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52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冰箱,其中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包括直轴,所述直轴内具有第一上油油道,所述第一上油油道内装配有第一导油片,所述直轴的外周壁上构造有外螺旋槽,所述第一上油油道与所述外螺旋槽连通,且所述外螺旋槽处于所述曲轴与压缩机具有的气缸座的配合段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导油片直接内嵌于第一上油油道内,有效地保证了导油片与上油油道之间的同轴度,进而提升了上油效果。了上油效果。了上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冰箱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冰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的上油方式主要为离心式或螺旋式,且油泵组件均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曲轴下端连接,这就导致在两者组装过程中常规油泵组件与曲轴之间并不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存在轴线的偏离间距),油泵组件无法完全同轴地组装(冷轧)至曲轴,使得上油效果大打折扣,极端情况下容易造成油泵损坏或油泵具有的导油片脱落进曲轴中,从而压缩机无法上油,可靠性大大降低。具体而言,现有离心泵安装方式为将离心泵与曲轴下部外部过盈配合,安装过程经常导致油泵不在竖直方向上,与曲轴(具体为上油油道)的同轴度不能保证,降低上油效果;现有螺旋泵泵套与曲轴下部外部同样采用过盈配合,但内部的泵芯通过限位钢丝悬挂在泵套内部,运行过程中会有泵芯碰撞泵套的情况发生,与曲轴(具体为上油油道)的同轴度不能保证,降低上油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冰箱,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往复活塞式压缩机采用离心式或者螺旋式油泵组件上油,组装后不能保证与上油油道的同轴度导致上油效果不佳,且存在油泵组件中的导油片容易脱落无法上油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包括直轴,所述直轴内具有第一上油油道,所述第一上油油道内装配有第一导油片,所述直轴的外周壁上构造有外螺旋槽,所述第一上油油道与所述外螺旋槽连通,且所述外螺旋槽处于所述曲轴与压缩机具有的气缸座的配合段内。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曲轴还包括处于其远离油池的端头,所述第一上油油道远离所述油池的一侧依次连续设有第二上油油道及第一连通油道,所述第二上油油道内装配有第二导油片,所述第二导油片能够将所述第二上油油道内的润滑油经由所述第一连通油道输送至所述端头的端面处。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油片过盈配合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油油道内;和/或,所述第二导油片过盈配合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油油道内。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油油道、第二上油油道以及所述第一连通油道的通流面积依次减小。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上油油道、所述第一上油油道、所述第一连通油道的横截面皆为圆形,且所述第二上油油道及所述第一上油油道同轴设置。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油油道的直径为D1,10mm≤D1≤11mm,所述第二上油油道的直径为D2,5mm≤D1≤8mm,所述第一连通油道的直径为D3,2mm≤D3≤3mm;和/或,所述第一上油油道的轴向延伸长度为L1,20mm≤L1≤25mm,所述第二上油油道的轴向延伸长度为L2,20mm≤L2≤25mm。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油片的直线长度为L3,0.8≤L3/L1≤0.9;和/或,所述第二导油片的直线长度为L4,L4=L2。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通油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上油油道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a,15
°
≤a≤20
°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油片及第二导油片皆为螺旋导油片,且所述螺旋导油片的螺距为d,10mm≤d≤15mm;和/或,所述第一连通油道的通流面积沿着润滑油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头的端面上具有曲柄,所述曲柄的外圆周壁上构造有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通过构造于所述曲柄内的第二连通油道与所述外螺旋槽连通。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曲柄的端面上构造有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与所述第二连通油道连通;和/或,所述第一出油孔通过过油槽贯通至所述曲柄的端面。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上述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冰箱,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常规采用的离心式油泵组件或者螺旋式油泵组件,而采用导油片直接内嵌于第一上油油道内,有效地保证了导油片与上油油道之间的同轴度,进而提升了上油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的曲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的曲轴的透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2]1、曲轴;11、第一上油油道;12、外螺旋槽;13、第二上油油道;14、第一连通油道;15、曲柄;151、第一出油孔;152、第二出油孔;153、过油槽;16、第二连通油道;21、第一导油片;22、第二导油片;701、气缸座U型槽;702、气缸座储油部;703、气缸座本体;704、电机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包括曲轴1,曲轴1包括直轴,直轴内具有第一上油油道11,第一上油油道11内装配有第一导油片21,直轴的外周壁上构造有外螺旋槽12,第一上油油道11与外螺旋槽12连通,且外螺旋槽12处于曲轴1与压缩机具有的气缸座的配合段内。该技术方案中,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常规采用的离心式油泵组件或者螺旋式油泵组件,而采用导油片直接内嵌于第一上油油道11内,有效地保证了导油片与上油油道之间的同轴度,进而提升了上油效果,能够理解的是,该技术方案中的导油片内嵌的方式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组装方式,简化组装的同时防止导油片脱落的现象发生。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采用导油片取代了油泵组件,一方面降低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则杜绝了油泵损坏现象发生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第一导油片21例如可以采用金属粘合剂粘贴于第一上油油道11的内壁上,而作为一种优选地方案,第一导油片21
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于第一上油油道11的内壁上,连接更加可靠,不易脱落。
[0024]曲轴作为驱动压缩机往复压缩的关键部件,是行业内重点设计的方向之一。压缩机的泵油系统主要通过电机带动曲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油池中的冷冻油甩入曲轴内腔从而完成上油,但压缩机低频(22Hz—50Hz)运行时,过低的转速下,传统的一级油泵将冷冻油通过曲轴外螺旋槽运送至曲柄上方,使其甩入活塞销孔顶部,增大了排油量,没有关注到下部的润滑,使冷冻油无法充分泵入活塞润滑部对其润滑;同时,目前的一级油泵技术方案均使大部分冷冻油从曲柄部泵出,这也导致过高转速下,从曲柄出油孔排出的冷冻油不受控制直接导致参与压缩机制冷循环的冷冻油较多。
[0025]基于前述问题,曲轴还包括处于其远离油池的端头,该端头处于直轴的一端,第一上油油道11远离油池的一侧依次连续设有第二上油油道13及第一连通油道14,第二上油油道13内装配有第二导油片22,第二导油片22能够将第二上油油道13内的润滑油经由第一连通油道14输送至端头的端面处,从而使润滑油能够被泵送至该端头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1),所述曲轴(1)包括直轴,所述直轴内具有第一上油油道(11),所述第一上油油道(11)内装配有第一导油片(21),所述直轴的外周壁上构造有外螺旋槽(12),所述第一上油油道(11)与所述外螺旋槽(12)连通,且所述外螺旋槽(12)处于所述曲轴(1)与压缩机具有的气缸座的配合段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还包括处于其远离油池的端头,所述第一上油油道(11)远离所述油池的一侧依次连续设有第二上油油道(13)及第一连通油道(14),所述第二上油油道(13)内装配有第二导油片(22),所述第二导油片(22)能够将所述第二上油油道(13)内的润滑油经由所述第一连通油道(14)输送至所述端头的端面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片(21)过盈配合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油油道(11)内;和/或,所述第二导油片(22)过盈配合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油油道(13)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油油道(11)、第二上油油道(13)以及所述第一连通油道(14)的通流面积依次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油油道(13)、所述第一上油油道(11)、所述第一连通油道(14)的横截面皆为圆形,且所述第二上油油道(13)及所述第一上油油道(11)同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油油道(11)的直径为D1,10mm≤D1≤11mm,所述第二上油油道(13)的直径为D2,5mm≤D1≤8mm,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育君魏会军徐敏黄栋辉陈柱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