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木材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木板高效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液压油缸、支撑座和输送座;所述壳体的内腔开设有工作腔,且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的敞口;所述液压油缸设置有两个。该木板高效打磨装置,通过单个后打磨轴位于在两个前打磨轴之间的空隙处设置,使得前打磨筒与后打磨筒形成一个交错设计,使得前打磨轴与后打磨轴进行配合,可对木板的表面进行完全打磨,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且在打磨时抽气箱可将打磨腔内腔的两侧进行抽气,使得打磨产生的木屑进行排出,防止木屑残留在木材的表面影响木材的打磨效果,提高打磨的效率。提高打磨的效率。提高打磨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板高效打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木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木板高效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木板在生产加工时需要先对木材进行初步切割,随后再将木板的表面打磨平整,便于后续使用。现有的木板打磨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大多数采用打磨轴上套设多个打磨筒的方式来进行打磨,这就使得每两个相令邻的打磨筒之间存在缝隙,导致打磨筒在对木板进行打磨加工时,在板上形成条形的未打磨区域,需将木板多次放入打磨装置的内部进行打磨,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木板高效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液压油缸、支撑座和输送座;所述壳体的内腔开设有工作腔,且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的敞口;所述液压油缸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液压油缸分别竖向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壁顶部的两侧;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液压油缸的底端,所述壳体内壁底部横向固定安装有输送座,且所述输送座沿所述壳体内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座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地开设有打磨腔,所述打磨腔内腔的一侧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前打磨轴,所述打磨腔内腔的另一侧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后打磨轴;所述前打磨轴的表面且沿着所述前打磨轴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前打磨筒,所述前打磨筒设置有四个;所述后打磨轴的表面且位于两个前打磨筒之间均设置有后打磨筒;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打磨腔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吸气孔,所述壳体上表面的两侧均横向固定安装有抽气箱,所述抽气箱的进气口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底部与所述吸气孔的出气口相连通。
[0004]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输送座的底部横向开设有收集腔,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与所述抽气箱的出气口相连通的气泵,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与所述收集腔内腔相连通的排气座,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所述排气座的进气口相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收集腔内腔的一侧竖向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部的顶部与底部均横向贯穿开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收集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下伺服电机。
[0006]优选的,所述下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可转动地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内壁面,所述下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清理板,所述清理板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与所述过滤网相接触的清理毛刷,所述壳体的背面且位于所述下伺服电机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出气口。
[0007]优选的,所述输送座两端面的两侧均横向开设有驱动腔,所述驱动腔的内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输送座的外部。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座位于所述输送座外部的一端竖向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壁面横向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安
装有橡胶垫,所述驱动腔的内腔设置有驱动所述螺纹杆转动的驱动电机。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后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箱,所述后打磨轴与所述前打磨轴的后端均可转动地延伸至所述驱动箱的内腔,所述后打磨轴与所述前打磨轴位于所述驱动箱内腔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驱动箱的内部设置有上伺服电机,所述上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0010]有益效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木板高效打磨装置,通过单个后打磨轴位于在两个前打磨轴之间的空隙处设置,使得前打磨筒与后打磨筒形成一个交错设计,使得前打磨轴与后打磨轴进行配合,没有空隙,可对木板的表面进行完全打磨,防止两个打磨筒之间存在的间隙无法对木板的表面进行打磨,从而导致需要将木板反复放入壳体的内部进行打磨的问题,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且在打磨时抽气箱可将打磨腔内腔的两侧进行抽气,使得打磨产生的木屑进行排出,防止木屑残留在木材的表面影响木材的打磨效果,提高打磨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输送座与螺纹杆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支撑座与后打磨轴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背视示意图。
[0016]图中:1、壳体;2、液压油缸;3、支撑座;4、后打磨轴;5、工作腔;6、前打磨轴;7、抽气箱;8、输送座;9、收集腔;10、支撑板;11、清理板;12、下伺服电机;13、驱动腔;14、螺纹杆;15、移动座;16、移动板;17、气泵;18、排气座;19、连接板;20、电动伸缩杆;21、驱动箱;22、第一传动齿轮;23、第二传动齿轮;24、上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木板高效打磨装置,包括壳体1、液压油缸2、支撑座3和输送座8;壳体1的内腔开设有工作腔,且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工作腔相连通的敞口;液压油缸2设置有两个,两个液压油缸2分别竖向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壁顶部的两侧;支撑座3固定安装于液压油缸2的底端,壳体1内壁底部横向固定安装有输送座8,且输送座8沿壳体1内壁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座3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地开设有打磨腔5,打磨腔5内腔的一侧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前打磨轴6,打磨腔5内腔的另一侧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后打磨轴4;前打磨轴6的表面且沿着前打磨轴6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前打磨筒,前打磨筒设置有四个;后打磨轴4的表面且位于两个前打磨筒之间均设置有后打磨筒,且前打磨筒与后打磨筒的表面均延伸至支撑座3的底部。
[0019]通过前打磨筒与后打磨筒的配合,可避免同一转动轴上的两个打磨筒之间存在的间距,使得木材在打磨时,木材的表面未能完全打磨,随后需将木材在此放入壳体1的内部
进行打磨的问题,结构简单,提高打磨效率。
[0020]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打磨腔5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吸气孔,壳体1上表面的两侧均横向固定安装有抽气箱7,抽气箱7的进气口设置有波纹管,波纹管的底部与吸气孔的出气口相连通。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单个后打磨轴4位于在两个前打磨轴6之间的空隙处设置,使得前打磨筒与后打磨筒形成一个交错设计,使得前打磨轴6与后打磨轴4进行配合,没有空隙,可对木板的表面进行完全打磨,防止两个打磨筒之间存在的间隙无法对木板的表面进行打磨,从而导致需要将木板反复放入壳体1的内部进行打磨的问题,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且在打磨时抽气箱7可将打磨腔5内腔的两侧进行抽气,使得打磨产生的木屑进行排出,防止木屑残留在木材的表面影响木材的打磨效果,提高打磨的效率。
[0022]进一步的,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输送座8的底部横向开设有收集腔9,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与抽气箱7的出气口相连通的气泵17,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与收集腔9内腔相连通的排气座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板高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液压油缸(2)、支撑座(3)和输送座(8);所述壳体(1)的内腔开设有工作腔,且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的敞口;所述液压油缸(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液压油缸(2)分别竖向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壁顶部的两侧;所述支撑座(3)固定安装于所述液压油缸(2)的底端,所述壳体(1)内壁底部横向固定安装有输送座(8),且所述输送座(8)沿所述壳体(1)内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座(3)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地开设有打磨腔(5),所述打磨腔(5)内腔的一侧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前打磨轴(6),所述打磨腔(5)内腔的另一侧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后打磨轴(4);所述前打磨轴(6)的表面且沿着所述前打磨轴(6)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前打磨筒,所述前打磨筒设置有四个;所述后打磨轴(4)的表面且位于两个前打磨筒之间均设置有后打磨筒;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打磨腔(5)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吸气孔,所述壳体(1)上表面的两侧均横向固定安装有抽气箱(7),所述抽气箱(7)的进气口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底部与所述吸气孔的出气口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板高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输送座(8)的底部横向开设有收集腔(9),所述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与所述抽气箱(7)的出气口相连通的气泵(17),所述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与所述收集腔(9)内腔相连通的排气座(18),所述气泵(17)的出气口与所述排气座(18)的进气口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板高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腔(9)内腔的一侧竖向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内部的顶部与底部均横向贯穿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汉普顿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