꢀ
腰板连接通孔,102

背带安装槽,103

背板减重槽,104

滑轨安装螺纹孔,105

减震器上部固定螺纹孔,201

承载板减重孔,202

滑轨固定螺纹孔,203

减震器下部固定螺纹孔,204

承载板减重槽,205

限位固定通孔,301

腰板通孔,302

腰板连接孔,401

腰间直角连接孔,501

腰间连接器连接孔,601

腰间拐角连接孔,602

腰间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震助力负重辅助装置,是由背板(1),承载板(2),腰板(3),腰间直角(4),腰间连接件(5),腰间拐角(6),滑轨(7),减震器(8),限位主件(9),连接器(10),限位附件(11),左右缓冲内板(12),左右缓冲板(13),伸缩杆(14),快拆件(15),缓震背带(16),背部柔性缓震垫(17),腰间松紧带(18)和短弹簧(19)组成的,其特征在于,可分为腰间固定装置,负重缓震装置、纵向限位装置和横向缓冲装置,所述腰间固定装置包括腰板(3),腰间直角(4),腰间连接件(5),腰间拐角(6)和腰间松紧带(18),所述腰板(3)的腰板连接孔与腰间直角(4)的腰间直角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进行配合,腰间连接件(5)通过腰间连接器连接孔与腰间直角(4)的腰间直角连接孔进行螺栓连接,腰间拐角(6)通过腰间拐角连接孔与腰间连接件(5)的腰间连接器连接孔进行螺栓连接,腰间松紧带(18)通过腰间拐角(6)的腰间松紧带安装槽与腰间拐角(6)相配合,所述腰间固定装置各部件通过螺栓连接可进行自由周转,腰间松紧带(18)上的魔术贴可调节自身长度,所述纵向限位装置包括限位主件(9),连接器(10),限位附件(11)和快拆件(15),所述限位主件(9)上连接器安装槽、连接器(10)上限位附件安装槽和限位附件(11)依次进行嵌套,所述快拆件(15)通过限位主件(9)上快拆件安装槽、连接器(10)上伸缩杆安装孔、限位附件(11)上快拆件调节槽对限位主件(9)、限位附件(11)和连接器(10)进行固定,所述横向缓冲装置包括左右缓冲内板(12),左右缓冲板(13),伸缩杆(14)和短弹簧(19),所述伸缩杆(14)上伸缩杆固定外螺纹穿过限位附件(11)上伸缩杆定位槽、连接器(10)上伸缩杆安装孔和限位主件(9)上伸缩杆限位槽,通过螺栓连接对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磊刘忻育陈青青甄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