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输送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058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及系统,其中,支架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模块和控制模块,且输送模块包括输送杆和连接件;连接件具有多个齿部,用于连接支架;连接件能相对输送杆周向转动或径向移动,在支架输送过程中,具有自适应调节支架功能,不仅能够获得稳定连接、避免支架滑脱,还能减少连接件自身加工难度;控制模块中的转轮组件与转动轴相接,用于带动转动轴以至少两种速度转动;且输送杆贯穿控制模块,并能够与转动轴相接触,以在转动轴的驱动下沿输送杆的延伸方向移动。可见,通过转动轴的转动保证了输送力的稳定性。并且,在输送过程中通过调节不同的输送速度,以精准调整支架的释放位置,降低操作风险,提高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输送装置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瘤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一旦动脉瘤发生破裂将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者可引发血管痉挛引起大范围脑梗死进而导致偏瘫和昏迷、失血性休克或严重的颅内压增高等,死亡率极高。目前针对动脉瘤的治疗方案主要有开放性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案需要打开包裹动脉瘤的人体腔体,如开颅和开胸等,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巨大的损伤,且术后恢复周期长。而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成为目前很多医学专家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案。
[000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是介入治疗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案,其主要是经皮血管穿刺,通过微导管导入血管,经辅助支架网孔将金属弹簧圈置入动脉瘤内以填塞动脉瘤,同时利用支架辅助弹簧圈防止弹簧圈脱位,从而阻止血流流入动脉瘤。不过,这种治疗方式一般难度较大,且最重要一点要求被压缩装入输送系统中的支架精准放置在靶向目标病变位置,因而对支架输送系统稳定性、支架释放的精确性提出了严格要求。
[0004]目前,市面上编织式颅内辅助支架输送装置结构大体相同,其核心部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采用摩擦套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推送,尽管摩擦套材料选择与制作工艺不同,但是通过摩擦套与导丝之间的附着力并不牢固、稳定,在受到较大阻力的时候更是会发生打滑、甚至是褶皱现象。采用摩擦套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来输送支架还受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影响,不同支撑力的支架对应的最佳输送装置摩擦套外径尺寸均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对输送系统摩擦套规格尺寸的多样性提出了更多要求。
[0005]另一种为利用支架与输送杆上的回收机构铆定的方式实现输送:如balt公司的leo+,leo+baby产品先是将回收机构上各金属薄片焊接成“机翼”状结构,然后通过粘接固定在输送杆芯丝上并与支架上的两个扩口连接实现输送。在输送过程中推送阻力全部分摊到两个扩口上,支架扩口处亦发生变形。而MicroVention公司的LVIS系列产品是将回收机构设计呈圆柱状,然后固定在输送杆上,输送过程中将推送阻力分摊到四个显影标记点上。可见,上述两款支架输送力相比摩擦套方式均大大减小,由于回收机构与输送杆永久性固定连接,故而对回收机构的同心度、内径有着严格要求,进而增加了这一零件自身加工难度以及后续装配工艺难度。一旦与输送杆固定成偏心状态,在输送过程中又无法自适应调节,将增加支架卡顿风险,造成手术无法进行。除此之外,临床上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手术过程中,主要依靠医生全程手动推送输送杆芯丝将支架送入靶向目标病变位置,严重依赖医生操作手感,则输送的精准度与医生的熟练度有着密切关系,不确定性较高。
[0006]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支架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及系统,以解决如何提高输送力、如何提高支架输送的稳定性,避免支架滑脱、如何提高输送位置的精准度以及如何提高支架在输送过程中的自适应能力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模块和控制模块;
[0009]所述输送模块包括输送杆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输送杆上,且能相对所述输送杆的径向和/或周向移动;所述连接件具有多个齿部,用于连接支架;
[0010]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转轮组件和转动轴;所述转轮组件与所述转动轴相接,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轴以至少两种速度转动;
[0011]其中,所述输送杆贯穿所述控制模块,并能够与所述转动轴相接触,以在所述转动轴的驱动下沿所述输送杆的延伸方向移动。
[0012]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连接件呈环形,具有一孔洞;所述输送杆穿过所述孔洞,以承载所述连接件;其中,所述孔洞的中心偏离所述连接件的圆心,或与所述连接件的圆心重合。
[0013]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输送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且当所述连接件的数量大于1时,各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输送杆的轴向依次连接。
[0014]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多个相连的所述连接件的总厚度范围为:1mm~3mm。
[0015]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连接件的厚度范围为:0.0254mm~0.3048mm;所述连接件的外径范围为:0.4mm~0.7mm;以及所述连接件的内径范围为:0.1mm~0.5mm。
[0016]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多个所述齿部沿所述连接件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7]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输送杆的直径沿近端至远端的方向上渐缩。
[0018]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输送模块还包括远端显影套、固定套、近端显影套、弹性件和热缩管;其中,所述远端显影套、所述固定套、所述近端显影套和所述弹性件依次套设于所述输送杆上;且所述远端显影套位于所述输送杆的远端,并与所述固定套相间隔;所述固定套靠近所述连接件的远端,所述近端显影套靠近所述连接件的近端;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近端显影件的近端;所述热缩管套设于所述弹性件的外表面。
[0019]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固定套固定于所述输送杆上,且与所述连接件相间隔;其中,所述固定套和所述近端显影套的外径均大于所述连接件的内径,且小于所述连接件的外径。
[0020]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转轮组件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行星轮和内啮齿轮;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内啮齿轮分别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且能够与所述转动轴同步转动;所述行星轮和所述内啮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轮内,且所述行星轮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转轮和所述内啮齿轮。
[0021]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一转轮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最小速度大于所述第二转轮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最小速度。
[0022]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转轮组件还包括多个导向轮,多个所述导
向轮沿所述输送杆的轴向排布,且间隔分布于所述转动轴的两侧,以支撑所述输送杆。
[0023]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壳体;所述转轮组件和所述转动轴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输送杆贯穿所述壳体。
[0024]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输送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动轴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
[0025]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壳体内具有限位槽和锁紧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输送杆的延伸方向设置,用于容置所述输送杆;所述锁紧槽与所述限位槽相间隔,且呈角度设置,用于锁紧所述输送杆。
[0026]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限位槽的横截面呈“V”字形、“U”字形或“凵”字形。
[0027]可选的,在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中,所述锁紧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输送模块包括输送杆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输送杆上,且能相对所述输送杆的径向和/或周向移动;所述连接件具有多个齿部,用于连接支架;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转轮组件和转动轴;所述转轮组件与所述转动轴相接,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轴以至少两种速度转动;其中,所述输送杆贯穿所述控制模块,并能够与所述转动轴相接触,以在所述转动轴的驱动下沿所述输送杆的延伸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环形,具有一孔洞;所述输送杆穿过所述孔洞,以承载所述连接件;其中,所述孔洞的中心偏离所述连接件的圆心,或与所述连接件的圆心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且当所述连接件的数量大于1时,各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输送杆的轴向依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总厚度范围为:1mm~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厚度范围为:0.0254mm~0.3048mm;所述连接件的外径范围为:0.4mm~0.7mm;以及所述连接件的内径范围为:0.1mm~0.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齿部沿所述连接件的周向均匀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杆的直径沿近端至远端的方向上渐缩。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块还包括远端显影套、固定套、近端显影套、弹性件和热缩管;其中,所述远端显影套、所述固定套、所述近端显影套和所述弹性件依次套设于所述输送杆上;且所述远端显影套位于所述输送杆的远端,并与所述固定套相间隔;所述固定套靠近所述连接件的远端,所述近端显影套靠近所述连接件的近端;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近端显影件的近端;所述热缩管套设于所述弹性件的外表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固定于所述输送杆上,且与所述连接件相间隔;其中,所述固定套和所述近端显影套的外径均大于所述连接件的内径,且小于所述连接件的外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组件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行星轮和内啮齿轮;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内啮齿轮分别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且能够与所述转动轴同步转动;所述行星轮和所述内啮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轮内,且所述行星轮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转轮和所述内啮齿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轮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最小速度大于所述第二转轮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最小速度。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后紧高小龙张久礼庞秋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苏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