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气电导率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823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气电导率检测装置,包括变送器、以及沿样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比电导率流通池、阳离子树脂柱、氢导电导率流通池和脱气电导率流通池;在比电导率流通池内设有比电导率传感器,在氢导电导率流通池内设有氢电导率传感器,在脱气电导率流通池内设有脱气电导率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加热除气原理,将样水中可挥发性成分(二氧化碳)去除,稳定有效,可以精准监测样水中杂质水平,避免二氧化碳影响;并且,利用未加热的样水对加热脱气后的样水进行冷却,同时通过加热脱气后的样水对进入加热器内的样水提前预热,可有效避免热量流失,不需要耗费循环冷却水,较为节能。较为节能。较为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气电导率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导率检测装置,具体是一种脱气电导率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脱气电导率就是水样经过脱气后的氢电导率,脱气主要是测量时指去掉水样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空气泄露和冷却水的内漏,再生水,离子交换树脂和厂级加药系统,它不但在闭式循环水中产生腐蚀,而且遮蔽循环段冷凝集早期pH及电导率的测量,所以除去二氧化碳是极其重要的。
[0003]脱气电导率测量意义:近年来随着大量超临界机组的建设运营,凝汽器设备也更佳庞大和复杂,从安装、运行和设备状况来看,凝汽冷却管存在的泄露和凝结水系统中的真空严密性问题仍较为普遍,采用传统的监测手段无法有效甄别凝汽器真空度不佳和微量渗漏现象。氢电导率所表征的是危害较大的氯离子、有机物和二氧化碳的综合水平,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脱气电导率在氢电导率的基础上,剔出二氧化碳的影响,主要反映危害性较大的氯离子和有机物含量的水平。采用对凝结水氢电导率和脱气电导率联合测试技术,可以实现对其中氯离子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监控,有效识别传统方法无法甄别的凝结水系统故障(包括凝汽器真空度不佳和微量渗漏),为设备检修提供依据。
[0004]目前,脱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沸腾法、气体吹扫法、膜脱气法。在使用沸腾法脱气后,需要对水样进行冷却,需要耗费大量的循环冷却水,不够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气电导率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脱气电导率检测装置,包括变送器、以及沿样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比电导率流通池、阳离子树脂柱、氢导电导率流通池和脱气电导率流通池;在比电导率流通池内设有比电导率传感器,在氢导电导率流通池内设有氢电导率传感器,在脱气电导率流通池内设有脱气电导率传感器;所述比电导率传感器、氢电导率传感器和脱气电导率传感器分别与变送器连接;
[0008]在氢导电导率流通池与脱气电导率流通池之间设有热交换器和加热器,所述热交换器的冷媒进口通过管道与氢导电导率流通池的出口导通连接,热交换器的热媒出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器的进口导通连接;
[0009]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的热质进口导通连接,热交换器的冷质出口通过管道与脱气电导率流通池的进口导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比电导率流通池的进口导通连接有进样管,在进样管上沿样水流动方向依序设有节流阀和流量计。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阳离子树脂柱的顶部导通连接有树脂柱排气
管,在树脂柱排气管上设有树脂柱排气阀。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气电导率流通池的顶部导通连接有溢流管。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交换器的顶部导通连接有热交换泄压管,在热交换泄压管上设有热交换泄压阀。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器的顶部导通连接有加热泄压管,在加热器外连接有温控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热交换器和加热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在采样沸腾法进行脱气时,样水经热交换器的冷媒进口、热媒出口进入加热器内,将样水加热到当地大气压对应的沸点,达到脱气效果。加热脱气后的样水经热质进口、冷质出口进入脱气电导率流通池的过程中,与未加热的样水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样水进行电导电极测量,从而得到真实的水质氢电导率值。
[0017]本技术基于加热除气原理,将样水中可挥发性成分(二氧化碳)去除,稳定有效,可以精准监测样水中杂质水平,避免二氧化碳影响;并且,利用未加热的样水对加热脱气后的样水进行冷却,同时通过加热脱气后的样水对进入加热器内的样水提前预热,可有效避免热量流失,不需要耗费循环冷却水,较为节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种脱气电导率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进样管;2、节流阀;3、流量计;4、比电导率流通池;5、比电导率传感器;6、阳离子树脂柱;7、氢导电导率流通池;8、氢电导率传感器;9、热交换器;10、加热器;11、脱气电导率流通池;12、脱气电导率传感器;13、树脂柱排气阀;14、树脂柱排气管;15、溢流管;16、热交换泄压阀;17、热交换泄压管;18、加热泄压管;19、变送器;20、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1]请参阅图1,一种脱气电导率检测装置,包括变送器19、以及沿样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比电导率流通池4、阳离子树脂柱6、氢导电导率流通池7和脱气电导率流通池11;所述阳离子树脂柱6使用透明塑料瓶作为离子交换柱,更换方便。阳离子树脂柱6将阳离子去除,水样中仅留下阴离子(如C1‑
,SO
42

,PO
43

,NO3‑
,HCO
32

和F

)和相应的氢离子,而水中的氢氧根离子则与氢离子中和消耗掉,不在电导中反映。在比电导率流通池4内设有比电导率传感器5,测量树脂柱前样水的电导率值;在氢导电导率流通池7内设有氢电导率传感器8,测量流经树脂柱样水的电导率值;在脱气电导率流通池11内设有脱气电导率传感器12,测量脱气样水的电导率值;所述比电导率传感器5、氢电导率传感器8和脱气电导率传感器12分别与变送器19连接,可同时监测样水的比导、氢导、计算pH、氨含量、流量、脱气氢导等多个参数。
[0022]在氢导电导率流通池7与脱气电导率流通池11之间设有热交换器9和加热器10,所述热交换器9的冷媒进口通过管道与氢导电导率流通池7的出口导通连接,热交换器9的热
媒出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器10的进口导通连接;加热器10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9的热质进口导通连接,热交换器9的冷质出口通过管道与脱气电导率流通池11的进口导通连接。本技术基于加热除气原理,将样水中可挥发性成分(二氧化碳)去除,稳定有效,因此,脱气氢电导率可以精准监测样水中杂质水平,避免二氧化碳影响。使用时,未加热的样水在热交换器9内与加热后的样水进行热交换。
[0023]进一步的,所述比电导率流通池4的进口导通连接有进样管1,在进样管1上沿样水流动方向依序设有节流阀2和流量计3,便于流量调节和流量观察。
[0024]进一步的,所述阳离子树脂柱6的顶部导通连接有树脂柱排气管14,在树脂柱排气管14上设有树脂柱排气阀13。
[0025]进一步的,所述脱气电导率流通池11的顶部导通连接有溢流管15。
[0026]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9的顶部导通连接有热交换泄压管17,在热交换泄压管17上设有热交换泄压阀16。
[0027]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10的顶部导通连接有加热泄压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气电导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送器(19)、以及沿样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比电导率流通池(4)、阳离子树脂柱(6)、氢导电导率流通池(7)和脱气电导率流通池(11);在比电导率流通池(4)内设有比电导率传感器(5),在氢导电导率流通池(7)内设有氢电导率传感器(8),在脱气电导率流通池(11)内设有脱气电导率传感器(12);所述比电导率传感器(5)、氢电导率传感器(8)和脱气电导率传感器(12)分别与变送器(19)连接;在氢导电导率流通池(7)与脱气电导率流通池(11)之间设有热交换器(9)和加热器(10),所述热交换器(9)的冷媒进口通过管道与氢导电导率流通池(7)的出口导通连接,热交换器(9)的热媒出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器(10)的进口导通连接;加热器(10)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9)的热质进口导通连接,热交换器(9)的冷质出口通过管道与脱气电导率流通池(11)的进口导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厚春刘百志刘丽萍杨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宇沃特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