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氧化型染发剂检验的前处理过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158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氧化型染发剂检验的前处理过程的装置,包括样品前处理单元、样品传输单元、样品上机单元,通过惰性气体腔的存在,可大大降低氧化型染发剂在称量、剧烈振摇、超声、离心、过滤等前处理过程和上机待检测过程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可能性,通过深色避光材质的使用,可降低上述操作和等待过程中光线对染发剂组分的影响,因管内溶剂的存在,省去了检验人员再次添加溶剂的操作时间,为尽快上机检测争取了时效。该装置和使用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前处理过程和上机待检测过程中染发剂组分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被光线影响而导致检测数据偏低的可能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氧化型染发剂检验的前处理过程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氧化型染发剂检验过程的前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氧化型染发剂检验的前处理过程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氧化型染发剂的染发效果为永久性染发,所以特别受大众喜爱,该类氧化型染发剂含有染料中间体和偶合剂,其中染料中间体多为苯胺类组分,例如对苯二胺、邻苯二胺、间苯二酚等,该类物质为有毒物质,染发时易通过发根、皮肤等方式进入人体内,引发蓄积中毒、诱导基因突变、致癌等问题,是国际国内均严格控制的化合物,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了75种允许使用的染料组分,并对其最大允许使用浓度做了严格规定。然而,这些组分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发生变色;在见光条件下也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色,从而容易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日常的检验前处理过程包括称量、添加溶剂、振摇、超声、离心、过滤、上机等待测定。批量前处理时,每份样品称量的过程、称量后待添加溶剂的过程都会使样品离开原包装而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色;在剧烈振摇使染发剂分散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溶液中染发剂组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色;超声、离心的过程中,离溶液的上液面较近的化合物也会与液面以上的空气接触,从而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色,过滤至上机小瓶后等待检测的过程中,也会因上机小瓶内滤液液面以上空气的存在而发生氧化反应;整个前处理过程中,受光的影响,也会使染发剂组分发生变化;这一系列的前处理过程对检验人员、检验时限、检验环境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检验结果很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偏低现象。
[0003]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便检验人员批量前处理容易氧化的染发剂类待检样品,降低前处理过程和上机待检过程中空气中氧气、光线对染发剂待检组分的影响,更好的把控检验标准的限量要求、打击超量添加染发组分含量来追求染发效果的行为,批量检测、争取时效,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氧化型染发剂检验的前处理过程的装置及方法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氧化型染发剂检验的前处理过程的装置。一种用于氧化型染发剂检验的前处理过程的装置包括样品前处理单元、样品传输单元、样品上机单元。所述样品前处理单元设有样品前处理管,所述样品前处理管的上部为管口,所述样品前处理管的中部为管筒,所述管筒为圆柱筒型结构,所述样品前处理管的下部为管底,所述管底为倒圆锥型底。所述样品前处理管的内部装有溶剂,所述样品前处理管的内部和溶剂的上方设有第一惰性气体腔。所述样品传输单元位于样品前处理单元的上方,所述样品传输单元设有橡胶头垫,所述橡胶头垫为一端开口的帽状结构,所述橡胶头垫的帽状开口端的内壁与管筒的外壁紧密连接,所述橡胶头垫的闭合端内壁与管口的上壁紧密连接,所述样品传输单元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分为第一盖顶和第一盖沿,所述第一盖顶为环形,所述第一盖顶的环形中央的中空部分为样品传输口,所述第一盖沿为垂直第一
盖顶向下的圆柱筒型结构,所述第一盖沿的内壁与橡胶头垫的帽状开口端的外壁紧密连接,所述第一盖顶的下壁与橡胶头垫闭合端外壁紧密连接。所述样品上机单元设有上机小瓶,所述上机小瓶内部为第二惰性气体腔,第二惰性气体腔内部的气体压力与上机小瓶外部的气体压力相同,所述上机小瓶上部设有柔性头垫,所述柔性头垫为一端开口的帽状结构,所述柔性头垫的帽状开口端的内壁与上机小瓶瓶口的外壁紧密连接,所述柔性头垫的闭合端内壁与上机小瓶的瓶口上壁紧密连接,柔性头垫在完整无破损时可使注射器的针头进出但不可使气体自由进出,当注射器针头刺穿后在柔性头垫上留下的微孔在常温常压下不会使上机小瓶内与上机小瓶外的气体自由进出,但当上机小瓶内的气体压力大于上机小瓶外的气体压力时,上机小瓶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注射器针头刺穿后在柔性头垫上留下的微孔向上机小瓶的外部流动;所述柔性头垫外壁和上壁设有上机瓶盖,所述上机瓶盖分为第二盖顶和第二盖沿,所述第二盖顶为环形,所述第二盖沿为垂直第二盖顶向下的圆柱筒型结构,所述第二盖沿的内壁与柔性头垫的帽状开口端的外壁紧密连接,所述第二盖顶的下壁与柔性头垫闭合端外壁紧密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顶和第一盖沿、第二盖顶和第二盖沿均为连接在一体的塑料材质的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头垫为可使注射器的针头进出但不可使气体、液体自由进出的柔性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头垫的内壁设有防止溶剂腐蚀的膜。
[0008]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为10mL的一种缓冲液,该种缓冲液的组成及配置比例具体为:先将三乙醇胺10mL加至980mL的水中,加入适量磷酸使pH为7.7,然后加水至1L,再与乙腈50mL混合,即得到该种缓冲液,所述溶剂也可以是其它的染发剂测定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溶剂。
[0009]进一步的,所述样品前处理管的直径和高度可与市售的离心机相适配。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机小瓶的外部尺寸可与市售的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等仪器相适配。
[0011]进一步的,所述样品前处理管、上机小瓶均为深色避光材质。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一种用于氧化型染发剂检验的前处理过程的装置,因为管内溶剂的存在,省去了检验人员再次添加溶剂的操作时间,为尽快上机检测争取了时效。
[0014]2.由于惰性气体腔的存在,使样品进入样品前处理单元和样品上机单元内的称量过程、剧烈振摇、超声、离心、过滤过程和样品上机待检测过程均有效的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气,避免了上述处理过程中空气中氧气对染发剂组分的氧化,降低了检验数据偏低的可能性,同时也为检验人员大批量的的前处理氧化型染发剂提供了便捷。
[0015]3.通过样品前处理管、上机小瓶的深色避光材质的使用,可降低前处理过程和等待上机检测的过程中光线对染发剂组分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16]4.本技术应用于氧化型染发剂检验的前处理过程中时操作简便、节省了操作时间、尽可能的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氧化反应和光线影响而导致的结果偏低现象,为更好地执法监督、管控监测氧化型染发剂的组分含量提供了帮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样品前处理单元、样品传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样品传输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样品前处理单元、样品传输单元纵切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样品上机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1]样品前处理单元1、样品传输单元2、样品上机单元3、样品前处理管1

1、管口1
‑1‑
1、管筒1
‑1‑
2、管底1
‑1‑
3、溶剂1

2、第一惰性气体腔1

3、橡胶头垫2

1、密封盖2

2、第一盖顶2
‑2‑
1、第一盖沿2
‑2‑
2、样品传输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氧化型染发剂检验的前处理过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样品前处理单元、样品传输单元、样品上机单元;所述样品前处理单元设有样品前处理管,所述样品前处理管的上部为管口,所述样品前处理管的中部为管筒,所述管筒为圆柱筒型结构,所述样品前处理管的下部为管底,所述管底为倒圆锥型底;所述样品前处理管的内部装有溶剂,所述样品前处理管的内部和溶剂的上方设有第一惰性气体腔;所述样品传输单元位于样品前处理单元的上方,所述样品传输单元设有橡胶头垫,所述橡胶头垫为一端开口的帽状结构,所述橡胶头垫的帽状开口端的内壁与管筒的外壁紧密连接,所述橡胶头垫的闭合端内壁与管口的上壁紧密连接,所述样品传输单元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分为第一盖顶和第一盖沿,所述第一盖顶为环形,所述第一盖顶的环形中央的中空部分为样品传输口,所述第一盖沿为垂直第一盖顶向下的圆柱筒型结构,所述第一盖沿的内壁与橡胶头垫的帽状开口端的外壁紧密连接,所述第一盖顶的下壁与橡胶头垫闭合端外壁紧密连接;所述样品上机单元设有上机小瓶,所述上机小瓶内部为第二惰性气体腔,第二惰性气体腔内部的气体压力与上机小瓶外部的气体压力相同,所述上机小瓶上部设有柔性头垫,所述柔性头垫为一端开口的帽状结构,所述柔性头垫的帽状开口端的内壁与上机小瓶瓶口的外壁紧密连接,所述柔性头垫的闭合端内壁与上机小瓶的瓶口上壁紧密连接,柔性头垫在完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蒋万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青岛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