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车厢智能温度感知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899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车厢智能温度感知控制方法,涉及车厢温度控制技术领域,获取改变图像与九宫格坐标图谱的交叉宫格,根据多组宫格,对整体图像的中心点以及中心点坐标进行确定,并将中心点以及中心点坐标设定为待处理点,根据待处理点的点值坐标,对车厢内部的冷气喷射口的喷射方向进行改变,使冷气喷射口的喷射方向与待处理点对齐,对整个车厢的整体温度进行控制,在车辆进行上下货处理时,根据车厢内部的货物状态,对车厢内部的温度调节点进行改变,通过改变对应的温度调节点,使车厢内部货物的整体受热温度均处于同一恒定状态,不仅提升车厢的整体温度的控制效果,还可保障车厢内部货物均匀受温,保障货物的整体新鲜度。鲜度。鲜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车厢智能温度感知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厢温度控制
,具体是基于物联网的车厢智能温度感知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冷链运输是指在运输全过程中,无论是装卸搬运、变更运输方式、更换包装设备等环节,都使所运输货物始终保持一定温度的运输,冷链运输过程中,需对应的冷链运输车辆进行运输处理。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09883572B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藏车环境温度的动态预警方法,包括步骤:S1:设置温度动态预警系统;S2: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车厢的温度数据并发送给控制中心;S3:控制中心形成环境温度矩阵;S4:计算预测环境温度;S5:计算环境温度改变速率;S6:计算环境温度动态临界点的上限值和下限值;S7:设置专家预警域;S8:动态更新专家预警域;S9:设置低温报警阈、正常阈和高温报警阈;S10:判断是否发出异常温度预警,当需要发出异常温度预警时,控制中心向对应车载端发送报警指令;S11:报警装置报警。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冷藏车环境温度的动态预警方法,增强了冷藏车远程环境信息的感知和监控,实现安全、高效和智能的冷藏物流。
[0004]在进行冷链运输过程中,需内部的智能温度感知控制系统对冷链车厢内部的冷链温度进行控制,在控制过程中,整个车厢的温度喷射口处于恒定不变状态,当车厢进行上下货处理时,部分区域可能不存在对应的货物,故,整个车厢在进行运输时,部分货物会因受温不均出现变质或损坏情况,从而造成货物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车厢智能温度感知控制方法,用于解决整个车厢的温度喷射口处于恒定不变状态,当车厢进行上下货处理时,部分区域货物受温不均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基于物联网的车厢智能温度感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装货完毕后,运输之前,通过车厢内部的高清探头,对整个车厢的整体图像以及车厢温度进行获取,并将所获取的图像设定为待处理图像,将车厢温度设定为待处理温度;S2、将待处理图像按照九宫格分割的方式,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九组微图像,并通过九宫格坐标图谱,获取每组微图像的中心点,并对中心点的坐标进行确定;S3、提取待处理温度,并将待处理温度标记为WD,将待处理温度WD与预设温度参数CS进行比对,当待处理温度WD与预设温度参数CS不等时,将车厢的整体温度调节至对应的预设温度参数CS;S4、对车辆的整体重量进行监测,当整车重量参数进行改变时,对车内的改变图像
进行再次获取,并将改变图像与九宫格坐标图谱进行比对,获取改变图像与九宫格坐标图谱的交叉宫格,根据多组宫格,对整体图像的中心点以及中心点坐标进行确定得到对应的待处理点;S5、根据待处理点的点值坐标,对车厢内部的冷气喷射口的喷射方向进行改变,使冷气喷射口的喷射方向与待处理点对齐,对待处理点进行冷气喷射,对整个车厢的整体温度进行控制。
[0007]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车厢的整体图像为初始图像,初始图像则是上货完毕后,未进行下货时的整体图像。
[0008]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对中心点的坐标进行确定的具体步骤为:S21、将待处理图像与坐标图谱进行合并,获取每组微图像的四周斜角的点值坐标,并将四周斜角的点值坐标依次标记为A(X1、Y1)、B(X2、Y2)、C(X3、Y3)以及D(X4、Y4);S22、提取对应的对角点A以及D,并对斜向对角点进行再处理,采用得到AD之间趋势方程Y=K1X+H1,再对对角点B以及C进行再处理,得到BC之间的趋势方程Y=K2X+H2;S23、将AD以及BC之间的两组趋势方程进行合并处理,得到交叉点JC,并获取趋势交叉点JC的坐标参数,将趋势交叉点JC(X1,Y1)设定为中心点,交叉点JC如图2所示;S24、对每组微图像依次获取对应的中心点,并将中心点标记为JCi(X
i
,Y
i
),其中i 代表不同的中心点,其中i为正整数。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对整体图像的中心点以及中心点坐标进行确定的方式为:S41、获取改变图像与九宫格坐标图谱的交叉宫格,并将交叉宫格标记为待处理宫格;S42、获取待处理宫格的中心点,并将相邻的中心点进行连线处理,得到对应的多边形图案,其中:S421、多边形图案为三角形图案时,获取三角形最长边的两点,并获取对应两点的点值坐标,将两点分别标记为D1(X5、Y5),D2(X6、Y6),通过两点的坐标获取中心点的坐标,采用得到中心点ZX的坐标(X7,Y7),再获取对应三角形图案的另一组点值坐标DZ(X8,Y8),通过中心点ZX的坐标(X7,Y7)以及点值坐标DZ(X8,Y8)获取又一组中心点坐标ZXD1(X9,Y9),并将此中心点坐标ZXD1(X9,Y9)设定为待处理点;S422、多边形图案为四边形图案时,获取四边形图案的对角点D3(X10,Y10)以及D4(X11,Y11),通过对角点D3(X10,Y10)以及D4(X11,Y11)得到两点之间的趋势方程Y=K3X+H3,再获取另外两组对角点的趋势方程Y=K4X+H4,通过两组趋势方程Y=K3X+H3以及Y=K4X+H4得到线性交叉点D5(X12,Y12),将此线性交叉点D5(X12,Y12)设定为待处理点;S423、多边形图案为五边形图案时,五边形图案覆盖中心宫格区域,则直接获取中心宫格的中心点D6,并对中心点D6的中心坐标参数进行获取,将中心点D6(X13,Y13)设定为待处理点。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车厢内部的高清探头,对整个车厢的
整体图像以及车厢温度进行获取,并将所获取的图像设定为待处理图像,将车厢温度设定为待处理温度,将待处理图像按照九宫格分割的方式,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九组微图像,并通过九宫格坐标图谱,获取每组微图像的中心点,并对中心点的坐标进行确定,提取待处理温度,并将待处理温度标记为WD,将待处理温度WD与预设温度参数CS进行比对,当待处理温度WD与预设温度参数CS不等时,将车厢的整体温度调节至对应的预设温度参数CS,对车辆的整体重量进行监测,当整车重量参数进行改变时,对车内的改变图像进行再次获取,并将改变图像与九宫格坐标图谱进行比对,获取改变图像与九宫格坐标图谱的交叉宫格,根据多组宫格,对整体图像的中心点以及中心点坐标进行确定,并将中心点以及中心点坐标设定为待处理点,根据待处理点的点值坐标,对车厢内部的冷气喷射口的喷射方向进行改变,使冷气喷射口的喷射方向与待处理点对齐,对待处理点进行冷气喷射,对整个车厢的整体温度进行控制,在车辆进行上下货处理时,根据车厢内部的货物状态,对车厢内部的温度调节点进行改变,通过改变对应的温度调节点,使车厢内部货物的整体受热温度均处于同一恒定状态,不仅提升车厢的整体温度的控制效果,还可保障车厢内部货物均匀受温,保障货物的整体新鲜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割图像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边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网的车厢智能温度感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装货完毕后,运输之前,通过车厢内部的高清探头,对整个车厢的整体图像以及车厢温度进行获取,并将所获取的图像设定为待处理图像,将车厢温度设定为待处理温度;S2、将待处理图像按照九宫格分割的方式,使待处理图像分割为九组微图像,并通过九宫格坐标图谱,获取每组微图像的中心点,并对中心点的坐标进行确定;S3、提取待处理温度,并将待处理温度标记为WD,将待处理温度WD与预设温度参数CS进行比对,当待处理温度WD与预设温度参数CS不等时,将车厢的整体温度调节至对应的预设温度参数CS;S4、对车辆的整体重量进行监测,当整车重量参数进行改变时,对车内的改变图像进行再次获取,并将改变图像与九宫格坐标图谱进行比对,获取改变图像与九宫格坐标图谱的交叉宫格,根据多组宫格,对整体图像的中心点以及中心点坐标进行确定得到对应的待处理点;S5、根据待处理点的点值坐标,对车厢内部的冷气喷射口的喷射方向进行改变,使冷气喷射口的喷射方向与待处理点对齐,对待处理点进行冷气喷射,对整个车厢的整体温度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车厢智能温度感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车厢的整体图像为初始图像,初始图像则是上货完毕后,未进行下货时的车厢内部完整图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车厢智能温度感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对中心点的坐标进行确定的具体步骤为:S21、将待处理图像与坐标图谱进行合并,获取每组微图像的四周斜角的点值坐标,并将四周斜角的点值坐标依次标记为A(X1、Y1)、B(X2、Y2)、C(X3、Y3)以及D(X4、Y4);S22、提取对应的对角点A以及D,并对斜向对角点进行再处理,采用得到AD之间趋势方程Y=K1X+H1,再对对角点B以及C进行再处理,得到BC之间的趋势方程Y=K2X+H2;S23、将AD以及BC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洁
申请(专利权)人:智能网联汽车山东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