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桂瑞芳专利>正文

可防止外界环境中病毒穿透的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963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防止外界环境中病毒穿透的防护服,涉及医用防护服技术领域,包括防护件上装;所述防护件上装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护件领口,防护件领口外侧位置设置有魔术贴,防护件领口通过魔术贴与盔件内侧的下方内侧位置相粘接。将防护件领口通过魔术贴与盔件内部下方位置相粘接,避免病毒通过盔件与防护件上装上方的间隙进入到穿戴人员的面部位置感染穿戴人员,调节盔件的位置,使其盔件前端的透明镜位于穿戴人员面部的前端位置,穿戴人员可通过盔件的透明镜对环境位置进行观察。解决了防护服无法对穿戴人员面部进行全方位防护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防止外界环境中病毒穿透的防护服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防护服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可防止外界环境中病毒穿透的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防护服种类包括消防防护服、工业用防护服、医疗款防护服、军用防护服和特殊人群使用防护服,防护服主要应用于消防、军工、船舶、石油、化工、喷漆、清洗消毒、实验室等行业与部门,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使用方便,可避免医护人员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0003]类似于目前医用防护服还存在以下不足:
[0004]目前的医用防护服多数采用一次性的使用方式,一次性材料降解慢,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在使用时,外界环境中的病毒随空气气流牵引进入到防护服与患者穿戴的位置,进而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在穿戴防护服隔绝病毒的时候,防护服无法对穿戴人员面部进行全方位防护,因此存在极大的危险性。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可防止外界环境中病毒穿透的防护服,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可防止外界环境中病毒穿透的防护服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可防止外界环境中病毒穿透的防护服,包括防护件上装;所述防护件上装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护件领口,且防护件上装下端位置设置有对接环,对接环的内侧设置有魔术贴,防护件上装前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矩形形状的防护板,防护件上装下端位置通过对接环的配合与防护件下装上端位置相粘接,防护件下装的下端位置套接有防护鞋,防护件上装的后端下方中间位置开设有风道,风道内部后端位置设置有排扇,防护件领口外侧位置设置有魔术贴,防护件领口通过魔术贴与盔件内侧的下方内侧位置相粘接。
[0008]可选的,所述防护件上装左右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护肩,两个护肩分别与一个防护袖子后端位置相连接,每个防护袖子前端位置为W形状的波纹设计,每个防护袖子前端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对接筒A。
[0009]可选的,所述对接筒A前端位置与防护手套后端位置相插接,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0010]可选的,所述盔件的前端中间位置开设有长方形形状的凹槽,且盔件的长方形凹槽内固定连接有长方形形状的透明镜,盔件后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形对接孔。
[0011]可选的,所述防护件上装后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供养仓,供养仓内部位置设置有氧气瓶,供养仓的上端位置设置有L形状的对接管,对接管的前端位置固定连接在盔件后端
中间位置的圆形对接孔内部,对接管与供养仓内部设置的氧气瓶相对接。
[0012]可选的,所述排扇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辅助扇,辅助扇与排扇为串联连接,排扇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方形形状的输送管,输送管底部后方位置开设有矩形风槽。
[0013]可选的,所述输送管的内部设置有三个三角形状的限制件,三个限制件呈上下交错分布,每个限制件后端的垂直面设置有吸附绵。
[0014]可选的,所述输送管内部后方位置固定连接有三角挡板,三角挡板位于三个限制件的正后方位置,且三角挡板位于输送管矩形风槽的正上方位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将防护件上装穿戴至医护人员上身位置,再分别将两个防护袖子分别固定到两个护肩前端位置,根据医护人员的臂长,通过防护袖子的W形状波纹设计来调整防护袖子的长度,适用于穿戴人员不同臂长的调整,下一步将两个防护手套分别对接两个对接筒A,再由螺栓对其连接位置进行固定,避免防护手套出现脱落的情况发生,介于上述步骤,本专利技术中防护服的各个部件均为拆分式,若是其中一种组件受到损坏的时候,即可进行及时更换,减小材料的浪费,提高防护服配件的多次利用率。
[0017]穿戴人员需将盔件佩戴到头部位置,再将防护件领口通过魔术贴与盔件内部下方位置相粘接,避免病毒通过盔件与防护件上装上方的间隙进入到穿戴人员的面部位置感染穿戴人员,调节盔件的位置,使其盔件前端的透明镜位于穿戴人员面部的前端位置,穿戴人员可通过盔件的透明镜对环境位置进行观察,避免了传统单独佩戴护目镜,病毒通过便于位置与穿戴人员面部位置接触,进而对穿戴人员面部位置做到了全方位的防护,在穿戴人员穿戴之后,将供养仓加装到防护件上装后端位置,再将对接管固定连接在盔件后端中间位置的圆形对接孔内部,打开供养仓内的氧气瓶,通过对接管对盔件内部进行供养步骤,避免了传统供养方式靠前的情况,影响到穿戴人员的视野查看,以及干涉穿戴人员头部下移旋转出现限制的情况。
[0018]由于辅助扇与排扇为串联连接,在启动排扇的同时辅助扇同步进行打开,将排扇整体加装到风道后端位置,当启动排扇,排扇将防护件上装内部位置的热风排出到防护件上装外部时,通过排扇的正向转动,将防护件上装内部热量进行吸附排送到输送管内,再由输送管通过输送管底部后方位置开设的矩形风槽将热风进行排除到外端,在热风在输送管内部向后输送的时候,结合限制件的三角形设计,输送管的热风向后输送将会接触到三个限制件的斜面位置,使其输送管内输送的热风不存在干涉的情况。
[0019]此外,排扇在进行反向转动的时候,排扇产生的风力将输送管外端的空气通过输送管矩形风槽吸入到输送管的内部引送到防护件上装内部对穿戴人员进行降温处理,并且进入到输送管的风力经过三个限制件的时候,将首先与三个限制件垂直面设置的吸附绵相接触,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以及病毒进行隔绝,避免进入到防护件上装的内部。
附图说明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左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侧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防护件上装整体与防护袖子整体组合主视结构示意
图;
[0024]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防护件上装整体与防护袖子整体组合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防护件上装整体与防护袖子整体组合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排扇整体半剖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排扇整体半剖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盔件与供养仓装配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盔件与供养仓装配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31]1、防护件上装;101、防护件领口;102、护肩;103、风道;104、对接环;105、防护板;2、防护袖子;201、对接筒A;3、防护手套;4、防护件下装;5、防护鞋;6、盔件;7、供养仓;701、对接管;8、排扇;801、辅助扇;802、输送管;803、限制件;804、三角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防止外界环境中病毒穿透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件上装(1);所述防护件上装(1)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护件领口(101),且防护件上装(1)下端位置设置有对接环(104),对接环(104)的内侧设置有魔术贴,防护件上装(1)前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矩形形状的防护板(105),防护件上装(1)下端位置通过对接环(104)的配合与防护件下装(4)上端位置相粘接,防护件下装(4)的下端位置套接有防护鞋(5),防护件上装(1)的后端下方中间位置开设有风道(103),风道(103)内部后端位置设置有排扇(8),防护件领口(101)外侧位置设置有魔术贴,防护件领口(101)通过魔术贴与盔件(6)内侧的下方内侧位置相粘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防止外界环境中病毒穿透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上装(1)左右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护肩(102),两个护肩(102)分别与一个防护袖子(2)后端位置相连接,每个防护袖子(2)前端位置为W形状的波纹设计,每个防护袖子(2)前端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对接筒A(201)。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防止外界环境中病毒穿透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筒A(201)前端位置与防护手套(3)后端位置相插接,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防止外界环境中病毒穿透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盔件(6)的前端中间位置开设有长方形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瑞芳
申请(专利权)人:桂瑞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