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油冷榨用的冷却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8495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油冷榨用的冷却降温装置,包括T型进料管及T型出料管,其中T型进料管与T型出料管之间均匀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上设置有过滤箱,其中过滤箱两侧的分流管内均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管道I,且管道I两端密封设置,所述分流管上还外套有管道II,其中分流管顶部设置有与管道II内壁连接的U型板,且U型板开口朝分流管上游端方向设置;所述管道II下游处设置有进水管,其中与进水管位置相反的管道I一端设置有贯穿分流管及管道II的出水管,且管道I另一端顶部设置有延伸至U型板开口内的连通管;所述过滤箱内设置有侧壁为网状结构的过滤盒,其中过滤盒一侧设置有与对应分流管下游端连通的进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油冷榨用的冷却降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油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茶油冷榨用的冷却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其中茶油采用冷榨工艺可保证其品质优良,不混入有害成分。冷榨得到的茶油温度一般70℃左右,且含有较多油渣,需要进行油渣分离和冷却,以便于储存,否则容易引起变质。
[0003]如公开号为CN209797900U的一种油茶冷榨用的辅助装置,其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却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如:1、未能充分对分流管内茶油进行冷却,同时也未充分利用冷却管内的冷却液;2、仅靠沉淀很难去除茶油中杂质,进而影响茶油的油渣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茶油冷榨用的冷却降温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一种茶油冷榨用的冷却降温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T型进料管及T型出料管,其中T型进料管水平端与T型出料管水平端之间均匀设置有分流管:
[0007]所述分流管上设置有过滤箱,其中过滤箱两侧的分流管内均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管道I,且管道I两端密封设置,所述分流管上还外套有管道II,其中分流管顶部设置有与管道II内壁连接的U型板,且U型板开口朝分流管上游端方向设置;
[0008]所述管道II下游处设置有进水管,其中与进水管位置相反的管道I一端设置有贯穿分流管及管道II的出水管,且管道I另一端顶部设置有延伸至U型板开口内的连通管;
[0009]所述过滤箱内设置有侧壁为网状结构的过滤盒,其中过滤盒一侧设置有与对应分流管下游端连通的进出口。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盒内设置有将进出口密封的过滤网,其中过滤网顶端通过合页与过滤盒内壁铰接,且过滤网顶部一侧通过弹簧与过滤盒对应内壁连接。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盒顶部向下凹陷有凹陷部,其中凹陷部内纵向设置有横杆,所述过滤箱顶部还扣有将过滤盒固定在其内部的箱盖。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箱下游处的分流管进口端内设置有截面为弧形的过滤罩,该过滤罩侧壁孔径小于过滤盒侧壁孔径,所述过滤罩上设置有外套在对应管道I上的套管,其中套管位于出水管上游处的管道I上,且套管一端与过滤盒侧壁相贴。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流管及管道II一端与过滤箱侧壁固定连接,其中分流管及管道II另一端与对应的T型进料管及T型出料管水平端固定连接,且管道II上包裹有隔热层。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道I长度不大于对应的分流管长度,其中管道I内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固定杆,且固定杆上设置有多组圆锥形导流座,所述导流座直径小于管道I内径,其中导流座的顶角端与对应的连通管同侧设置。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箱底部向下凹陷有弧形储存槽,其中储存槽上设置有排污管。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与过滤箱连通的冲洗管,其中冲洗管上设置有靠近于出水管处的电磁阀及靠近于过滤箱处的逆止阀。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管道II及管道I内流通的冷却液对分流管中的茶油进行冷却降温,以此达到对分流管内边沿处及中间处茶油同时进行冷却降温的目的,进而提升降温效率及效果,并且可充分提升冷却液的利用价值,防止能源浪费,同时还通过过滤盒及过滤罩以对茶油进行多级过滤以提升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0]图3是图2的其中一局部放大图;
[0021]图4是图2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0022]图5本专利技术中管道II的剖视图。
[0023]图中:1、T型进料管,2、T型出料管,3、分流管,4、过滤箱,5、管道I,6、管道II,7、U型板,8、进水管,9、出水管,10、连通管,11、过滤盒,12、合页,13、进出口,14、过滤网,15、弹簧,16、凹陷部,17、横杆,18、过滤罩,19、套管,20、固定杆,21、导流座,22、冲洗管,23、储存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5]一种茶油冷榨用的冷却降温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T型进料管1及T型出料管2,其中T型进料管1水平端与T型出料管2水平端之间均匀设置有分流管3:
[0026]使用时T型进料管1的竖直端与榨油机的出油口连接,其中榨油机中的茶油由T型进料管1的竖直端导入并经其水平端分流,而分流后的茶油则由分流管3导流至T型出料管2的水平端中,并最终汇集至T型出料管2的竖直端处排出,在上述过程中通过T型出料管1、分流管3及T型进料管2延长茶油的所流途径,使得茶油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然冷却。
[0027]所述分流管3上设置有过滤箱4,其中过滤箱4两侧的分流管内均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管道I5,且管道I5两端密封设置,所述分流管3上还外套有管道II6,其中分流管3顶部设置有与管道II6内壁连接的U型板7,且U型板7开口朝分流管3上游端方向设置,所述分流管3及管道II6一端与过滤箱4侧壁固定连接,其中分流管3及管道II6另一端与对应的T型进料管1及T型出料管2水平端固定连接,且管道II6上包裹有隔热层。
[0028]所述管道II6下游处设置有进水管8,其中与进水管8位置相反的管道I5一端设置有贯穿分流管3及管道II6的出水管9,且管道I5另一端顶部设置有延伸至U型板7开口内的连通管10;
[0029]所述过滤箱4内设置有侧壁为网状结构的过滤盒11,其中过滤盒11一侧设置有与对应分流管3下游端连通的进出口13。
[0030]如图2所示,流入上游处分流管3内的茶油在流经过滤箱4内时,其会经进出口流入过滤盒11内由其侧壁孔径进行过滤,接着经下游处分流管3流出,以此达到对茶油起到过滤
效果的目的。
[0031]当茶油在分流管3内流过时,通过进水管8将冷却液(清水)注入分流管3外侧的管道II6内,使其朝管道II6另一端方向流动,接着从U型板7开口流入其内部并最终流动至连通管10处,并经连通管10流入管道I5内,而管道I5内的冷却液流向其另一端并最终由出水管9排出。
[0032]在上述过程中通过管道II6及管道I5内流通的冷却液对分流管3中的茶油进行冷却降温,以此达到对分流管3内边沿处及中间处茶油同时进行冷却降温的目的,进而提升降温效率及效果,其中冷却液由管道II6流入管道I5内以对茶油进行冷却的同时,其可充分提升冷却液的利用价值,防止能源浪费。
[0033]与此同时通过U型板7加强管道II6与分流管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并且还可防止由进水管8导入管道II6内的冷却液在未对分流管3整个外壁进行冷却时,即由连通管10流入管道I5内的问题,而是使得通过U型板7对管道II6内的冷却液进行折流,以使冷却液在对分流管3外侧壁进行充分冷却后再流向连通管10处,最终流入管道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油冷榨用的冷却降温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T型进料管及T型出料管,其中T型进料管水平端与T型出料管水平端之间均匀设置有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上设置有过滤箱,其中过滤箱两侧的分流管内均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管道I,且管道I两端密封设置,所述分流管上还外套有管道II,其中分流管顶部设置有与管道II内壁连接的U型板,且U型板开口朝分流管上游端方向设置;所述管道II下游处设置有进水管,其中与进水管位置相反的管道I一端设置有贯穿分流管及管道II的出水管,且管道I另一端顶部设置有延伸至U型板开口内的连通管;所述过滤箱内设置有侧壁为网状结构的过滤盒,其中过滤盒一侧设置有与对应分流管下游端连通的进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油冷榨用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盒内设置有将进出口密封的过滤网,其中过滤网顶端通过合页与过滤盒内壁铰接,且过滤网顶部一侧通过弹簧与过滤盒对应内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油冷榨用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盒顶部向下凹陷有凹陷部,其中凹陷部内纵向设置有横杆,所述过滤箱顶部还扣有将过滤盒固定在其内部的箱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油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密黄欣良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金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