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磁瓦生产的智能装置,包括主体框架、空间调节部分、防护部分、存储部分、人机交互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和防护板机构;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设置圆形通孔一、条形通孔一、条形通孔二和长方形通孔一;条形通孔一和条形通孔二分别位于圆形通孔一的右侧和左侧,长方形通孔一位于条形通孔二的左侧。可实现存储部分高度的智能控制,显著降低劳动强度;防护部分的设置,增加了安全系数;人机交互部分则增加了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磁瓦生产的智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磁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磁瓦生产的智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永磁电机已进入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磁瓦常用作永磁电机的励磁,是将锶铁氧体作为原料经过搅拌、压模、烧制、打磨、测量、筛选、充磁和复检包装等工艺流程后,制成的瓦片状的磁体。
[0003]磁瓦生产中需要对磁胚进行多次转移,现时多采用垫板和专用车的组合实现,但这种转移方式是采用人工堆叠,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磁瓦生产的智能装置,解决了传统转移方式中存在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用于磁瓦生产的智能装置,包括主体框架、空间调节部分、防护部分、存储部分、人机交互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
[0007]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和防护板机构。
[0008]所述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
[0009]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设置圆形通孔一、条形通孔一、条形通孔二和长方形通孔一。
[0010]所述条形通孔一和条形通孔二分别位于圆形通孔一的右侧和左侧,长方形通孔一位于条形通孔二的左侧。
[0011]所述防护板机构包括前侧防护板和后侧防护板。
[0012]所述前侧防护板上设置条形观察孔。
[0013]所述后侧防护板上设置一个条形检测孔。
[0014]所述前侧防护板和后侧防护板分别位于圆形通孔一的前侧和后侧。
[0015]所述空间调节部分包括竖直方向调节机构、朝向调节机构和监测机构。
[0016]所述竖直方向调节机构包括电动升降装置一、圆形防护管和承重盘。
[0017]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圆形防护管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内;且圆形防护管位于圆形通孔一下方;电动升降装置一位于圆形防护管内。
[0018]所述圆形防护管上等距设置四个条形滑槽。
[0019]所述承重盘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一的活动端。
[0020]所述承重盘由圆形底盘一和环状侧板构成。
[0021]所述圆形底盘一上设置圆形安装凹槽。
[0022]所述环状侧板设置环状滑槽;环状侧板外侧壁上设置滑块一;滑块一与条形滑槽相适配。
[0023]所述朝向调节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活动盘和连接轴。
[0024]所述连接轴通过圆锥滚子轴承设置于圆形安装凹槽内。
[0025]所述连接轴上设置圆锥齿轮一。
[0026]所述活动盘设置于连接轴的上底面上,活动盘下底面上设置滑块二,所述滑块二滑动连接于环状滑槽内;活动盘上底面设置两个“U”形开口凹槽。
[0027]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圆形底盘一上,伺服电机和圆锥齿轮一之间,通过减速齿轮箱和圆锥齿轮二传动连接。
[0028]所述监测机构包括长方形监测板和监测尺结构。
[0029]所述长方形监测板上设置条形刻度尺。
[0030]所述长方形监测板上设置等距设置两列限位凸起和一列圆形凹槽二。
[0031]所述监测尺结构包括“十”字形基板、电磁铁一、电磁铁二、距离传感器模块一和距离传感器模块二。
[0032]所述“十”字形基板的两个耳板上设置“U”形开口通槽一;“U”形开口通槽一与限位凸起相适配。
[0033]所述“十”字形基板后侧面上等距设置若干个圆形凹槽三。
[0034]所述电磁铁二设置于圆形凹槽三内。
[0035]所述“十”字形基板前侧面上等距设置若干个圆形凹槽四。
[0036]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一和距离传感器模块二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圆形凹槽四内。
[0037]所述电磁铁一设置于圆形凹槽二内。
[0038]所述防护部分包括限位机构一和限位机构二。
[0039]所述限位机构一包括推杆电机二和方形限位板。
[0040]所述推杆电机二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内,且推杆电机二位于条形通孔一下方。
[0041]所述方形限位板设置于推杆电机二的活动端,且方形限位板滑动连接于条形通孔一内。
[0042]所述限位机构二包括推杆电机三和“U”形限位板。
[0043]所述推杆电机三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内,且推杆电机三位于条形通孔二下方。
[0044]所述“U”形限位板设置于推杆电机三的活动端,且“U”形限位板滑动连接于条形通孔二内。
[0045]所述存储部分包括万向轮、存储基板、连接柱和“U”形角铁。
[0046]所述万向轮设置于存储基板的下底面上。
[0047]所述连接柱设置于存储基板的上底面上。
[0048]所述“U”形角铁等距对称设置于连接柱上。
[0049]所述人机交互部分包括电动升降装置二和圆柱体中空容器一。
[0050]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二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内,且电动升降装置二位于长方形通孔一下方。
[0051]所述圆柱体中空容器一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二的活动端上。
[0052]所述圆柱体中空容器一侧壁上设置安装凹槽。
[0053]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控制机构、交互机构、反馈机构和预警机构。
[0054]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启动按钮、暂停按钮和复位按钮。
[0055]所述启动按钮、暂停按钮和复位按钮均设置于圆柱体中空容器一侧壁的安装槽内。
[0056]所述交互机构包括高度调节按钮一和高度调节按钮二。
[0057]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一和高度调节按钮二均设置于圆柱体中空容器一侧壁的安装槽内。
[0058]所述反馈机构包括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
[0059]所述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设置于“U”形限位板上。
[0060]所述预警机构包括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和微处理器。
[0061]所述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设置于前侧防护板上。
[0062]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内。
[0063]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伺服电机、电磁铁一、电磁铁二、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推杆电机二、推杆电机三、电动升降装置二、启动按钮、暂停按钮、复位按钮、高度调节按钮一、高度调节按钮二、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和微处理器之间电性连接。
[0064]进一步,在连接柱上增设把手。
[0065]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66]本技术中,通过主体框架、空间调节部分、防护部分、存储部分、人机交互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的一体化设置,实现了对存储部分高度的智能控制,显著降低劳动强度;防护部分的设置,增加了安全系数;人机交互部分则增加了工作环境的舒适度,生产效率得以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0067]图1为本技术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68]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磁瓦生产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空间调节部分、防护部分、存储部分、人机交互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和防护板机构;所述空间调节部分包括竖直方向调节机构、朝向调节机构和监测机构;所述竖直方向调节机构包括电动升降装置一、圆形防护管和承重盘;所述朝向调节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活动盘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通过圆锥滚子轴承设置于圆形安装凹槽内;所述连接轴上设置圆锥齿轮一;所述活动盘设置于连接轴的上底面上,活动盘下底面上设置滑块二,所述滑块二滑动连接于环状滑槽内;活动盘上底面设置两个“U”形开口凹槽;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圆形底盘一上,伺服电机和圆锥齿轮一之间,通过减速齿轮箱和圆锥齿轮二传动连接;所述防护部分包括限位机构一和限位机构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磁瓦生产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设置圆形通孔一、条形通孔一、条形通孔二和长方形通孔一;所述条形通孔一和条形通孔二分别位于圆形通孔一的右侧和左侧;所述防护板机构包括前侧防护板和后侧防护板;所述前侧防护板上设置条形观察孔;所述后侧防护板上设置条形检测孔;所述前侧防护板和后侧防护板分别位于圆形通孔一的前侧和后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磁瓦生产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和圆形防护管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内;且圆形防护管位于圆形通孔一下方;电动升降装置一位于圆形防护管内;所述圆形防护管上设置条形滑槽;所述承重盘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一的活动端;所述承重盘由圆形底盘一和环状侧板构成;所述圆形底盘一上设置圆形安装凹槽;所述环状侧板设置环状滑槽;环状侧板外侧壁上设置滑块一;滑块一与条形滑槽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磁瓦生产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包括长方形监测板和监测尺结构;所述长方形监测板上设置条形刻度尺;所述长方形监测板上设置限位凸起和圆形凹槽二;所述监测尺结构包括“十”字形基板、电磁铁一、电磁铁二、距离传感器模块一和距离传感器模块二;所述“十”字形基板的耳板上设置“U”形开口通槽一;“U”形开口通槽一与限位凸起相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彦林,王瑞,唐春福,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市泰力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