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蛏类硬壳新品种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8776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蛏类硬壳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贝壳硬度性状的遗传力评估:利用构建的多个蛏类同胞家系,对贝壳硬度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进行估算和评价;b、亲本筛选:利用电子硬度计优选高贝壳硬度个体作为核心群体;c、人工催产;d、子代培育;e、品系纯化,以d步骤的硬壳新品系G1作为亲本,重复c、d步骤若干次,获得遗传性能稳定的硬壳新品种。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蛏类贝壳薄脆易破损而引起采收运输难、死亡率高的产业难题,培育获得兼具贝壳硬度高、生长优势明显的蛏类硬壳新品种,大幅提高耐采收和耐运储能力,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蛏类硬壳新品种选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遗传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蛏类硬壳新品种选育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蛏类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 (Veneroida)。常见养殖种类包括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大竹蛏(Solengrandis)、长竹蛏(Solen strictus)、尖刀蛏(Cullellum scalprum)、、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等,其肉味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健康食品,出肉率高达60%左右,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以缢蛏为代表的蛏类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升级,年产量85万吨以上。然而,蛏类优良品种研发却起步较晚,目前育种目标主要集中在快速生长、抗逆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如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品种登记号GS

01

013

2017)、“甬乐1 号”(品种登记号GS

01

004

2020)等,未见针对蛏类品质提升的品种报道。
[0003]与牡蛎、贻贝、蛤类、蚶类等多数贝类不同,蛏类贝壳薄脆,平均厚度仅 0.67mm,是普通贝类的1/3

1/5,且呈现半闭合状态,极易遭受敌害生物捕食以及其他生物活动的影响。在人工育苗过程中,大规格苗种薄脆的贝壳给洗苗、分苗、播苗等中间培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造成了较大损耗;在养殖生产中,采捕、运输等环节也会引起贝壳不同程度的破损(近10%),造成伤亡增加和售价降低,最终导致养殖产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蛏类贝壳薄脆的特性也不利于机械化采收的发展,制约了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因此,培育贝壳硬度高、抗压能力强的新品种对于蛏类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利技术者针对蛏类贝壳硬度性状的前期研究表明,该性状属于遗传学定义上的数量性状,且与生长性状呈弱相关关系;进一步遗传学剖析发现,该性状遗传力为中等强度遗传力,该结果为本专利技术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蛏类贝壳薄脆易损伤引起的采收、运输困难问题,提供一种硬壳新品种的制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蛏类硬壳新品种,从根本上缓解蛏类采捕、运输过程中破损率高的问题,从而大幅提高其产值和效益,为蛏类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005]我国主要养殖经济贝类如牡蛎、扇贝、蛤仔、贻贝等皆具有坚硬的、完全闭合的双壳保护其软体部,而蛏类因壳质薄脆而极易遭受外界物理损伤,最终导致其死亡,造成间接减产和效益降低。因此,培育出蛏类硬壳新品种,提高贝壳硬度成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创新点。
[0006]本专利技术的蛏类硬壳新品种选育方法的建立及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a、贝壳硬度性状的遗传力评估:构建全同胞家系,对蛏类生长性状、贝壳硬度性状遗传力做出评估;
[0008]b、亲本筛选:在蛏类繁殖季节,收集一定区域的优质种质资源作为硬壳亲本基础
群,利用材料力学电子硬度计筛选高贝壳硬度个体作为选育群体;
[0009]c、人工催产:以b步骤中选育群体为亲本,于傍晚将亲贝清洗消毒后置于通风避光处阴干2

4h,采用斧足注射5

羟色胺和流水刺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工催产;
[0010]d、子代培育:以c步骤中亲本作为繁殖群体,以a步骤中遗传力评估结果为依据,按照常规贝类育苗的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高贝壳硬度的新品系 G1代苗种;
[0011]e、品系纯化:以d步骤的硬壳新品系G1成体作为亲本,重复c、d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获得遗传性能稳定的蛏类硬壳新品种。
[0012]所述a步骤遗传力评估是通过巢式设计构建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利用 ASReml遗传评估软件,对硬壳新品系蛏类个体的壳高、壳长、壳宽、总重、贝壳硬度等性状计算其BLUP育种值和遗传力。
[0013]所述的b步骤中电子硬度计为经过专利技术者优化调整并应用于蛏类贝壳硬度性状精准测量的机械装置。具体步骤为选择200粒个体,利用电子硬度计测定所有个体贝壳硬度,并对200个个体硬度值进行排序,截头法确定选育该群体的恒压值。修改电子硬度计测试模式,改用该恒压值进行亲本筛选,淘汰压碎的个体,保留贝壳硬度大于该恒压值的个体作为选育群体。
[0014]所述的c步骤注射5

羟色胺方式为随机从选育群体中选取50~100粒亲贝,用注射器向蛏类斧足注射0.02~0.04mmol/L的5

羟色胺0.1~0.2mL。
[0015]所述e步骤品系纯化过程若干次优选为3

4次,所述的若干代优选为2

3 代。
[0016]本专利技术根据蛏类贝壳硬度性状具有稳定遗传的特性,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通过遗传力评估、亲本筛选、人工催产、品系纯化等技术手段获得蛏类硬壳新品种。本专利技术获得的蛏类硬壳新品种贝壳硬度高、耐运输能力强,而且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使得本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如果无特殊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0018]实施例1
[0019]缢蛏硬壳家系构建及贝壳硬度性状遗传力评估
[0020]a、亲贝筛选:2018年10月1日,在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采捕缢蛏养殖群体,并从中挑选壳长为6cm左右的蛏种,用电子硬度计(表1)随机收集200粒个体的贝壳硬度数据,建立该性状的正态分布图,最终确定用电子硬度计以22 N.mm的压力筛选高贝壳硬度缢蛏亲贝100粒(表2)。
[0021]b、家系构建:用斧足注射5

羟色胺(0.04mM)和流水刺激相结合的方式,将缢蛏亲贝放入水温20

26℃、盐度12~15的烧杯中进行单个催产,采用一雄配三雌的巢式设计方法构建36个硬壳全同胞家系(包括12个半同胞家系),同时构建3个对照组家系。
[0022]c、幼虫培育及养成:受精孵化、幼虫培育、稚贝育成、池塘养殖等过程参照常规育苗及养殖管理方法,整个生长周期保证各家系培育密度一致,防止交叉污染。最终剩余27个全同胞家系(包括9个半同胞家系)和3个对照组家系。 d、遗传力评估:利用ASReml3.0软件
的个体动物模型对10月龄27个全同胞家系的贝壳硬度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缢蛏贝壳硬度性状的遗传力为0.32
±ꢀ
0.16,为中等强度遗传力,表明该性状可以通过群体选育方式获得遗传进展,硬壳家系及对照组家系贝壳硬度以及生长数据见表1。硬壳家系相比于对照组家系,平均贝壳硬度、壳长、壳宽、壳高、湿重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蛏类硬壳新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贝壳硬度性状的遗传力评估:构建全同胞家系,对蛏类生长和贝壳硬度性状的遗传力进行精准评估;b、亲本筛选:在蛏类繁殖季节,收集一定区域的优质种质资源作为硬壳亲本基础群,利用材料力学电子硬度计选择高贝壳硬度个体作为选育群体;c、人工催产:以b步骤中选育群体为亲本,于傍晚将亲贝清洗消毒后置于通风避光处阴干2

4h,采用斧足注射5

羟色胺和流水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人工催产;d、子代培育:以c步骤中亲本作为繁殖群体,以a步骤中遗传力评估结果为依据,按照常规贝类育苗的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高贝壳硬度的新品系G1代苗种;e、品系纯化:以d步骤的硬壳新品系G1作为亲本,重复c、d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获得遗传性能稳定的蛏类硬壳新品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遗传力评估是通过巢式设计构建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利用ASReml遗传评估软件,对硬壳新品系蛏类个体的壳高、壳长、壳宽、总重、贝壳硬度等性状计算其BLUP育种值和遗传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步骤中电子硬度计为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迎辉徐洪强莫天宝姚韩韩何琳何京林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