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覆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197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覆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边坡覆绿装置包括与边坡岩壁固定的多个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框架柱,所述框架柱外侧表面上设有多条牛腿,所述牛腿上架设有植生槽,所述植生槽包括倾斜设置的上部段和下部段,所述上部段和所述下部段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跌水段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一种施工便捷迅速、作业安全、基质材料消耗少、植物生产条件好、工程稳定可靠的高陡岩质边坡覆绿方法。从而实现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的技术可行、经济高效、安全稳定、效果显著。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坡覆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质边坡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是一种边坡覆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高陡岩质边坡覆绿都是很困难的,是生态修复领域的难点。高陡岩质边坡覆绿时,边坡或陡崖上由于是硬岩层,风化作用不显著无风化物质,植物难以生长。采用现有的栽植修复技术进行覆绿时,且高陡边坡由于坡度较大,无法采用植生毯、植生袋,采用植生槽时,高陡边坡施工难度大,工作效率低,施工作业不安全。比如公开号为CN211849496U的专利中,锚杆锚固在边坡上,各锚杆之间形成植生袋空间,加固绳与锚杆连接并围绕植生袋空间。公开号为CN104452781A的专利中,包括多级缓坡带;每一级缓坡带包括岩质坡体和缓坡平台,缓坡平台上设有排水沟,岩质坡体的两侧开设有截水沟,岩质坡体上还安装有若干植生条。
[0003]一般的植生槽或者保水性差,边坡上的雨水流得急,带走植生槽中的植物生长基质;或者雨水长期滞留在植生槽中,导致植物根部缺氧而死。采用现有的喷薄修复技术进行覆绿时,因坡度较陡无法采用客土喷播与液力喷播,而采用团粒喷播与植被混凝土喷播进行覆绿时,首先机械喷播团粒及混凝土浆液的高度决定了边坡覆绿的上限高度,对于特别高的边坡无覆绿能力;其次因边坡较陡,喷播覆盖时需要浪费大量的材料,且在雨水较多时,也会对边坡覆盖的团粒和植生混凝土形成冲刷,洗刷带走大量的植物生长基质及植物种子,从而影响边坡覆绿效果。
[0004]公开号为CN112267477A的专利中,公开了绿色矿山建设用高陡岩石边坡生态覆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搭设脚手架,整修边坡,并设置排水孔,步骤二,在边坡上喷射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后,在混凝土上面锚杆钻孔,并在混凝土表面铺设钢筋网,步骤三,安装覆绿装置,步骤四,第二次喷射混凝土。通过将种植盒固定在锚杆上,种植盒上的种植土用来栽培覆绿植物,使覆绿植物与浇筑层隔断,且种植土内的含水量传感器对其内部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当水含量过低时,控制柜控制水泵启动,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流排入到喷淋头端对其进行喷洒,且种植盒的设计减少了水流的流水,使其贮存到种植盒内,具有较好的覆绿效果。该专利采用传统的分步浇筑建设方案,相对本专利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施工周期长,操作复杂;人员需要在高空作业,作业危险,且成本较高,且采用普通的种植盒,种植土需要现场栽培植物,进一步增加了复绿生效时间,且需要额外的含水量传感器对其内部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和管理,无法做到自我调节控制,操作复杂且易产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边坡覆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减少人员高空作业,边坡覆绿效果好,避免雨水洗刷带走大量的植物生长基质及植物种子。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边坡覆绿装置,包括与边
坡岩壁固定的多个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框架柱,所述框架柱外侧表面上设有多条牛腿,所述牛腿上架设有植生槽,所述植生槽包括倾斜设置的上部段和下部段,所述上部段和所述下部段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跌水段固定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将框架柱固定于边坡岩壁上,将植生槽架设于框架柱上的牛腿上,施工便捷迅速、作业安全。植生槽的设计可避免雨水洗刷带走大量的植物生长基质及植物种子,基质材料消耗少、植物生产条件好、工程稳定可靠,从而实现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的技术可行、经济高效、安全稳定、效果显著。
[0008]根据《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AQ/T 2063

2018)定义,高陡边坡为边坡角大于42
°
,边坡高度200m以上的岩石边坡为高陡岩质边坡。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边坡角大于60
°
,边坡高度200m以上的岩石边坡。
[0009]所述框架柱包括竖直设置的导轨槽,多根所述框架柱竖直上下相接,导绳卡设于所述导轨槽中,所述导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边坡岩壁的顶部和底部,使多根所述框架柱紧贴边坡岩壁,且可沿着所述导绳不断被顶升。
[0010]将框架柱顶升一顶高度后,固定住,在其下部空间接力固定并顶升框架柱,使得框架柱在顶升过程和顶升后,能够有效固定,不至摆动,使得框架柱不断被顶升安装。
[0011]所述导轨槽外侧固定有固定件,使所述导绳卡设于所述导轨槽中;优选地,所述框架柱中并列设置有两条所述导轨槽。
[0012]设置两条导轨槽,利用两条导绳卡进导轨槽使框架柱在平面上固定,但在垂直方向上可以灵活移动。
[0013]所述上部段和所述下部段的坡度为3%~5%。
[0014]坡度过高,水流冲刷带走生长基质,坡度太小,水流不畅,不仅造成植物根部缺氧,且成为死水,影响植物生长。
[0015]所述跌水段的上端与所述上部段的低端固定连接,所述跌水段的下端低于所述下部段高端的底部0.3~0.4m。
[0016]跌水段底部低于下部段底部约0.3~0.4m,可以接纳部分上部段泄水,上部后续泄水滴落在跌水段储水中,可以消能,避免溅散冲刷基质。
[0017]所述上部段和所述下部段设置多段,所述上部段和所述下部段的长度分别为3

6m。适宜的坡度和长度,可以避免水流冲刷带走生长基质。
[0018]所述上部段和所述下部段底部设置有泄水槽,所述泄水槽之间的间隔为0.8~1.5m。
[0019]为保证植生槽中的植物生产必须的水分,但又不至于水分太多导致根部缺乏而死亡,在植生槽的上部段、下部段背离边坡临空的一面长边混凝土墙壁上每隔0.8~1.5m设置2~3cm宽、顶部开口、底部与生长基质土壤层底部持平的泄水槽。同时在上部段、下部段的两侧短边混凝土墙壁上也设置2

3个尺寸相似的的泄水槽。
[002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的边坡覆绿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清理岩质边坡,清除高陡边坡上的浮石、细小颗粒及松动体;
[0022]S2、按照预先设计的框架柱的导轨槽位置,竖直平行安装多个框架柱;
[0023]S3、将一段植生槽吊装至预定位置,并使植生槽两端放置于相邻两列框架柱牛腿之上,如此重复,最后完成整个边坡坡面的植生槽的安装。
[0024]S2中,从边坡顶到边坡脚安设导绳并固定;将一段框架柱竖立,框架柱的导轨槽紧贴边坡岩壁,将导绳卡进导轨槽后,并在导绳外侧的导轨槽上安装固定件;采用顶升机具将框架柱沿着导绳顶升至一定高度后,在顶升机具下部接另一段框架柱,将另一段框架柱固定在导绳上后,移开顶升机具,由下部框架柱顶住上部框架柱;如此重复,最后完成整个边坡坡面的框架柱的安装。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技术参数在于单个框架柱多组牛腿的设计、框架柱采用导轨槽和导绳实现框架柱平面上固定和垂直上灵活接力顶升的设计、以及异型植生槽上部段、跌水段以及下部段及植生槽多面壁墙布设泄水孔实现生长基质中植物生长用水自我调节的设计。
[0026]所述顶升机包括承台,所述承台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覆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边坡岩壁固定的多个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框架柱(3),所述框架柱(3)外侧表面上设有多条牛腿(32),所述牛腿(32)上架设有植生槽(4),所述植生槽(4)包括倾斜设置的上部段(41)和下部段(42),所述上部段(41)和所述下部段(42)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跌水段(4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覆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3)包括竖直设置的导轨槽(31),多根所述框架柱(3)竖直上下相接,导绳(2)卡设于所述导轨槽(31)中,所述导绳(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边坡岩壁的顶部和底部,使多根所述框架柱(3)紧贴边坡岩壁,且可沿着所述导绳(2)不断被顶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覆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槽(31)外侧固定有固定件,使所述导绳(2)卡设于所述导轨槽(31)中;优选地,所述框架柱(3)中并列设置有两条所述导轨槽(31)。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边坡覆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段(41)和所述下部段(42)的坡度为3%~5%。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边坡覆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段(43)的上端与所述上部段(41)的低端固定连接,所述跌水段(43)的下端低于所述下部段(42)高端的底部0.3~0.4m。6.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边坡覆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段(41)和所述下部段(42)设置多段,所述上部段(41)和所述下部段(42)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海力陈威吴威左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