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管式抽油泵分段压力测试装置,包括泵上管路、抽油泵筒体与抽油泵柱塞,其特征是:所述泵上管路与抽油泵筒体之间固设有泵上试压装置,泵上试压装置中的阀座上设有试压座封球,试压座封球分隔泵上管路与抽油泵之间的管路,从而通过加压判断故障部位。阀座内孔能够保证柱塞顺利通过,因此能够适用于多规格的整筒泵,适用面广泛,锥形导面能够引导柱塞通过,避免柱塞与阀座因发生碰撞而互相损伤,保护密封面。阀座采用耐腐蚀性强,硬度较高的材质,防止长时间浸泡在原油中发生腐蚀失效,也防止井中普通落物,杂质,杆柱运动发生的碰撞破坏失效。通过试压座封球分隔泵上油路与抽油泵,从而使检修井作业更为便捷,更具有针对性。针对性。针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式抽油泵分段压力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抽油泵的领域,具体涉及管式抽油泵分段压力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普通管式抽油泵是原油有杆采油系统中最常用的设备,它安装在油管路最底端,距离地面数千米,与数百根油管路在底下组成全封闭的管路系统。整个管路在井下承受着原油液体载荷,油液腐蚀、沙砾杂质磨损,运动载荷等多重作用。年深日久,管路密封性降低,抽油泵效降低甚至不出油故障。当管路系统出现故障时,需要启泵检修,该作业工程繁复,为了便于查出故障部位(泵上油管路泄露还是抽油泵泄露),设计该泵上试压装置,使检修井作业更便捷,更具有针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管式抽油泵分段压力测试装置,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泵上管路、抽油泵筒体与抽油泵柱塞,其特征是:所述泵上管路与抽油泵筒体之间固设有泵上试压装置,泵上试压装置中的阀座上设有试压座封球,试压座封球分隔泵上管路与抽油泵之间的管路,从而通过加压判断故障部位。
[0005]优选方案中,阀座两端设有上接箍与下接箍,上接箍端部与泵上管路螺纹连接,下接箍与抽油泵筒体螺纹连接。
[0006]优选方案中,下接箍与上接箍螺纹连接,阀座通过上接箍固定在下接箍内。
[0007]优选方案中,下接箍内设有第一锥形导面,上接箍内设有第二锥形导面,第一锥形导面和第二锥形导面用于引导抽油泵柱塞。
[0008]优选方案中,在管路发生故障系统泄漏时,将试压座封球投入井中,以使试压座封球抵靠在阀座上,从而分隔泵上管路与抽油泵筒体和抽油泵柱塞之间的管路,再次打压后,如泄漏情况消失,则是抽油泵泄漏,反之则是泵上管路泄漏。
[0009]优选方案中,阀座的内径大于抽油泵柱塞的外径,试压座封球的直径大于阀座的内径。
[0010]优选方案中,阀座为耐腐蚀性强、硬度高的材质。
[0011]本技术提供了管式抽油泵分段压力测试装置,阀座内孔能够保证柱塞顺利通过,因此能够适用于多规格的整筒泵,适用面广泛,锥形导面能够引导柱塞通过,避免柱塞与阀座因发生碰撞而互相损伤,保护密封面。阀座采用耐腐蚀性强,硬度较高的材质,防止长时间浸泡在原油中发生腐蚀失效,也防止井中普通落物,杂质,杆柱运动发生的碰撞破坏失效。通过试压座封球分隔泵上油路与抽油泵,从而使检修井作业更为便捷,更具有针对性。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图;
[0014]图2是本技术泵上试压装置正剖视图;
[0015]图中:泵上管路1;泵上试压装置2;上接箍201;下接箍202;阀座203;第一锥形导面204;第二锥形导面205;试压座封球3;抽油泵筒体4;抽油泵柱塞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2所示,管式抽油泵分段压力测试装置,包括泵上管路1、抽油泵筒体4与抽油泵柱塞5,其特征是:所述泵上管路1与抽油泵筒体4之间固设有泵上试压装置2,泵上试压装置2中的阀座203上设有试压座封球3,试压座封球3分隔泵上管路1与抽油泵之间的管路,从而通过加压判断故障部位。由此结构,在管路发生故障泄漏后,可将试压座封球3投入到管路中,试压座封球3抵靠在阀座203上密封,从而分隔泵上管路1与抽油泵,在继续加压后,查看泄漏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泄漏部位在于泵上管路1,如果不存在则泄漏部位在于抽油泵,从而可以更为具有针对性的对泄漏部位进行检修维护,大大提高维护检修效率。
[0018]优选方案中,阀座203两端设有上接箍201与下接箍202,上接箍201端部与泵上管路1螺纹连接,下接箍202与抽油泵筒体4螺纹连接。由此结构,螺纹连接安装拆卸简单方便。
[0019]优选方案中,下接箍202与上接箍201螺纹连接,阀座203通过上接箍201固定在下接箍202内。由此结构,阀座203通过上接箍201压紧在下接箍202之间,安装拆卸简单方便。
[0020]优选方案中,下接箍202内设有第一锥形导面204,上接箍201内设有第二锥形导面205,第一锥形导面204和第二锥形导面205用于引导抽油泵柱塞5。由此结构,无论是抽油泵柱塞5随杆下放还是上提时,都能起到引导作用,避免抽油泵柱塞5与阀座203因发生碰撞而互相损伤,保护密封面。
[0021]优选方案中,在管路发生故障系统泄漏时,将试压座封球3投入井中,以使试压座封球3抵靠在阀座203上,从而分隔泵上管路1与抽油泵筒体4和抽油泵柱塞5之间的管路,再次打压后,如泄漏情况消失,则是抽油泵泄漏,反之则是泵上管路1泄漏。
[0022]优选方案中,阀座203的内径大于抽油泵柱塞5的外径,试压座封球3的直径大于阀座203的内径。由此结构,阀座203内孔尺寸可达到Φ47mm,可使Φ32、Φ38、Φ44的柱塞顺利通过,因此可以使用在规格为Φ32、Φ38、Φ44的普通整筒泵中通用,适用面广泛。
[0023]优选方案中,阀座203为耐腐蚀性强、硬度高的材质。由此结构,防止长时间浸泡在原油中发生腐蚀失效,也防止井中普通落物,杂质,杆柱运动发生的碰撞破坏失效。
[0024]实施例2
[0025]如图1~2所示,结合实施例1进一步说明:上接箍201和下接箍202连接,并将阀座203压紧,然后整体安装在抽油泵上部,随抽油泵一起下到井下固定位置,泵上试压装置2上部连接油管直至地面。抽油泵在井下开始正常工作 。当地面工图发现管路故障,怀疑是系统泄露,需要将管路启出检修时,利用泵上试压装置2进行分段试压,判断是抽油泵设备泄露还是泵上油管1泄露。
[0026]首先将抽油泵柱塞5随抽油杆启出地面,然后将试压座封球3从地面投入井中,试
压座封球3在顺着油管路,在油液中慢慢沉没,直至试压座封球3到阀座203上,此时抽油泵以上的管路密封住,在井口向管内打压,若此时,工图显示仍有泄露,则可判定为泵上管路1故障;若此时泄露情况消失,则可判定为抽油泵设备故障。由此可针对故障部位进行更新。
[0027]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管式抽油泵分段压力测试装置,包括泵上管路(1)、抽油泵筒体(4)与抽油泵柱塞(5),其特征是:所述泵上管路(1)与抽油泵筒体(4)之间固设有泵上试压装置(2),泵上试压装置(2)中的阀座(203)上设有试压座封球(3),试压座封球(3)分隔泵上管路(1)与抽油泵之间的管路,从而通过加压判断故障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管式抽油泵分段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是:阀座(203)两端设有上接箍(201)与下接箍(202),上接箍(201)端部与泵上管路(1)螺纹连接,下接箍(202)与抽油泵筒体(4)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管式抽油泵分段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是:下接箍(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圆,唐裔振,屈代容,徐士文,曹伟,刘晓俐,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