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68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对于PEC柱节点,对应第一支模结构,所述第一支模结构包括预制框型模具,在所述预制框型模具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方钢,两侧的所述方钢采用第一拉杆拉结;所述预制框型模具的上段预留有第一浇筑孔;对于PEC梁节点,对应第二支模结构,所述第二支模结构包括工字钢和设置于所述工字钢侧面的侧模,所述侧模采用第二拉杆拉结;所述工字钢的上翼缘与所述侧模之间预留有第二浇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支模结构,能够快速完成支模,且占用空间小,从而确保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段的支模、混凝土浇筑及振捣的顺利进行。混凝土浇筑及振捣的顺利进行。混凝土浇筑及振捣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

技术介绍

[0002]PEC(英文全称: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结构,即部分外包组合结构,是由单一或若干工字钢、钢板拼成的型钢,并在型钢翼缘和腹板中填充混凝土形成的结构构件。实际应用中,PEC柱构件和PEC梁构件均采用栓焊连接,为提高效率,通常会在工厂端按照实际需求制作出各种对应规格的PEC柱构件和PEC梁构件,吊装至施工现场对应位置时,再利用现场支模浇筑后浇筑段,完成PEC结构的施工。但是由于现场支模时,PEC柱构件和/或PEC梁构件处于吊装状态,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支模有较高的限制和要求,导致常规的支模、浇筑方法施工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
[0005]对于PEC柱节点,对应第一支模结构,所述第一支模结构包括预制框型模具,在所述预制框型模具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方钢,两侧的所述方钢采用第一拉杆拉结;所述预制框型模具的上段预留有第一浇筑孔;
[0006]对于PEC梁节点,对应第二支模结构,所述第二支模结构包括工字钢和设置于所述工字钢侧面的侧模,所述侧模采用第二拉杆拉结;所述工字钢的上翼缘与所述侧模之间预留有第二浇筑孔。
[0007]较佳地,所述预制框型模具采用木板拼接而成。
[0008]较佳地,从所述第一浇筑孔向所述预制框型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并采用附着式振动板振捣。
[0009]较佳地,所述第一浇筑孔采用开口木斗。
[0010]较佳地,所述侧模采用木胶板制成。
[0011]较佳地,从所述第二浇筑孔向所述工字钢与所述侧模之间浇筑混凝土,并采用内插式振动棒振捣。
[0012]较佳地,所述第二浇筑孔为方形浇筑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对于PEC柱节点,对应第一支模结构,所述第一支模结构包括预制框型模具,在所述预制框型模具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方钢,两侧的所述方钢采用第一拉杆拉结;所述预制框型模具的上段预留有第一浇筑孔;对于PEC梁节点,对应第二支模结构,所述第二支模结构
包括工字钢和设置于所述工字钢侧面的侧模,所述侧模采用第二拉杆拉结;所述工字钢的上翼缘与所述侧模之间预留有第二浇筑孔。本技术采用上述支模结构,能够快速完成支模,且占用空间小,从而确保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段的支模、混凝土浇筑及振捣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中第一支模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中第一支模结构的侧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中第二支模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中:10

第一支模结构、11

预制框型模具、12

方钢、13

第一拉杆、14

第一浇筑孔、20

第二支模结构、21

工字钢、22

侧模、23

第二浇筑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的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如图1至图3所示,对于PEC柱节点,对应第一支模结构10,所述第一支模结构10包括预制框型模具11,在所述预制框型模具11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方钢12,两侧的所述方钢12采用第一拉杆13(例如螺杆)拉结;所述预制框型模具11的上段预留有第一浇筑孔14;
[0020]对于PEC梁节点,对应第二支模结构20,所述第二支模结构20包括工字钢21和设置于所述工字钢21侧面的侧模22,所述侧模22采用第二拉杆(未图示)拉结;所述工字钢21的上翼缘与所述侧模22之间预留有第二浇筑孔23。
[0021]本技术采用上述支模结构,能够快速完成支模,且占用空间小,从而确保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段的支模、混凝土浇筑及振捣的顺利进行。
[0022]请重点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框型模具11采用木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浇筑孔14采用200mm
×
400mm的开口木斗,从所述第一浇筑孔14向所述预制框型模具11内浇筑混凝土,并在预制框型模具11外侧设置附着式振动板,采用附着式振动板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0023]请重点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模22采用木胶板制成,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另一方面,木胶板可以采用木屑等废弃材料制成,低碳环保。所述第二浇筑孔23为方形浇筑口,从所述第二浇筑孔23向所述工字钢21与所述侧模22之间浇筑混凝土,并在混凝土内设置内插式振动棒,采用内插式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对于PEC柱节点,对应第一支模结构10,所述第一支模结构10包括预制框型模具11,在所述预制框型模具11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方钢12,两侧的所述方钢12采用第一拉杆13拉结;所述预制框型模具11的上段预留有第一浇筑孔14;对于PEC梁节点,对应第二支模结构20,
所述第二支模结构20包括工字钢21和设置于所述工字钢21侧面的侧模22,所述侧模22采用第二拉杆拉结;所述工字钢21的上翼缘与所述侧模22之间预留有第二浇筑孔23。本技术采用上述支模结构,能够快速完成支模,且占用空间小,从而确保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段的支模、混凝土浇筑及振捣的顺利进行。
[002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对于PEC柱节点,对应第一支模结构,所述第一支模结构包括预制框型模具,在所述预制框型模具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方钢,两侧的所述方钢采用第一拉杆拉结;所述预制框型模具的上段预留有第一浇筑孔;对于PEC梁节点,对应第二支模结构,所述第二支模结构包括工字钢和设置于所述工字钢侧面的侧模,所述侧模采用第二拉杆拉结;所述工字钢的上翼缘与所述侧模之间预留有第二浇筑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框型模具采用木板拼接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量申得一罗昭晖郭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