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屏蔽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017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屏蔽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连接器,所述的屏蔽结构包括壳体Ⅰ和壳体Ⅱ,壳体Ⅰ与壳体Ⅱ可以互相对插;壳体Ⅰ与壳体Ⅱ均为金属壳体,壳体Ⅱ上具有用于容纳壳体Ⅰ插合端的腔体,定义该腔体所在的壳体为壳体Ⅱ的插合面,该壳体Ⅱ的插合面上设有至少两处开槽,开槽的长度方向沿壳体Ⅰ与壳体Ⅱ的对插方向设置;相邻两处开槽之间的插合面形成弹性接触片;壳体Ⅰ与壳体Ⅱ对插后,壳体Ⅰ的插合端插在壳体Ⅱ的腔体内且与壳体Ⅱ的插合面内壁及弹性接触片紧密接触,实现壳体Ⅰ与壳体Ⅱ之间的屏蔽。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使用屏蔽接地簧,避免了屏蔽接地簧在头座对插过程中产生的断齿、掉落以及带来的屏蔽失效、对电子设备产生二次危害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屏蔽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是一种新型屏蔽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保证电子设备的屏蔽效果,目前通用的金属框架连接器采用插合面带有屏蔽接地簧结构,使插头、插座之间实现壳体电连续性、最终实现使用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屏蔽功能。
[0003]图1、图2所示均为常用金属框架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屏蔽接地簧(图3所示)通过焊接或者粘接方式与连接器外金属壳体的内壁固定在一起。因焊接或粘接工艺均为特殊工艺,一旦工艺控制不好,连接器最终交付使用时经常出现屏蔽接地簧断齿、掉落问题,对电子设备产生较大危害:
[0004](1)、屏蔽失效,无法实现电子设备的屏蔽功能;
[0005](2)、屏蔽接地簧掉落导致电子设备产生了多余物,进而对电子设备产生二次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目前通用金属框架连接器采用屏蔽接地簧发生断齿、掉落问题,避免对电子设备产生危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屏蔽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连接器,在插座与插头对插的壳体上设置镂空的开槽结构,两个开槽之间的壳体部分形成弹性接触片,同时,在弹性接触片内壁设置金属凸条,保证头座对插后,插头插合面与插座插合面始终接触,实现屏蔽功能。
[0007]本专利技术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屏蔽结构,其包括壳体Ⅰ和壳体Ⅱ,壳体Ⅰ与壳体Ⅱ可以互相对插;壳体Ⅰ与壳体Ⅱ均为金属壳体,壳体Ⅱ上具有用于容纳壳体Ⅰ插合端的腔体,定义该腔体所在的壳体为壳体Ⅱ的插合面,该壳体Ⅱ的插合面上设有至少两处开槽,开槽的长度方向沿壳体Ⅰ与壳体Ⅱ的对插方向设置;相邻两处开槽之间的插合面形成弹性接触片;壳体Ⅰ与壳体Ⅱ对插后,壳体Ⅰ的插合端插在壳体Ⅱ的腔体内且与壳体Ⅱ的插合面内壁及弹性接触片紧密接触,实现壳体Ⅰ与壳体Ⅱ之间的屏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厚度小于壳体Ⅱ插合面的厚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接触片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金属凸条,壳体Ⅰ与壳体Ⅱ对插后,壳体Ⅰ的插合端插在壳体Ⅱ的腔体内且与壳体Ⅱ的插合面内壁及弹性接触片内壁的金属凸条紧密接触。
[001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凸条的横截面形状是由两条弧线和一条直线组成的图形,直线所在的平面为壳体Ⅰ插合端与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面,或者,金属凸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弧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或弧形与梯形相结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内壁与壳体Ⅱ插合面的内壁齐平,或者,相对于壳体

插合面内壁,弹性接触片的内壁略微靠近壳体Ⅱ腔体的外侧。
[0012]本专利技术同时提出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使用如前所述的屏蔽结构,具体地,该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设置在插头壳体内的插头绝缘部件,固定在插头绝缘部件中的插针接触件;插座包括插座壳体、设置在插座壳体内的插座绝缘部件以及固定在插座绝缘部件中的插孔接触件;所述的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均为金属壳体,插头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腔体Ⅰ,插座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腔体Ⅱ,所述的插头绝缘部件设置在腔体Ⅰ中,插座绝缘部件设置在腔体Ⅱ中;
[0013]定义腔体Ⅰ所在的壳体为插头插合面,腔体Ⅱ所在的壳体为插座插合面,所述的插座插合面上设置有至少两处开槽,开槽的长度方向沿腔体Ⅰ与腔体Ⅱ对插的方向设置,相邻两处开槽之间的插座插合面形成弹性接触片;
[0014]头座对插时,腔体Ⅰ与腔体Ⅱ进行对插;腔体Ⅰ的插头插合面插入腔体Ⅱ中并与腔体Ⅱ的插座插合面内壁及弹性接触片紧密接触,使得插头和插座之间紧密接触,实现屏蔽功能。
[0015]进一步地,在前述连接器中,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厚度小于插座插合面的厚度。
[0016]进一步地,在前述连接器中,所述弹性接触片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金属凸条,头座对插后,腔体Ⅰ的插头插合面插入腔体Ⅱ中并与腔体Ⅱ的插座插合面内壁及弹性接触片内壁的金属凸条紧密接触。
[0017]进一步地,在前述连接器中,所述金属凸条的横截面形状是由两条弧线和一条直线组成的图形,直线所在的平面为壳体Ⅰ插合端与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面,或者,金属凸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弧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或弧形与梯形相结合。
[0018]进一步地,在前述连接器中,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内壁与插座插合面的内壁齐平,或者,相对于插座插合面的内壁,弹性接触片的内壁略微靠近腔体Ⅱ的外侧。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屏蔽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连接器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20](1)本专利技术对插头和插座壳体重新设计,将插座与插头对插的腔体设计为过盈结构,并在腔体所在的壳体上设置镂空的开槽结构,两个开槽之间的壳体部分形成弹性接触片,并且在弹性接触片位置进行减薄设计,即弹性接触片的厚度小于腔体所在壳体的厚度,以使头座对插时,弹性接触片具有更大的弹性形变,保证插头和插座能够多次顺利插合,且不影响屏蔽功能。同时,在弹性接触片内壁设置金属凸条,当插头与插座对插时,插头的插合端插入插座对应的腔体中,插头插合面与插座插合面的内壁以及弹性接触片内壁的金属凸条紧密接触,使得头座对插后,插头插合面与插座插合面始终接触,从而实现屏蔽功能。
[0021](2)本专利技术不需要使用屏蔽接地簧零件,避免了屏蔽接地簧在头座对插过程中产生的断齿、掉落问题,并避免了屏蔽接地簧断齿、掉落带来的屏蔽失效、对电子设备产生二次危害的问题,为头座之间的屏蔽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0022](3)本专利技术对插头和插座的内部结构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插头和插座内部结构,只要包含和符合本专利技术屏蔽结构的连接器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23]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现有常用金属框架连接器示例一的屏蔽结构;
[0025]图2是现有常用金属框架连接器示例二的屏蔽结构;
[0026]图3是图1和图2中的屏蔽接地簧的结构示意;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图4和图5进行对插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插后的剖视图;
[0031]图8是金属凸条横截面形状示意图,其中,(a)代表金属凸条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与梯形相结合,(b)代表金属凸条横截面形状为梯形,(c)代表金属凸条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0032]【元件及符号说明】:
[0033]1‑
插头;
[0034]2‑
插座;
[003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Ⅰ和壳体Ⅱ,壳体Ⅰ与壳体Ⅱ可以互相对插;壳体Ⅰ与壳体Ⅱ均为金属壳体,壳体Ⅱ上具有用于容纳壳体Ⅰ插合端的腔体,定义该腔体所在的壳体为壳体Ⅱ的插合面,该壳体Ⅱ的插合面上设有至少两处开槽,开槽的长度方向沿壳体Ⅰ与壳体Ⅱ的对插方向设置;相邻两处开槽之间的插合面形成弹性接触片;壳体Ⅰ与壳体Ⅱ对插后,壳体Ⅰ的插合端插在壳体Ⅱ的腔体内且与壳体Ⅱ的插合面内壁及弹性接触片紧密接触,实现壳体Ⅰ与壳体Ⅱ之间的屏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接触片的厚度小于壳体Ⅱ插合面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接触片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金属凸条,壳体Ⅰ与壳体Ⅱ对插后,壳体Ⅰ的插合端插在壳体Ⅱ的腔体内且与壳体Ⅱ的插合面内壁及弹性接触片内壁的金属凸条紧密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凸条的横截面形状是由两条弧线和一条直线组成的图形,直线所在的平面为壳体Ⅰ插合端与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面,或者,金属凸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弧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或弧形与梯形相结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接触片的内壁与壳体Ⅱ插合面的内壁齐平,或者,相对于壳体Ⅱ插合面内壁,弹性接触片的内壁略微靠近壳体Ⅱ腔体的外侧。6.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3)、设置在插头壳体内的插头绝缘部件,固定在插头绝缘部件中的插针接触件(4);插座包括插座壳体(5)、设置在插座壳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