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837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盲区报警系统包括:壳体、导光结构和至少两个发光结构;壳体包括罩壳部和透光部;导光结构和至少两个发光结构位于罩壳部内,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发光颜色不同;导光结构包括出光区和至少两个进光区;出光区的位置对应于透光部,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位置分别对应至少两个进光区;导光结构被配置为能够将至少两个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线分别导向出光区,由透光部向外透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盲区报警系统,通过使用导光结构,能够将两个或以上的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线进行有效的传递,减少光损失;利用两种或以上的光线能够产生多种警示色彩,能够适用多种警示场景,提高报警系统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出行的普及,行车安全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而行车过程中,对于后方视野中驾驶员无法观察到的盲区进行适当的提醒,此功能也已成为各车辆的标准配置,以提升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0003]现有的盲区提醒产品,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帮助驾驶员有效的判断后方盲区内的真实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能够解决盲区报警系统无法帮助驾驶员有效判断盲区真实情况的问题。
[0005]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盲区报警系统,所述盲区报警系统包括:壳体、导光结构和至少两个发光结构;
[0007]所述壳体包括罩壳部和透光部;
[0008]所述导光结构和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位于所述罩壳部内,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发光颜色不同;
[0009]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出光区和至少两个进光区;所述出光区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透光部,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位置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两个进光区;
[0010]所述导光结构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线分别导向所述出光区,由所述透光部向外透出。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琥珀色和黄色中的至少两种。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至少两种。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结构包括线路板和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体与所述线路板连接;
[0014]所述线路板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体的发光颜色、发光亮度、闪烁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光处理结构;所述光处理结构包括反射镜、单面反射镜、菲涅尔透镜中的至少一种。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
[0017]所述第一导光体和所述第二导光体呈L形连接,所述至少两个进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上,所述出光区位于所述第二导光体上。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体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第一端;
[0019]所述发光结构包括第一发光结构和第二发光结构;
[0020]所述进光区包括第一进光区和第二进光区;所述第一进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进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侧面;
[0021]所述第一发光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所述第二发光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处理结构包括第一光处理结构和第二光处理结构;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
[0023]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为单面反射镜,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为菲涅尔透镜。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体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第一端;
[0025]所述发光结构包括第一发光结构和第二发光结构;
[0026]所述进光区包括第一进光区和第二进光区;所述第一进光区和所述第二进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侧面;
[0027]所述第一发光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所述第二发光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体包括第一光处理结构和第二光处理结构;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
[0029]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为单面反射镜,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为单面反射镜或反射镜中的至少一种。
[0030]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公开中任一项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以及整车控制器、接近物检测装置和后视镜;
[0031]所述接近物检测装置、所述盲区报警系统分别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性连接;
[0032]所述接近物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接近物的状态,并将检测信息反馈至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息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发光状态;
[0033]所述罩壳部位于所述后视镜内,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后视镜的镜面。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后视镜的镜面的角落;
[0035]和/或,
[0036]所述接近物检测装置包括摄像头、位置传感器、车载雷达中的至少一种。
[003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38]本技术盲区报警系统,通过使用导光结构,能够将两个或以上的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线进行有效的传递,减少光损失;利用两种或以上的光线能够产生多种警示色彩,能够适用多种警示场景,提高报警系统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盲区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是图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2]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盲区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4是图2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4]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004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0047]01、盲区报警系统;
[0048]1、壳体;11、罩壳部;12、透光部;2、导光结构;21、出光区;22、进光区;221、第一进光区;222、第二进光区;23、光处理结构;231、第一光处理结构;232、第二光处理结构;24、第一导光体;25、第二导光体;3、发光结构;31、线路板;32、发光体;33、第一发光结构;34、第二发光结构;
[0049]4、后视镜;41、镜面;
[0050]5、整车控制器;6、接近物检测装置;7、转向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5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52]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内”、“外”、“前”、“后”、“侧”等,以盲区报警系统的布置方位为基准,其中,以壳体内部区域为内,以壳体外部区域为外,两端之间的部分为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报警系统(01)包括:壳体(1)、导光结构(2)和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所述壳体(1)包括罩壳部(11)和透光部(12);所述导光结构(2)和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位于所述罩壳部(11)内,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颜色不同;所述导光结构(2)包括出光区(21)和至少两个进光区(22);所述出光区(21)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透光部(12),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位置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两个进光区(22);所述导光结构(2)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发出的光线分别导向所述出光区(21),由所述透光部(12)向外透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颜色分别为红色、琥珀色、黄色中的至少两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蓝色中的至少两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结构(3)包括线路板(31)和至少一个发光体(32);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体(32)与所述线路板(31)连接;所述线路板(31)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体(32)的发光颜色、发光亮度、闪烁频率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2)还包括光处理结构(23);所述光处理结构(23)包括反射镜、单面反射镜、菲涅尔透镜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2)包括第一导光体(24)和第二导光体(25);所述第一导光体(24)和所述第二导光体(25)呈L形连接,所述至少两个进光区(22)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24)上,所述出光区(21)位于所述第二导光体(25)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体(25)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24)的第一端;所述发光结构(3)包括第一发光结构(33)和第二发光结构(34);所述进光区(22)包括第一进光区(221)和第二进光区(222);所述第一进光区(221)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24)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进光区(222)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24)的侧面;所述第一发光结构(33)的位置对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宗琴吴磊磊陈现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