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桥承台施工方法及其所用承台模板技术

技术编号:348142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架桥承台施工方法及其所用承台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承台模板包括若干个预制板。在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承台模板时,若干个预制板可以根据施工图承台尺寸通组装成相应尺寸的承台模板,从而提高承台模板的通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架桥承台施工方法在进行多次浇筑时,可以随着浇筑的进行将承台模板的高度进行升高,使得施工人员与浇筑的混凝土层间的落差减小,仅需使用普通的振捣器即可将混凝土振实,承台模板的加高作业与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交替进行直至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指标。业交替进行直至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指标。业交替进行直至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架桥承台施工方法及其所用承台模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高架桥承台施工方法及其所用承台模板。

技术介绍

[0002]承台是桩与柱或墩的联系部分。承台把几根,甚至十几根桩联系在一起形成桩基础,承载着上部墩柱传递的荷载,并将上部荷载分布到桩基中,在桥梁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技术在进行承台施工时,施工流程大致包括开挖基坑,定位承台位置,浇筑基础垫层,架设承台模板,浇筑混凝土以及后期养护等。例如公开号为CN11416476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填方桥梁承台结构施工方法,桥梁承台结构包括桥梁承台、桩基和墩柱,桥梁承台包括多个承台系梁的承台,使得多个承台形成整体式桥梁承台结构,在对桥梁承台结构施工时,包括步骤:开挖基坑;处理桩头;处理基底及浇筑垫层,在桥梁承台的底部与基底之间浇筑垫层,用于将桥梁承台结构整体式浇筑在垫层上;制作与安装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拆除模板;回填并压实基坑。
[0003]在向承台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承台时,为保证承台的成型质量,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振实,将混凝土中的气泡排除,使混凝土密实。但是在浇筑高数米甚至数十米的大型承台时,由于承台模板深度过高从而导致靠近承台模板底部的混凝土中的气泡因压强过大难以被排除。
[0004]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架桥承台施工方法及其所用承台模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承台模板包括若干个预制板。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承台模板时,若干个预制板可以根据施工图承台尺寸通组装成相应尺寸的承台模板,从而提高承台模板的通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架桥承台施工方法在进行多次浇筑时,可以随着浇筑的进行将承台模板的高度进行升高,使得施工人员与浇筑的混凝土层间的落差减小,仅需使用普通的振捣器即可将混凝土振实。
[0005]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架桥承台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根据施工图承台尺寸确定承台模板尺寸,并将所述承台模板拆分成若干个预制板;所述预制板的两侧设置有肩部,所述肩部具有呈直角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可与另一所述预制板的所述肩部贴合对接;
[0008]浇筑基础垫层,在基础垫层上根据所述承台尺寸设置所述承台模板,相邻的所述
预制板通过所述肩部进行搭接;使用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肩部,以约束所述预制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轴线的第一方向上的移动,以形成闭合整体;
[0009]基于所述承台模板设置之完成,待所述承台模板组合稳固后进行外围土方回填,而后进行承台的混凝土施工。
[001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承台模板可以根据施工图承台尺寸调整预制板的数量和连接方式,使其组装成相应尺寸的承台模板,从而提高承台模板的通用性。
[00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凝土施工的按如下方式进行,即,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优选地,振捣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并始终保持振捣器在进行浇筑时的移动方向一致。优选地,在完成下层混凝土浇筑的情况下,在所述承台模板上通过将所述预制板的所述肩部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方式与既有的所述预制板接触,从而对所述承台模板进行加高,进而构建出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区域。优选地,在对所述承台模板进行加高的情况下,使用第二连接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轴线的第二方向穿过上下两个所述预制板,以约束所述预制板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增设的所述预制板与既有的所述预制板连接紧密,从而增强所述承台模板在完成加高后的结构强度。
[0012]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架桥承台施工方法在进行多次浇筑时,可以随着浇筑的进行将承台模板的高度进行升高,使得施工人员与浇筑的混凝土层间的落差减小,仅需使用普通的振捣器即可将混凝土振实。
[00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所述承台模板的拆除。优选地,所述承台模板通过以下方式拆除,即,去除所述承台模板外侧的回填土方,使得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将其被所述回填土方抵消的压力作用在所述承台模板上,从而增大混凝土向所述承台模板施加的使其产生崩解趋势的压力。优选地,在所述混凝土成型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拆除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方式解除所述预制板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受到的保持模板结构完整的约束力,从而破坏所述承台模板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所述承台模板在混凝土压力的作用下崩解,进而在不接触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承台模板的拆除。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在拆除所述承台模板,无需向浇筑的混凝土施加作用力,从而确保承台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
[00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制板的表面包括: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接触混凝土的第一面,设置有所述肩部的第三面和未设置所述肩部且不接触混凝土的第二面。优选地,若干所述预制板通过首尾平行相连的方式使得设置在所述预制板的所述第三面上的所述肩部与另一所述预制板的所述第三面上的所述肩部,从而延长所述承台模板的边长。优选地,两个所述预制板通过垂直连接的方式使得彼此的所述肩部的所述台阶面贴合,从而构建出所述承台模板的转角。优选地,相邻所述预制板通过将所述第二面重合的方式对所述承台模板进行加高,使得所述承台模板能够用于不同高度承台的混凝土浇筑。
[001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承台模板在完成加高的情况下,通过构建以增设的所述预制板的上边沿为棱线并覆盖既有外围土方的斜坡的方式进行外围土方回填,从而确保所述承台模板受力均匀。优选地,所述承台模板中混凝土产生的压力通过所述预制板传递至所述承台模板外的土方,随着所述承台模板高度的增加,承台模板中混凝土不断变化。具体表现为所述承台模板中的混凝土作用在所述预制板的压力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为使所述承台模板受力均匀,所述预制板外的土方设置为斜坡状,并随着
所述预制板的加高而加高。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承台模板。所述承台模板包括预制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预制板的两侧设置有肩部,所述肩部具有呈直角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可与另一所述预制板的所述肩部贴合对接。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贯穿所述肩部的方式约束所述预制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轴线的第一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穿过两个所述预制板的方式约束所述预制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轴线的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约束所述预制板移动的方式使得若干个所述预制板连接成所述承台模板。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承台模板可以根据施工图承台尺寸调整预制板的数量和连接方式,使其组装成相应尺寸的承台模板,从而提高承台模板的通用性。
[0017]根据一种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台模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模板(100)包括预制板(110)、第一连接件(120)和第二连接件(130);所述预制板(110)的两侧设置有肩部(114),所述肩部(114)具有呈直角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可与另一所述预制板(110)的所述肩部(114)贴合对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20)通过贯穿所述肩部(114)的方式约束所述预制板(11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0)轴线的第一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二连接件(130)通过穿过两个所述预制板(110)的方式约束所述预制板(110)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0)轴线的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2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30)通过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约束所述预制板(110)移动的方式使得若干个所述预制板(110)连接成所述承台模板(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台模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114)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连接件(120)的第一通道(115);在两个所述预制板(110)以至少两种不同相对位置关系将各自的所述肩部(114)贴合对接的情况下,两个所述肩部(114)设置的所述第一通道(115)能够按照边线重合的方式进行对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20)通过贯穿完成对接的所述第一通道(115)的方式对两个所述预制板(110)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台模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10)未设置肩部(114)的侧面设置有能够允许所述第二连接件(130)通过的通孔(116);所述通孔(116)与其所在侧面相邻侧面中距离其较近的侧面上设置的距离其最近所述通孔(116)在所述预制板(110)内部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二连接件(130)的第二通道(117);在所述预制板(110)通过将未设置肩部(114)的侧面的所述通孔(116)与另一所述预制板(110)的未设置肩部(114)的侧面的所述通孔(116)重合的方式进行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件(130)穿过重合的所述通孔(116)及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道(117)对接触的两个所述预制板(110)进行连接,从而对两个所述预制板(110)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承台模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0)设置为棱柱状,在两个所述预制板(110)通过所述肩部(114)贴合对接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件(120)通过其棱边与所述通道(115)卡合,从而约束所述预制板(110)绕所述第一连接件(120)的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承台模板(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20)通过分别穿过所述预制板(110)两端的所述通道(115)进入基坑底部将所述预制板(110)与基坑连接的方式对所述承台模板(100)进行定位。6.一种高架桥承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浇筑基础垫层(200),在基础垫层上根据所述承台尺寸设置所述承台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艳林李斌贾云飞郭哲钟晨霍俊超刘敖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