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国江专利>正文

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48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包括后制冷部,及和后制冷部的端部活动连接的两个侧制冷部,后制冷部和侧制冷部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相连,且后制冷部和侧制冷部可绕活动连接结构旋转,在活动连接结构内部设有走线通道,用于导线通过,且不会和旋转部位表面产生接触。活动连接结构具备能旋转的用途,这样可以调节制冷设备的大小,从而适应不同尺寸颈部的佩戴。走线通道用于给后制冷部和侧制冷部的导线提供连接通道。通过导线连接侧制冷部的内部部件,连接至后制冷部的部件,使电力传导上去,能实现同时三面制冷保证了导线从旋转部件内部通过,这样避免了导线和旋转部位接触,避免导线受到长期的摩擦后破损短路从而避免事故发生。而避免事故发生。而避免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理疗电子设备,特别涉及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的公司及厂家开始研发可随身携带的制冷设备,其中,颈部制冷设备收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但现代的颈部制冷设备存在一些问题,1、有的颈部制冷设备只能在后颈部只能,因为技术困难,颈部两侧不能提供制冷。2、有的设计为三面制冷,即两处侧颈部和一处后颈部,而电源一般设置在侧颈部或后颈部,当电源的导线要连接另外一个部分时,需要从两者的连接部分穿过,而现代的连接部在弯折收纳的时候,十分容易出现夹断导线的情况。3、也有部分三面制冷设备通过将导线从外部连接,或者给导线加装保护套,一次来防止损坏,但是这样设计会增加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市面上需要一种,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也可保护导线不被损坏的制冷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既保护了导线不会被连接部分夹断,也无需增加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05]一种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包括后制冷部,及和后制冷部的两个端部活动连接的两个侧制冷部,后制冷部和侧制冷部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相连,且后制冷部和侧制冷部可绕活动连接结构旋转,在活动连接结构内部设有走线通道,用于导线通过,且不会和旋转部位表面产生接触。活动连接结构具备能旋转的用途,这样可以调节制冷设备的大小,从而适应不同尺寸颈部的佩戴,同时打开一定角度,便于夹持在颈部。走线通道为内过线槽,用于给后制冷部和侧制冷部的导线提供连接通道。通过导线连接侧制冷部的内部部件,连接至后制冷部的部件,使电力传导上去,能实现同时三面制冷,同时因为设计了走线通道,保证了导线从旋转部件内部通过,这样避免了导线和旋转部位接触,这样避免了导线受到长期的摩擦后破损短路或者是折断,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0006]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活动连接结构由后制冷部两端的对接块和侧制冷部一端的外接头组成,对接块中部凹陷部,外接头插入到凹陷部内,凹陷部内设有一个通孔,对应的外接头位置也设有一个通孔,两者相对形成走线通道。为了结构的上便利,利用后制冷部和侧制冷部之间的连接部位实现活动连接结构,同时设置内部的走线通道。
[0007]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后制冷部由后外壳和后内壳组成,两者之间形成后置物腔,两者盖合后的两端形成对接块。后置物腔用于放置后制冷部的内部部件。
[0008]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侧制冷部由侧外壳和侧内壳组成,两者之间形成侧置物腔,两者盖合后的两端形成外接头。侧置物腔用于放置侧制冷部的内部部件。
[0009]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在外接头的两侧设有转轴,对应的在对接块内形成旋转凹槽,转轴可在凹槽内旋转。利用外接头上的转轴和对接块内形成旋转凹槽共同实现旋
转功能。
[0010]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在外接头上还设有一个阻挡部,用于防止过度旋转,阻挡部为设置在外接头弧面上的凸起,该凸起靠近侧制冷部一侧,用于防止过度旋转,若出现过度旋转,外接头与对接块之间会出现夹角并且二者会错开,从而防止切断内过线槽内部的导线。通过外接头上设计阻挡部,从而实现保护导线的目的。
[0011]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在后内壳上靠近颈部的面上开设有半导体安装口,半导体安装口的外侧设有传导片,传导片盖合在半导体安装口上。
[0012]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在侧内壳上靠近颈部的面上开也设有半导体安装口,半导体安装口的外侧设有传导片,传导片盖合在半导体安装口上。
[0013]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后置物腔内部设有制冷半导体,和散热片,风扇及电路板,制冷半导体安装在半导体安装口内,一个面和传导片接触,另外一个面和散热片接触,风扇设置在散热片上,对散热片进行散热,电路板设置在后外壳上,用于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安装在半导体安装口处的一面与传导片贴合,通过传导片将低温传导至脖颈。制冷半导体的另一面粘合在散热片上,通过散热片对制冷半导体另一面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0014]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侧置物腔内部设有制冷半导体,和散热片,风扇及电源,制冷半导体安装在半导体安装口内,一个面和传导片接触,另外一个面和散热片接触,风扇设置在散热片上,对散热片进行散热,电源卡合在后侧外壳上,通过导线用于给电路板,风扇及制冷半导体供电。两个侧制冷部,分别设有一处电源。
[0015]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此类设计,让导线从侧制冷部内部的走线通道通过,并在旋转轴处添加阻挡块,可以有效的防止外接头与对接块之间错开,从而夹断导线,这样设计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也可以使导线穿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外壳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内壳部分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内壳部分内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2]图7为图1 A

A剖视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制冷结构连接处展示图;
[0024]图中,1为后制冷部,101为传导片,102为电路板,103为风扇,104为散热片,105为制冷半导体,2为侧制冷部,201为电源,3为侧外壳,301为进风口,302为外接头,303为旋转凹槽,304为散热口,305为散热部,306为扭簧,307为阻挡部,4为侧内壳,401为侧置物腔,402为半导体安装口,403为内过线槽,404为旋转轴,5为后外壳,501为对接块,6为后内壳,601为后置物腔,7为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既可保留制冷
设备的旋转结构,也可保证旋转结构内的导向不会被折断。
[002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27]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包括后制冷部1、侧制冷部2、侧外壳3、侧内壳4以及后外壳5、后内壳6。侧制冷部2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后制冷部1的左右两侧,侧制冷部2的壳体分别由侧外壳3和侧内壳4组成,后制冷部1的壳体分别由后内壳6和后外壳5组成。后内壳6与侧内壳4分别设有后置物腔601与侧置物腔401,后置物腔601内放置有传导片101、电路板102、风扇103、散热片104和制冷半导体105,传导片101设置在后内壳6外端,使用时与脖颈贴合,用于传导热量,制冷半导体105靠近后内壳6,设置在后内壳6的半导体安装口402上,散热片104设置在制冷半导体105上方,与制冷半导体105贴合,风扇103设置在散热片104上方,与散热片104贴合,电路板102设置在散热片104上方,靠近风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包括后制冷部(1),及和后制冷部(1)的两个端部活动连接的两个侧制冷部(2),其特征在于:后制冷部(1)和侧制冷部(2)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相连,且后制冷部(1)和侧制冷部(2)可绕活动连接结构旋转,在活动连接结构内部设有走线通道,用于导线(7)通过,且不会和旋转部位表面产生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由后制冷部(1)两端的对接块(501)和侧制冷部(2)一端的外接头(302)组成,对接块(501)中部凹陷部,外接头(302)插入到凹陷部内,凹陷部内设有一个通孔,对应的外接头(302)位置也设有一个通孔,两者相对形成走线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后制冷部(1)由后外壳(5)和后内壳(6)组成,两者之间形成后置物腔(601),两者盖合后的两端形成对接块(501)。4.如权利要求3所述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侧制冷部(2)由侧外壳(3)和侧内壳(4)组成,两者之间形成侧置物腔(401),两者盖合后的两端形成外接头(302)。5.如权利要求4所述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外接头(302)的两侧设有转轴,对应的在对接块(501)内形成旋转凹槽(303),转轴可在凹槽内旋转。6.如权利要求5所述可活动的颈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外接头(302)上还设有一个阻挡部(307),用于防止过度旋转,阻挡部(307)为设置在外接头(302)弧面上的凸起,该凸起靠近侧制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国江
申请(专利权)人:宋国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