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骁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182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导管固定装置,包括柔质的主体贴合部以及与所述主体贴合部形成可拆卸连接的导管卡件;所述的主体贴合部包括内贴合层与外结构层,所述的内贴合层与外结构层之间形成夹层间隙,且主体贴合部的第一侧边形成与所述夹层间隙相通的开放式通口,所述的外结构层形成有卡件配合口;所述的导管卡件包括一个基础支撑部和与所述基础支撑部上表面相连的可与导管形成卡接的卡扣部,所述的基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的夹层间隙中,所述的卡扣部由所述的卡件配合口向外侧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扣对导管进行固定,减少了导管固定的工作量,同时使拆卸过程也更加轻松,且可固定在人体多数位置,而非局限于口鼻部,因此应用范围更广。范围更广。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导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医学中常常会用到导管来对患者的一些生理功能进行辅助,例如氧气管、鼻胃管、导尿管等,在使用这些导管时,一般需要对导管进行固定,以避免导管出现松动、脱落等现象。
[0003]以鼻胃管为例,鼻胃管是从患者的鼻腔部位将导管插入,使导管依次经过鼻咽部、食管,最后到达胃部,并通过鼻胃管向胃部直接输送营养物质。当导管处于非固定状态时,若导管端部从胃部脱出,则可能导致食物进入食道,引起窒息或恶心呕吐等症状。现有的固定方法是使用T形胶带进行固定,胶带的第一部分粘贴在患者的鼻子上端,第二部分粘贴并缠绕在鼻胃管的外周,从而使鼻胃管与鼻子形成相对固定。该方法的缺点一方面在于导管的固定和拆卸均存在一定麻烦;另一方面在于,由于鼻胃管与鼻子上端通过胶带形成固定,鼻胃管与鼻腔的上壁会形成抵接压力,而抵接压力长时间存在的话会导致鼻腔损伤。
[0004]申请号为CN202021373448.5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鼻导管的固定装置,该装置通过软垫包裹鼻导管的外周,并利用绑绳将软垫与患者的耳朵进行绑定,从而使鼻导管与患者的耳朵形成固定关系。上述方案采用绑绳结构来代替胶贴的方式进行鼻导管的固定,使鼻导管的拆装更加容易,但其结构限定了只能对横向的鼻导管进行固定,而无法固定纵向插入的鼻导管。此外,该方案只能用于鼻部的导管固定,对于其他导管,例如尿管,没有固定效果,实际应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导管固定装置,使包括鼻导管在内的多种医用导管均能快速固定,应用范围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医用导管固定装置,包括柔质的主体贴合部以及与所述主体贴合部形成可拆卸连接的导管卡件;所述的主体贴合部包括内贴合层与外结构层,所述的内贴合层与外结构层之间形成夹层间隙,且主体贴合部的第一侧边形成与所述夹层间隙相通的开放式通口,所述的外结构层形成有卡件配合口;所述的导管卡件包括一个基础支撑部和与所述基础支撑部上表面相连的可与导管形成卡接的卡扣部,所述的基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的夹层间隙中,所述的卡扣部由所述的卡件配合口向外侧伸出。
[0008]本技术依然采用胶贴的方式来将导管与患者的皮肤进行固定,但区别在于导管的固定方式不再是胶带缠绕,而是使用导管卡件。本技术的主体贴合部采用亲肤的柔性材质制成,其下表面与患者的皮肤相贴合,并为导管卡件提供安装位点,而导管卡件则采用弹性树脂材料制成,用于卡接固定导管,具体地,导管卡件的基础支撑部从与夹层间隙相通的开放式通口处插入至夹层间隙中,此时与基础支撑部相连的卡扣部从卡件配合口向
外侧伸出,导管固定在卡扣部上即可。卡扣部的内孔直径需要略小于导管外径,使具有弹性的导管与卡扣部形成弹性卡接。一般而言,在使用时上述的开放时通口应当朝向导管的插入端设置,由于导管脱落时一般是导管受到拉扯而脱离,此时导管的移动方向是由插入端向外接端,开放式通口朝向插入端则可避免导管移动时使导管卡件从夹层间隙中脱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贴合部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相接的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上设有侧翼贴合部,所述侧翼贴合部的底面设有粘性层,粘性层的外侧包覆有离型纸层。
[0010]本技术优选地采用侧翼贴合部来将装置与人体胶贴固定,由于主体贴合部设置有卡件,而卡件是相对硬质的材料,无法自由形变,因此若直接用主体贴合部下表面进行胶贴可能会因为卡件的存在导致与皮肤的粘贴配合不完美,使得胶贴强度下降。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侧翼贴合部包括至少两个宽度小于所述主体贴合部的条形粘贴部,所述的粘性层设置于条形粘贴部的底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侧翼贴合部包括第一条形粘贴部和第二条形粘贴部,第一条形粘贴部和第二条形粘贴部与所述主体贴合部的长度方向呈夹角设置,且第一条形粘贴部与第二条形粘贴部的外端部延伸方向相互远离。第一条形粘贴部和第二条形粘贴部呈夹角设置且端部远离时,两者会形成类似三角形结构,对主体贴合部形成多方向的固定作用,使粘贴稳定性更强,且由于粘贴部为条形结构,更容易与人体皮肤相配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基础支撑部为弧形板状结构,且基础支撑部由靠近内贴合层的一侧向靠近外结构层的一侧形成凸起状。弧形板状结构能更加贴合人体的皮肤曲线,使装置使用时舒适度更高。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结构层形成与所述基础支撑板相配合的弧面结构。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卡扣部为带缺口的圆弧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卡扣部的圆弧角为240
°
~270
°
。通过带缺口的圆弧结构能够方便地将导管卡入卡扣部中或者拆卸,为了实现卡扣效果,卡扣部的圆弧角应当大于半圆而小于整圆,同时也需要避免缺口过小导管卡入困难,因此圆弧角为240
°
~270
°
较为合适。这里的圆弧角指的是圆弧两端点与圆心的连线在圆弧一侧形成的夹角大小,整圆的圆弧角可视为360
°
,而半圆则为180
°
,以此类推。
[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主体贴合部包括相互独立的若干个夹层间隙,每个所述的夹层间隙中均设有导管卡件。本技术还可设置多个导管卡件,以实现更强的卡接效果,或适应不同的卡接形状。
[0018]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支撑部在主体贴合部上的投影形状为正方形。当基础支撑部投影为正方形时,其90
°
旋转后依然能够配合安装在夹层间隙中,而此时卡扣部发生了90
°
转向,即卡扣部所卡接的导管朝向发生改变,通过该操作可以灵活调整卡扣与导管的配合关系。
[0019]综上所述,应用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通过卡扣对导管进行固定,无需采用胶带对导管进行多圈缠绕,减少了导管固定的工作量,同时使拆卸过程也更加轻松。
[0021]2、本技术的卡扣部可进行90
°
旋转以对不同朝向的导管进行固定,在复杂的应用场景下也能发挥作用。
[0022]3、本技术可固定在人体多数位置,而非局限于口鼻部,因此可以对更多种类
的导管进行固定,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实施例1中医用导管固定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实施例1中主体贴合部的正式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实施例1中主体贴合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实施例1中导管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实施例2中医用导管固定装置与导管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

主体贴合部,2

导管卡件,3

侧翼贴合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质的主体贴合部以及与所述主体贴合部形成可拆卸连接的导管卡件;所述的主体贴合部包括内贴合层与外结构层,所述的内贴合层与外结构层之间形成夹层间隙,且主体贴合部的第一侧边形成与所述夹层间隙相通的开放式通口,所述的外结构层形成有卡件配合口;所述的导管卡件包括一个基础支撑部和与所述基础支撑部上表面相连的可与导管形成卡接的卡扣部,所述的基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的夹层间隙中,所述的卡扣部由所述的卡件配合口向外侧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贴合部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相接的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上设有侧翼贴合部,所述侧翼贴合部的底面设有粘性层,粘性层的外侧包覆有离型纸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翼贴合部包括至少两个宽度小于所述主体贴合部的条形粘贴部,所述的粘性层设置于条形粘贴部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翼贴合部包括第一条形粘贴部和第二条形粘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骁吴云管丽英
申请(专利权)人:王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