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灌肠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73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灌肠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开设有进液腔、进气腔与出液孔,所述管体上安设有挡块、瓣膜、气囊、接头一与支管,所述接头一与连接绳一端为固定连接,而连接绳另一端则与接头二为固定连接,所述接头二上盖设有保护盖,所述支管上固定安设有接头三,所述管体上印设有刻度线,通过接头一的设立,可便于能够与灌肠包的接头端相连接,从而令灌肠包内的灌肠液可经接头连接处进入至管体的进液腔中,通过接头二的设立,可便于当需使用注射器推注开塞露对患者进行灌肠操作时,只需将接头二卡合在接头一上,即可令注射器乳头端插入接头二的内部后,更改接口大小,由此方便注射器契合连接。由此方便注射器契合连接。由此方便注射器契合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灌肠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灌肠管。

技术介绍

[0002]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具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目前,在为患者实施灌肠操作时,由于现有灌肠管的接头皆为单头,当使用不同灌肠装置(如:灌肠包、注射器)进行灌肠操作时,无法切换连接形态与灌肠装置契合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灌肠管,通过本技术具有防逆流与防脱管功能,可便于增强灌肠操作时的洁净度与安全性,通过本技术能够适合多种接头连接,可便于具有增强连接稳定性与灌肠流畅性的特点。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灌肠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开设有进液腔、进气腔与出液孔,所述管体上安设有挡块、瓣膜、气囊、接头一与支管,所述接头一与连接绳一端为固定连接,而连接绳另一端则与接头二为固定连接,所述接头二上盖设有保护盖,所述支管上固定安设有接头三,所述管体上印设有刻度线。
[0005]其中,所述管体左端为管头端,且管头端的形状为球形;通过管体左端为管头端,且管头的形状为球形,可便于当管头端进入患者体内时,因其圆润且无棱角,从而不易划刮患者,给患者造成不适。
[0006]其中,所述接头一固定安设在管体的右端,且接头一内端与管体内部的进液腔为相通状;通过接头一的设立,可便于能够与灌肠包的接头端相连接,从而令灌肠包内的灌肠液可经接头连接处进入至管体的进液腔中。
[0007]其中,所述出液孔的数量为若干,若干出液孔分别等距开设在管体的管头上,且出液孔内端为进液腔;通过管头上出液孔的开设,可便于当灌肠液进入至进液腔中后,能够从出液孔中流出至外界对患者实施灌肠操作。
[0008]其中,所述接头二的左端与接头一的右端为卡合连接;通过接头二的设立,可便于当需使用注射器推注开塞露对患者进行灌肠操作时,只需将接头二卡合在接头一上,即可令注射器乳头端插入接头二的内部后,更改接口大小,由此方便注射器契合连接。
[0009]其中,所述支管固定安设在管体的右端下部,而气囊则固定安设在管体外端,且气囊内腔、支管内腔皆与管体内部的进气腔为相通状;通过气囊内腔、支管内腔皆与管体内部的进气腔为相通状,可便于只需经接头三处向进气腔内充入气体,气体即能够在进入气囊内腔中将气囊充起后,对患者肛内进行封堵,令灌肠液不易向外流出与管体不易向外脱出,由此增强灌肠操作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0010]其中,所述挡块与瓣膜的数量皆为两个,两个挡块上下交错斜向固定安设在进液
腔的左侧,而两个瓣膜则分别斜向对应安设在两个挡块上端与下端的进液腔上;通过管体内部挡块与瓣膜的设立,可便于当灌肠液进入至进液腔中时,能够将瓣膜向左冲开从出液孔流入外界,而当液体呈现逆流状态从出液孔进入至进液腔中时,瓣膜向右与挡块左端相贴合,能够对进液腔进行封堵,令液体无法继续回流。
[0011]其中,所述刻度线横向印设在管体的正端中部位置;通过刻度线的设立,可便于方便医护人员对管体进入患者体内的长度进行观看。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接头一与接头二的双接头设立,且接头一为喇叭状,可便于能够适应多种连接方式,增强连接的稳定性与灌肠操作时的流畅性,从而避免单一的灌肠接头易会给医护人员使用不同灌肠装置的连接过程造成不便,通过管头的形状为球形,可便于当管头端进入患者体内时,因其圆润且无棱角,从而不易划刮患者,给患者造成不适,通过气囊的设立,可便于气囊能够对患者肛内进行封堵,令灌肠液不易向外流出与管体不易向外脱出,由此增强灌肠操作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00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接头一与接头二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接头一与接头二连接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瓣膜打开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管体;2、进液腔;3、进气腔;4、出液孔;5、挡块;6、瓣膜;7、气囊;8、接头一;9、支管;10、连接绳;11、接头二;12、保护盖;13、接头三;14、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灌肠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开设有进液腔2、进气腔3与出液孔4,所述管体1上安设有挡块5、瓣膜6、气囊7、接头一8与支管9,所述接头一8与连接绳10一端为固定连接,而连接绳10另一端则与接头二11为固定连接,所述接头二11上盖设有保护盖12,所述支管9上固定安设有接头三13,所述管体1上印设有刻度线14。
[0020]所述管体1左端为管头端,且管头端的形状为球形;通过管体1左端为管头端,且管头的形状为球形,可便于当管头端进入患者体内时,因其圆润且无棱角,从而不易划刮患者,给患者造成不适。
[0021]所述接头一8固定安设在管体1的右端,且接头一8内端与管体1内部的进液腔2为相通状;通过接头一8的设立,可便于能够与灌肠包的接头端相连接,从而令灌肠包内的灌肠液可经接头连接处进入至管体1的进液腔2中。
[0022]所述出液孔4的数量为若干,若干出液孔4分别等距开设在管体1的管头上,且出液孔4内端为进液腔2;通过管头上出液孔4的开设,可便于当灌肠液进入至进液腔2中后,能够从出液孔4中流出至外界对患者实施灌肠操作。
[0023]所述接头二11的左端与接头一8的右端为卡合连接;通过接头二11的设立,可便于当需使用注射器推注开塞露对患者进行灌肠操作时,只需将接头二11卡合在接头一8上,即
可令注射器乳头端插入接头二11的内部后,更改接口大小,由此方便注射器契合连接。
[0024]所述支管9固定安设在管体1的右端下部,而气囊7则固定安设在管体1外端,且气囊7内腔、支管9内腔皆与管体1内部的进气腔3为相通状;通过气囊7内腔、支管9内腔皆与管体1内部的进气腔3为相通状,可便于只需经接头三13处向进气腔3内充入气体,气体即能够在进入气囊7内腔中将气囊7充起后,对患者肛内进行封堵,令灌肠液不易向外流出与管体1不易向外脱出,由此增强灌肠操作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0025]所述挡块5与瓣膜6的数量皆为两个,两个挡块5上下交错斜向固定安设在进液腔2的左侧,而两个瓣膜6则分别斜向对应安设在两个挡块5上端与下端的进液腔2上;通过管体1内部挡块5与瓣膜6的设立,可便于当灌肠液进入至进液腔2中时,能够将瓣膜6向左冲开从出液孔4流入外界,而当液体呈现逆流状态从出液孔4进入至进液腔2中时,瓣膜6向右与挡块5左端相贴合,能够对进液腔进行封堵,令液体无法继续回流。
[0026]所述刻度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灌肠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开设有进液腔、进气腔与出液孔,所述管体上安设有挡块、瓣膜、气囊、接头一与支管,所述接头一上固定安设有连接绳,所述接头一与接头二为卡合连接,所述接头二上盖设有保护盖,所述支管上固定安设有接头三,所述管体上印设有刻度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灌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左端为管头端,且管头端的形状为球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灌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一固定安设在管体的右端,且接头一内端与管体内部的进液腔为相通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灌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孔的数量为若干,若干出液孔分别等距开设在管体的管头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霞莫梦燕李美蓝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