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奈普酶在制备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329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替奈普酶在制备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经研究发现,通过改构天然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基因,由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生产而获得的替奈普酶,其可以应用于制备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组合物中,通过将含有替奈普酶的药物组合物制成动冻干粉针,采用静脉内推注的方式进行给药,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优异的溶栓效果,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替奈普酶在制备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尤其是涉及替奈普酶在制备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只占20%左右,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卒中患者总数的85%,定义为因脑动脉狭窄、脑动脉内形成血栓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堵塞脑动脉,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急性缺血性卒中一般是指发病2周内的缺血性卒中,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智力障碍、感觉障碍为主要特征,并伴随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预后多不满意,可完全恢复正常者只占少数,致残率极高。
[0003]在全世界范围内,卒中多年来的发病率、死亡率在疾病谱中一直处于前三位。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卒中发病率为185~219/10万人,每年新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亡人数约150万,存活的患者中约有3/4残疾。近年研究显示,我国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一个月时病死率约为3.3%~5.2%,三个月时病死率9%~9.6%,死亡/残疾率为34.5%~37.1%,一年病死率11.4%~15.4%,死亡/残疾率33.4%~44.6%。
[0004]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使堵塞血管重新开通,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研究显示,缺血的周边存在半暗带,血流仍处在泵衰竭阈值之上,神经功能缺损或基本丧失,但神经元仍然存活,若能在有效时间窗内恢复血供,可以避免半暗带大部分脑细胞缺血性坏死,潜在的缺血半暗带组织已经被明确证实可存活至24h。
[0005]溶栓药发展至今,共经历了3代产品。代表药物分别为:第一代链激酶、尿激酶;第二代阿替普酶、尿激酶原;第三代瑞替普酶、替奈普酶。第二代较第一代的进步在于特异性增强,提高了血管开通率;第三代较第二代的进步在于半衰期延长,改善了给药方式。
[0006]替奈普酶是一种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改构体(rhM

tPA,TNK

tPA,tenecteplase),其是通过改构天然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基因,由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生产而获得的。与天然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相比,替奈普酶的具体改构为:103位由天门冬酰胺(N)替代苏氨酸(T),117位由谷氨酰胺(Q)替代天门冬酰胺(N),296

299位的4个氨基酸(K

H

R

R)由4个丙氨酸(A)替代。
[0007]研究发现替奈普酶具有良好的溶栓效果,但是未有报导其可以应用于制备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替奈普酶在用于制备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中新用途。
[0009]为达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替奈普酶在制备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0011]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为粉剂。
[0012]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冻干粉针。
[0013]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的给药方式为静脉内推注。
[0014]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的用药方法为:以冻干粉针用注射用水复溶后5到10秒一次性静脉推注使用。
[0015]替奈普酶的溶栓机制与天然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相同,均是通过激活血栓表面的纤溶酶原而启动机体的纤溶系统。
[0016]在纤溶过程中,tPA分子在Arg275

Ile276位置被蛋白酶切割,形成活性更高的双链分子,N端275个氨基酸残基形成重链,C端252个氨基酸形成轻链,轻、重链之间由一个二硫键相连。
[0017]重链含4个结构域,即

指形区(又称F区),含纤维蛋白结合位点;

表皮生长因子区(又称E区),通过介导tPA与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影响药物的半衰期;

K1区;

K2区,含纤维蛋白结合位点。轻链与胰蛋白酶高度同源,含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由组氨酸(His)322、精氨酸(Asp)371和丝氨酸(Ser)478组成活性中心,催化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纤溶酶原在无纤维蛋白存在时,与tPA仅有较低的亲和力,因此,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tPA只激活血栓附近的纤溶酶原,使血栓溶解,而不会引起全身的出血倾向。
[0018]替奈普酶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第三代溶栓药,在天然t

PA的基础上,突变了T、N、K三个位点,因此得名“TNK

tPA”,获得了如下特性:
[0019]①
延长了血浆半衰期:3~8分钟延长至18~20分钟;
[0020]②
增强对纤维蛋白的特异性:为天然t

PA的14倍;
[0021]③
增强对抑制剂PAI

1的抗性:为天然t

PA的80倍。
[0022]上述特性使替奈普酶能以超短时间、较低剂量给药(静脉推注给药),达到和天然t

PA类似的药效。
[0023]替奈普酶及其便捷的给药方式(5~10秒单次静脉推注),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快速溶栓,挽救生命。
[0024]TNK

tPA在天然tPA基础上,突变了三个位点。用Asn、Glu和Ala

Ala

Ala

Ala代替tPA天然分子中Th103、Asn117和Lys296

His

Arg

Arg299位点氨基酸,与天然tPA一样由527个氨基酸构成,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
[0025]分子式:C2561H3919N7470781S40
[0026]相对分子量:58924Da(脱糖还原)
[0027]完整分子量:63kDa(液质联用)
[0028]二硫键:质谱检测17对二硫键,与理论数量一致。
[0029]糖基化修饰:本品经酶解和液质分析,在N103、N184、N448位点处含有N糖基化位点,T62位点含有O糖基化位点,各批次鉴定糖修饰位点与理论一致。根据N184位有无糖基化分为Ⅰ和Ⅱ型TNK

tPA,Ⅰ型184位点有N糖基化修饰,Ⅱ型184位点无糖基化修饰。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经研究发现,通过改构天然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基因,由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生产而获得的替奈普酶,其可以应用于制备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组合物中,通过将含有替奈普酶的药物组合物制成动冻干粉针,采用静脉内推注的方式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替奈普酶在制备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为粉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冻干粉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君秦寿亭张文学陈太标花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丰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