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8971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端盖组件,包括:端盖,设有第一通孔;电极引出件,包括连接板以及凸出于连接板表面的极柱端子,极柱端子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孔,连接板位于端盖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其中,电极引出件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板背离端盖的一侧设有焊接区,焊接区用于连接电极组件的极耳。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将连接板以及极柱端子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增加极柱与极耳的接触面积,扩大极柱端子与连接板的过流面积,减小内阻,降低温升,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电池可以包括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和二次碱性锌锰电池等。
[0003]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如何电池的性能的提升方面。如何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以及提高电池的安装效率也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能够解决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以及提高电池的效率。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盖组件,包括:端盖,设有第一通孔;电极引出件,包括连接板以及凸出于连接板表面的极柱端子,极柱端子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孔,连接板位于端盖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其中,电极引出件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板背离端盖的一侧设有焊接区,焊接区用于连接电极组件的极耳。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将连接板以及极柱端子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增加极柱与极耳的接触面积,扩大极柱端子与连接板的过流面积,减小内阻,降低温升,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并且,上述的结构,在连接板上设置焊接区,将连接板与极耳连接,提升连接稳定性。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柱端子包括沿端盖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主体以及沿主体径向凸出于主体的周侧面的第一凸部,第一凸部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孔。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凸部减小极柱端子与端盖之间活动的空隙,提升极柱端子的稳定性。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部环绕主体一周。
[0009]端盖组件还包括至少部分环绕第一凸部的外周设置的密封件,密封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孔。上述的技术方案,设置密封件实现极柱端子与端盖的绝缘。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组件还包括:端子板,设于端盖的背离连接板的一侧并连接于极柱端子;绝缘件,环绕极柱端子设置,绝缘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端子板和端盖之间。
[0011]通过设置端子板对极柱端子进行固定,并且设置绝缘件实现极柱端子与端盖之间的绝缘,防止电池单体的电能泄漏。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端子板包括凸出于第二通孔孔壁的环形的第一卡接部,极柱端子还包括沿主体外周面凸出的环形的第二凸部,第二凸部与第一凸部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第一凸部以及第二凸部之间。
[0013]通过设置第一卡接部以及第二凸部,将极柱端子与端子板之间卡接连接,提升了
端子板与极柱端子之间的过流面积,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包括本体以及阻挡部,本体的至少部分设于端子板以及端盖之间,阻挡部凸出于本体的背离端子板的一侧、伸入第一通孔并设于端盖与极柱端子之间。
[0015]通过设置阻挡部伸入第一通孔并设于端盖与极柱端子之间,提升了端子板与极柱端子之间的绝缘性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部沿第一通孔轴向延伸并与密封件抵接。上述的机构,进一步的增强端盖与极柱端子之间的阻隔,提升了绝缘的效果。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包括设于极柱端子与端盖之间的密封部以及环绕密封部外周的连接部,连接部的至少部分设于端盖与连接板之间。上述的结构,将连接部设于端盖与连接板之间,实现了端盖与连接板之间的绝缘。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的一侧沿端盖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延伸以形成延伸部。设置延伸部,增大极耳焊接的面积,提升连接的效率以及稳定性。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上设有第一减重部,第一减重部的厚度小于连接板的厚度。设置第一减重部,有效降低延伸部的重量,提升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的边缘内凹以形成第二减重部。上述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减重部与极柱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H1满足,H1≥2mm。通过设置第二减重部与极柱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范围,保证连接板过流面积的同时,降低电极引出件整体的重量,提升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的边缘内凹以形成第三减重部。上述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减重部与极柱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H2满足,H2≥2mm。通过设置第三减重部与极柱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范围,保证连接板过流面积的同时,降低电极引出件整体的重量,提升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端盖的宽度方向,连接板的延伸长度L1、第三减重部的延伸长度L2以及焊接区的延伸长度L3满足关系:L2≤L1

2(L3+3),其中,L1、L2以及L3的计算单位为毫米。上述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连接板上的焊接区的焊接面积,同时,降低连接板的重量,达到合理降重,提升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的技术效果。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组件还包括绝缘板,绝缘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极柱端子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三通孔,且绝缘板设于端盖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且绝缘板的至少部分设于连接板以及端盖之间。通过设置绝缘板,实现端盖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绝缘效果。
[0026]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端盖组件。
[0027]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
[0028]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0029]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30]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3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的电池单体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的端盖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的电极引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出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圆框A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出件的仰视图;图10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出件的仰视图;图13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在附图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33]附图标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301),设有第一通孔(303);电极引出件(302),包括连接板(304)以及凸出于所述连接板(304)表面的极柱端子(305),所述极柱端子(305)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03),所述连接板(304)位于所述端盖(301)朝向电极组件(11)的一侧,其中,所述电极引出件(30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板(304)背离所述端盖(301)的一侧设有焊接区(316),所述焊接区(316)用于连接所述电极组件(11)的极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端子(305)包括沿所述端盖(30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主体(306),以及沿所述主体(306) 的径向凸出于所述主体(306)的周侧面的第一凸部(307),所述第一凸部(307)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307)环绕所述主体(306)一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30)还包括至少部分环绕所述第一凸部(307)的外周设置的密封件(308),所述密封件(308)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30)还包括:端子板(309),设于所述端盖(301)的背离所述连接板(304)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极柱端子(305);绝缘件(310),环绕所述极柱端子(305)设置,所述绝缘件(310)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端子板(309)和所述端盖(301)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板(309)上设有第二通孔(311),所述端子板(309)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二通孔(311)孔壁的环形的第一卡接部(312),所述极柱端子(305)还包括沿所述主体(306)外周面凸出的环形的第二凸部(313),所述第二凸部(313)与所述第一凸部(307)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312)卡接于所述第一凸部(307)以及所述第二凸部(313)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310)包括本体(314)以及阻挡部(315),所述本体(314)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端子板(309)以及所述端盖(301)之间,所述阻挡部(315)凸出于所述本体(314)的背离所述端子板(309)的一侧、伸入所述第一通孔(303)并设于所述端盖(301)与所述极柱端子(305)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勇锋李全坤周文林刘文忠王利钦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