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PlMYB1R及其在防治荔枝霜疫霉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37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因PlMYB1R及其在防治荔枝霜疫霉病中的应用,属于农作物病害绿色防控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基于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与CRISPR/Cas9敲除策略,通过构建PlMYB1R敲除载体并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基因PlMYB1R从荔枝霜疫霉中敲除,获得敲除突变体。该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生长速率减慢,致病力明显减弱,卵孢子产量显著增多,参与多种胁迫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证实PlMYB1R是荔枝霜疫霉生长发育、侵染致病所必须的。我们的研究有助于深入阐明荔枝霜疫霉的致病分子机制,为开发有效杀菌剂提供了靶标基因。基因。基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因PlMYB1R及其在防治荔枝霜疫霉病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病害绿色防控
,具体涉及基因PlMYB1R及其在防治荔枝霜疫霉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侵染引起的病害为荔枝霜疫病,其寄主植物是荔枝。该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Oo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由荔枝霜疫霉引起的荔枝霜疫病在荔枝上危害最为严重,且尚未发现有效的抗病荔枝种植品种。目前对荔枝霜疫霉的防治仍然是以农药防治为主,其抗药性风险大并且污染环境,因此研究荔枝霜疫霉的致病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研究表明,荔枝霜疫霉成功侵染荔枝主要依赖于一系列致病因子。因此,充分挖掘荔枝致病相关基因并开展功能研究,对有效控制荔枝霜疫霉的危害和选育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0004]MYB蛋白家族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中,其是一类数量繁多,功能多样的转录调节因子,它参与调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物或非生物诱发的胁迫反应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相关的生物材料。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或生物材料的应用。
[0008]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荔枝霜疫霉一个此前未知的蛋白PlMYB1R及其编码基因PlMYB1R。基因PlMYB1R的全长如SEQ ID NO.1所示,其CDS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共编码476个氨基酸,如SEQ ID NO.3所示。本专利技术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pBSSK::PlMYB1R和PYF2.3G

ribo

sgRNA1::PlMYB1R和PYF2.3G

ribo

sgRNA2::PlMYB1R敲除载体并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敲除PlMYB1R基因。最终获得敲除突变体T7、T38、T73(按照转化子验证顺序编号命名),三个突变体在荔枝霜疫霉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缺陷。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基因PlMYB1R的敲除突变体T7、T38、T73对荔枝嫩叶(品种:桂味)的致病力显著降低。上述试验证明。荔枝霜疫霉PlMYB1R基因为荔枝霜疫霉的致病相关基因。此外,PlMYB1R基因在荔枝霜疫霉中存在两个转录本,我们分别将两个转录本在荔枝霜疫霉中过表达,一共得到三个过表达转化子OE2、OE8和OE10,经致病力测定后发现PlMYB1R基因过表达转化子不影响其致病力。
[0010]一种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或者是如SEQ ID NO.3通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替换、插入、缺失而获得的仍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类似序列所示。
[0011]上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相关的生物材料,为下述生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2]1)编码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核酸分子;
[0013]2)含有1)中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
[0014]3)含有1)中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或含有2)中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
[0015]4)含有1)中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2)中所述表达盒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3)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微生物;
[0016]5)抑制或阻断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基因表达的核酸序列;
[0017]6)利用5)中所述核酸序列制备得到的抑制或阻断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基因表达的基因敲除载体;
[0018]7)利用6)中所述基因敲除载体制备得到的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基因缺陷型荔枝霜疫霉。
[0019]进一步地,1)中所述核酸分子为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者是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CDS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者是如SEQ ID NO.1通过碱基插入、缺失、或替换而获得的仍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类似序列所示。
[0020]进一步地,5)中所述核酸序列为PlMYB1R基因的反义RNA、siRNA、shRNA或sgRNA。
[0021]更进一步地,所述sgRNA如下任意一种序列所示:
[0022]sgRNA1:5'

CAACTACCTGATGAGTCCGTGAGGACGAAACGAGTAAGCTCGTCGTAGTTGCCCTAATGGATAG

3';
[0023]sgRNA2:5'

CTCGTTGCTGATGAGTCCGTGAGGACGAAACGAGTAAGCTCGTCCAACGACAGCAGAATGGATG

3'。
[0024]上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或生物材料的应用,为下述应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0025]ⅰ
)在调控荔枝霜疫霉致病力中的应用;
[0026]ⅱ
)在调控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中的应用;
[0027]ⅲ
)在调控荔枝霜疫霉生长中的应用;
[0028]ⅳ
)在调控荔枝霜疫霉卵孢子形成中的应用;
[0029]ⅴ
)在调控荔枝霜疫霉在胁迫环境下的耐受性中的应用;
[0030]ⅵ
)在防治荔枝霜疫病中的应用;
[0031]ⅶ
)作为靶点在设计和筛选抗荔枝霜疫霉药物中的应用。
[0032]进一步地,

)中所述的胁迫环境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壁胁迫、高渗胁迫。
[0033]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细胞壁胁迫为至少25μg
·
mL
‑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至少350μg
·
mL
‑1刚果红(CR)或至少100μg
·
mL
‑1荧光增白剂(CFW)诱导的细胞壁胁迫。
[0034]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高渗胁迫为至少0.05mol
·
L
‑1NaCl,至少0.1mol
·
L
‑1CaCl2或至少0.2mol
·
L
‑1山梨醇(Sorbitol)诱导的高渗透压胁迫。
[0035]一种防治由荔枝霜疫霉导致的荔枝霜疫病的方法,通过抑制或阻断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其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或者是如SEQ ID NO.3通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替换、插入、缺失而获得的仍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类似序列所示。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相关的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为下述生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1)编码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核酸分子;2)含有1)中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3)含有1)中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或含有2)中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4)含有1)中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2)中所述表达盒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3)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微生物;5)抑制或阻断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基因表达的核酸序列;6)利用5)中所述核酸序列制备得到的抑制或阻断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基因表达的基因敲除载体;7)利用6)中所述基因敲除载体制备得到的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基因缺陷型荔枝霜疫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核酸分子为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者是所述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的CDS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者是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2通过碱基插入、缺失、或替换而获得的仍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类似序列所示;5)中所述核酸序列为PlMYB1R基因的反义RNA、siRNA、shRNA或sgRNA。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蛋白PlMYB1R或权利要求2

3任一项中所述的生物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为下述应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调控荔枝霜疫霉致病力中的应用;

)在调控荔枝霜疫霉致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中的应用;

)在调控荔枝霜疫霉生长中的应用;

)在调控荔枝霜疫霉卵孢子形成中的应用;

)在调控荔枝霜疫霉在胁迫环境下的耐受性中的应用;

)在防治荔枝霜疫病中的应用;

)作为靶点在设计和筛选抗荔枝霜疫霉药物中的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中所述的胁迫环境包括细胞壁胁迫、高渗胁迫。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壁胁迫为至少25μg
·
mL
‑1十二烷基硫酸钠、至少350μg
·
mL
‑1刚果红或至少100μg
·
mL
‑1荧光增白剂诱导的细胞壁胁迫;所述的高渗胁迫为至少0.05mol
·
L
‑1NaCl,至少0.1mol
·
L
‑1CaCl2或至少0.2mol
·
L
‑1山梨醇诱导的高渗透压胁迫。7.一种防治由荔枝霜疫霉导致的荔枝霜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习平根窦梓源刘茜芫李小凤袁玉花司徒俊键孔广辉李敏慧姜子德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