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地整治梯田集水堤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099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地整治梯田集水堤坝结构,包括坝体,所述坝体的上端设有培植渠,所述培植渠的内侧设有培植件,所述培植渠的左侧设有滤水件,所述坝体的右侧设有斜坡面,所述培植渠的右侧设有缓冲件,所述坝体的右侧设有加固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汛期时水量增大,利用主管可以将培植渠多余的水排出,同时通过导流管进入到集水槽中,再通过集水槽上的分水管,将水分开排放,不但可以降低水流的冲击力,同时还可以避免堵塞,从而有效解决传统梯田排水效果不好的问题,在沙土栽培层上设置炭渣层和砾石层,砾石层可以降低水流冲击,同时配合炭渣层有助于水质过滤,同时有效避免沙土栽培层的土壤流失。有效避免沙土栽培层的土壤流失。有效避免沙土栽培层的土壤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地整治梯田集水堤坝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
,特别涉及一种土地整治梯田集水堤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的各项规划来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对田、林、路、水、村实行综合整治开发,提高土地集中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0003]常见的梯田式,在外围增加田埂,能较好的蓄积水分但是不能很好的排水,只能通过地下渗水,在雨水汛期不能很好的排出水分并且挡水的田埂容易冲塌造成水土流失,损害农作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地整治梯田集水堤坝结构,以解决传统梯田坝排水效果不好影响种植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土地整治梯田集水堤坝结构,包括坝体,所述坝体的上端设有培植渠,所述培植渠的内侧设有培植件,所述培植渠的左侧设有滤水件,所述坝体的右侧设有斜坡面,所述培植渠的右侧设有缓冲件,所述坝体的右侧设有加固网。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坝体上设置斜坡面,可以提升坝体的稳定性,同时在坝体上设置培植渠,利用坝体上的滤水件,可以对水质进行过滤,同时培植渠内设置的培植件,可以降低水流冲击对作为的损坏,同时在培植渠上设置了缓冲件,可以对冲击水进行分流排出,不但方便排水同时不容易损坏农作物。
[000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植件包括砾石层、炭渣层和沙土栽培层,所述沙土栽培层设在培植池的底部,所述砾石层和沙土栽培层之间设有炭渣层。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沙土栽培层上设置炭渣层和砾石层,砾石层可以降低水流冲击,同时配合炭渣层有助于水质过滤,同时有效避免沙土栽培层的土壤流失。
[001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水件包括滤水渠,所述滤水渠设在培植渠的左侧方,所述滤水渠的上端设有网兜,所述滤水渠的右侧设有排水孔,所述滤水渠通过排水孔和培植渠通连。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滤水件,在每一梯级进水到滤水渠后,网兜可以对部分杂质进行过滤,同时滤水渠可以对水进行沉淀,由排水孔进入到栽培区内,可以提升水质,有助于农作物生长。
[0012]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坝体的上端设有廊道,所述廊道设在靠近培植渠的一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坝体上设置廊道,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走动。
[0014]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件包括主管,所述主管设在培植渠的右
侧,所述主管的一端贯穿培植渠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坝体的上端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分水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设在集水槽的正上方。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冲件,汛期时水量增大,利用主管可以将培植渠多余的水排出,同时通过导流管进入到集水槽中,再通过集水槽上的分水管,将水分开排放,不但可以降低水流的冲击力,同时还可以避免堵塞。
[0016]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网设在靠近主管右端的一侧,所述主管的一端贯穿加固网。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坝体上设置加固网,可以提升主管附近培植渠延坝的稳定性。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第一、汛期时水量增大,利用主管可以将培植渠多余的水排出,同时通过导流管进入到集水槽中,再通过集水槽上的分水管,将水分开排放,不但可以降低水流的冲击力,同时还可以避免堵塞,从而有效解决传统梯田排水效果不好的问题;
[0020]第二、在沙土栽培层上设置炭渣层和砾石层,砾石层可以降低水流冲击,同时配合炭渣层有助于水质过滤,同时有效避免沙土栽培层的土壤流失;
[0021]第三、在每一梯级进水到滤水渠后,网兜可以对部分杂质进行过滤,同时滤水渠可以对水进行沉淀,由排水孔进入到栽培区内,可以提升水质,有助于农作物生长;
[0022]第四、通过在坝体上设置斜坡面和加固网,可以提升坝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效果图;
[0026]图4是本技术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效果图。
[0027]附图标记:1、坝体,2、滤水件,201、滤水渠,202、网兜,203、排水孔,3、培植渠,4、培植件,401、砾石层,402、炭渣层,403、沙土栽培层,5、廊道,6、加固网,7、缓冲件,701、主管,702、导流管,703、集水槽,704、分水管,8、斜坡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参考图1

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土地整治梯田集水堤坝结构,包括坝体1,坝体1的上端设有培植渠3,培植渠3的内侧设有培植件4,培植渠3的左侧设有滤水件2,坝体1的右侧设有斜坡面8,培植渠3的右侧设有缓冲件7,坝体1的右侧设有加固网6,加固网6具体采用不锈钢网,外部通过铆钉固定在坝体1边缘,来增加培植渠3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坝体1的上端设有廊道5,廊道5设在靠近培植渠3的一侧,在坝体1上设置廊道5,可以方便工
作人员进行走动;加固网6设在靠近主管701右端的一侧,主管701的一端贯穿加固网6,在坝体1上设置加固网6,可以提升主管701附近培植渠3延坝的稳定性。
[0031]在坝体1上设置斜坡面8,可以提升坝体1的稳定性,同时在坝体1上设置培植渠3,利用坝体1上的滤水件2,可以对水质进行过滤,同时培植渠3内设置的培植件4,可以降低水流冲击对作为的损坏,同时在培植渠3上设置了缓冲件7,可以对冲击水进行分流排出,不但方便排水同时不容易损坏农作物,有效解决传统梯田坝排水效果不好影响种植的问题。
[0032]实施例2
[0033]参考图2和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提高水质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本实施例对培植件4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培植件4包括砾石层401、炭渣层402和沙土栽培层403,沙土栽培层403设在培植池的底部,砾石层401和沙土栽培层403之间设有炭渣层402,在沙土栽培层403上设置炭渣层402和砾石层401,砾石层401可以降低水流冲击,同时配合炭渣层402有助于水质过滤,同时有效避免沙土栽培层403的土壤流失。
[0034]参考图4,为了达到进一步提高水质的目的,本实施例滤水件2包括滤水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地整治梯田集水堤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坝体(1),所述坝体(1)的上端设有培植渠(3),所述培植渠(3)的内侧设有培植件(4),所述培植渠(3)的左侧设有滤水件(2),所述坝体(1)的右侧设有斜坡面(8),所述培植渠(3)的右侧设有缓冲件(7),所述坝体(1)的右侧设有加固网(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地整治梯田集水堤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培植件(4)包括砾石层(401)、炭渣层(402)和沙土栽培层(403),所述沙土栽培层(403)设在培植池的底部,所述砾石层(401)和沙土栽培层(403)之间设有炭渣层(4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地整治梯田集水堤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件(2)包括滤水渠(201),所述滤水渠(201)设在培植渠(3)的左侧方,所述滤水渠(201)的上端设有网兜(202),所述滤水渠(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彬许鹏李微盖红权刘寒冰于旭超王建波胡德勇张荣
申请(专利权)人:金田产业发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