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限位连接片的电池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078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限位连接片的电池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裸电芯、分别对称设置在裸电芯上表面左右两侧的连接片结构以及在连接片结构上侧依次向上设置的极柱、下塑胶和盖板,位于裸电芯左侧的连接片结构包括设置在裸电芯左边缘处的第一绝缘垫板和第一连接片,所述的第一连接片的左侧与第一绝缘垫板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片的右侧设置在裸电芯左侧极耳的上表面,位于裸电芯右侧的连接片结构包括设置在裸电芯右边缘处的第二绝缘垫板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的第二连接片的右侧与第二绝缘垫板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片的左侧设置在裸电芯右侧极耳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保障极耳的完整性、防止盖板与电芯接触以及提高电池安全性能等优点。安全性能等优点。安全性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限位连接片的电池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连接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限位连接片的电池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芯连接结构中,裸电芯与盖板之间有很大间隙,裸电芯与盖板之间没有限位,电池在震动时裸电芯会上下窜动,进而会扯断极耳,具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防止电池在震动时裸电芯上下窜动的电池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限位连接片的电池连接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具有限位连接片的电池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裸电芯、分别对称设置在裸电芯上表面左右两侧的连接片结构以及在连接片结构上侧依次向上设置的极柱、下塑胶和盖板,位于裸电芯左侧的连接片结构包括设置在裸电芯左边缘处的第一绝缘垫板和第一连接片,所述的第一连接片的左侧与第一绝缘垫板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片的右侧设置在裸电芯左侧极耳的上表面,位于裸电芯右侧的连接片结构包括设置在裸电芯右边缘处的第二绝缘垫板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的第二连接片的右侧与第二绝缘垫板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片的左侧设置在裸电芯右侧极耳的上表面。
[0006]所述的第一连接片由一体成型的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构成,所述的第一薄板的右侧边设有用以避开注液孔的半圆形缺口。
[0007]所述的第二连接片由一体成型的第三薄板和第四薄板构成。
[0008]所述的第二薄板在近左侧边缘处开设一个通孔或等间距开设多个通孔。
[0009]所述的第四薄板在近右侧边缘处开设一个通孔或等间距开设多个通孔。
[0010]所述的第一绝缘垫板和第二绝缘垫板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一绝缘垫板通过注塑与第一连接片的第二薄板固定,所述的第一绝缘垫板由注塑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用以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连接部构成。
[0011]所述的第一支撑部具体为设置在裸电芯左部边缘的绝缘块。
[0012]所述的第二支撑部具体为设置在第一连接片的第二薄板上表面的绝缘板。
[0013]所述的连接部分别嵌入每个通孔的内部空间中,所述的第二薄板的左侧边缘部位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凹槽内。
[0014]所述的第一薄板的宽度大于第二薄板的宽度,所述的第二薄板小于第一绝缘垫板的第一支撑部的宽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连接片,实现了裸电芯不会上下串动的技术效果,进而
能够保障极耳的完整性,防止盖板与电芯接触,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具体地,极耳是由可活动的多层金属组成的,限制裸电芯的上下移动即使得裸电芯不能移动,通过第一绝缘垫板的第二支撑部与下塑胶接触,第一支撑部与裸电芯本体接触,实现了限位,裸电芯不能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剖面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片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现有电池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现有电池连接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0023]其中:1、裸电芯,11、极耳,21、第一绝缘垫板,22、第二绝缘垫板,211、第一支撑部,212、连接部,213、第二支撑部,3、连接片结构,31、第一连接片311、第一薄板,312、第二薄板,32、第二连接片,321、第三薄板,322、第四薄板,4、盖板,5、下塑胶,6、极柱,7、普通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用以限位的连接片的电池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裸电芯1、分别对称设置在裸电芯1左右两端的结构相同的连接片结构3以及依次设置在连接片结构3上的极柱6、下塑胶5和盖板4,位于裸电芯1左端的连接片结构3包括设置在裸电芯1左侧的极耳11左侧的第一绝缘垫板21以及与第一绝缘垫板21固接的第一连接片31,位于裸电芯1右侧的连接片结构3包括设置在裸电芯1右边缘处的第二绝缘垫板22和第二连接片32,所述的第二连接片32的右侧与第二绝缘垫板22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片32的左侧设置在裸电芯1右侧极耳11的上表面。
[0027]第一连接片31由一体成型的第一薄板311和与第一薄板311左侧中部连接的第二薄板312构成,第一薄板的右侧设有半圆形缺口,第二薄板左部等间距开设多个通孔3121。
[0028]第一绝缘垫板21通过注塑固定在连接片3上,第一绝缘垫板21由注塑而成的第一支撑部211、连接部212和第二支撑部213构成,第一支撑部211为设置在裸电芯1左部边缘的绝缘块,第二支撑部213设置在连接片3的第二薄板312上表面,且位于多个通孔对应位置处,连接部212分别嵌入每个通孔的内部空间中,用以连接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3,连接部212与连接片3的厚度相同。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工作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限位连接片的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裸电芯(1)、分别对称设置在裸电芯(1)上表面左右两侧的连接片结构(3)以及在连接片结构(3)上侧依次向上设置的极柱(6)、下塑胶(5)和盖板(4),位于裸电芯(1)左侧的连接片结构(3)包括设置在裸电芯(1)左边缘处的第一绝缘垫板(21)和第一连接片(31),所述的第一连接片(31)的左侧与第一绝缘垫板(21)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片(31)的右侧设置在裸电芯(1)左侧极耳(11)的上表面,位于裸电芯(1)右侧的连接片结构(3)包括设置在裸电芯(1)右边缘处的第二绝缘垫板(22)和第二连接片(32),所述的第二连接片(32)的右侧与第二绝缘垫板(22)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片(32)的左侧设置在裸电芯(1)右侧极耳(11)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连接片的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片(31)由一体成型的第一薄板(311)和第二薄板(312)构成,所述的第一薄板(311)的右侧边设有用以避开注液孔的半圆形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连接片的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片(32)由一体成型的第三薄板(321)和第四薄板(322)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连接片的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薄板(312)在近左侧边缘处开设一个通孔或等间距开设多个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清泉赵艺惠何金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