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7982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34
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电磁屏蔽连接器,其构成简单且能小型化,能从外部容易地进行屏蔽电线的接地的确认。电磁屏蔽连接器(10)具有:在屏蔽电线(24)装配端子(26)而构成的带端子的屏蔽电线(28);绝缘性的内壳体(30),具有第一端子嵌合用开口(58)和第一电线插通用开口(56),收纳带端子的屏蔽电线(28)的端子(26);屏蔽套(48),在屏蔽电线(24)中与屏蔽电线(24)的屏蔽构件(46)连接,在比端子(26)靠屏蔽电线(24)侧外装安装于屏蔽电线(24);导电金属制的外壳体(32),具有第二端子嵌合用开口(72)和第二电线插通用开口(66),收纳内壳体(30),与屏蔽套(48)连接;以及接地部(78、80),设置于外壳体(32),能与外部的接地构件(12)连接。能与外部的接地构件(12)连接。能与外部的接地构件(12)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磁屏蔽连接器


[0001]本公开涉及电磁屏蔽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等中,使用具备电磁屏蔽功能的电磁屏蔽连接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8

5583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电磁屏蔽连接器:其具有内壳体的外侧配置有屏蔽壳、进一步在屏蔽壳的外侧配置有外壳体的多层结构,所述内壳体收纳带屏蔽电线的端子,所述带屏蔽电线的端子在屏蔽电线的末端连接有端子。并且,使将屏蔽电线的芯线包围的编织线等屏蔽构件借助外嵌于屏蔽电线的屏蔽套与屏蔽壳导通,进一步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屏蔽壳导通而得到电磁屏蔽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558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但是,现有结构的电磁屏蔽连接器由于内壳体、屏蔽壳、外壳体的多层结构,而固有构成复杂、大型化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也包括难以从外部确认屏蔽壳的接地可靠地进行的问题。
[0005]因此,公开一种新颖结构的电磁屏蔽连接器,其构成简单且能小型化,能从外部容易进行屏蔽电线的接地的确认。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6]本公开的电磁屏蔽连接器具有:在屏蔽电线的末端装配端子而构成的带端子的屏蔽电线;绝缘性的内壳体,具有第一端子嵌合用开口和第一电线插通用开口,收纳所述带端子的屏蔽电线的所述端子;屏蔽套,在所述屏蔽电线的所述末端与所述屏蔽电线的屏蔽构件连接,在比所述端子靠所述屏蔽电线侧外装安装于所述屏蔽电线;导电金属制的外壳体,具有第二端子嵌合用开口和第二电线插通用开口,收纳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屏蔽套连接;以及接地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能与外部的接地构件连接。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公开,能提供如下新颖结构的电磁屏蔽连接器:其构成简单且能小型化,能从外部容易进行屏蔽电线的接地的确认。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电磁屏蔽连接器和装配于箱体的对方侧连接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图2所示的电磁屏蔽连接器的底面侧观看的情况下的立体图(为了容易理解,将嵌合螺栓省略)。图4是沿着图1的长度方向剖切的情况下的纵向剖视放大图。图5是沿着图1的长度方向剖切的情况下的另一纵向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电磁屏蔽连接器,(1)具有:在屏蔽电线的末端装配端子而构成的带端子的屏蔽电线;绝缘性的内壳体,具有第一端子嵌合用开口和第一电线插通用开口,收纳所述带端子的屏蔽电线的所述端子;屏蔽套,在所述屏蔽电线的所述末端与所述屏蔽电线的屏蔽构件连接,在比所述端子靠所述屏蔽电线侧外装安装于所述屏蔽电线;导电金属制的外壳体,具有第二端子嵌合用开口和第二电线插通用开口,收纳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屏蔽套连接;以及接地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能与外部的接地构件连接。
[0010]根据本公开的电磁屏蔽连接器,通过将带端子的屏蔽电线的端子收纳于绝缘性的内壳体以确保绝缘性,并且将收纳内壳体的外壳体设为导电金属制,从而能够不需要在现有结构中需要的将内壳体覆盖的屏蔽壳。由此,与形成为内壳体、屏蔽壳以及外壳体的多层结构的现有结构的电磁屏蔽连接器相比,构成变得简单并且能实现小型化。
[0011]而且,因为外壳体为导电金属制,所以与具备屏蔽壳的现有结构同样,能够抑制来自连接器的电磁波的辐射。进一步地,与屏蔽电线的屏蔽构件连接的屏蔽套露出到内壳体的外部并与导电金属制的外壳体连接,在外壳体设置有能与外部的接地构件连接的接地部。由此,使屏蔽电线的屏蔽构件接地的结构也能简化,能从外部容易确认屏蔽电线的接地,也能实现组装性的提高。
[0012](2)优选的是,所述外壳体的所述接地部设置于中间隔着所述第二端子嵌合用开口的两侧。这是因为:通过在端子与对方侧端子的触点部露出的第二端子嵌合用开口的两侧设置接地部,能够在电流流动的触点部的前后设置屏蔽电线的接地点,能良好地抑制电磁波的辐射,能防止乃至减少噪声泄漏等的问题的发生。
[0013](3)在上述(2)中,优选的是,所述接地部具有朝向所述外部的接地构件突出的凸状,设置于在中间隔着所述第二端子嵌合用开口的所述两侧分散的三处以上。这是因为:能将屏蔽电线的接地点设置于在电流流动的触点部的前后分散的三处以上,能一并实现电磁波辐射的良好抑制和外壳体的稳定固定。特别是,因为接地部具有朝向外部的接地构件突出的凸状,所以外壳体向接地构件的固定状态的确认变得容易,能实现组装作业性的提高。
[0014](4)优选的是,所述外部的接地构件是安装有对方侧连接器的导电金属制的箱体,在所述接地部设置有贯穿孔,在所述贯穿孔中贯穿为了将所述外壳体固定于所述箱体而使用的嵌合螺栓。这是因为:在接地部设置有嵌合螺栓贯穿的贯穿孔,所以能利用原来需要的嵌合螺栓用的贯穿孔的形成区域来设置接地部,能有助于连接器的小型化。而且,能可靠地防止接地部从箱体分离等的发生。
[0015](5)优选的是,在所述屏蔽套的所述内壳体侧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与所述内壳
体卡合;和连接部,与所述卡合部配置于相同的轴方向位置,向所述外壳体连接。这是因为:通过在屏蔽套的内壳体侧的端部设置向内壳体的卡合部,能够使屏蔽套从内壳体的露出可靠并且将内壳体用屏蔽套可靠地定位固定,能以较少的部件数量确保端子的绝缘性。进一步地,通过在屏蔽套中,向外壳体的连接部与卡合部设置于相同的轴方向位置,从而能实现屏蔽套、包括屏蔽套的电磁屏蔽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的小型化。
[0016]<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电磁屏蔽连接器的具体例。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17]<实施方式1>以下,一边参照图1至图5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电磁屏蔽连接器10固定于逆变器等电气设备的箱体12的一部分。详细地,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电磁屏蔽连接器10与合成树脂制的对方侧连接器16在高度方向嵌装而被固定,对方侧连接器16使用螺钉14固定于导电金属制的箱体12。此外,以下将Z方向作为上方,将Y方向作为宽度方向,将X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前方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标注注附图标记,对其他构件省略附图标记。
[0018]<对方侧连接器16>如图2所示,在对方侧连接器16设置有向高度方向的上方(Z方向)突出的一对对方侧端子18、18。另外,在各对方侧端子18的顶端部装配有绝缘性的盖20,在各对方侧端子18的除顶端部以外的部位的周围分别设置有一对侧壁22、22。由此,可有利地防止作业人员等的手指接触对方侧连接器16的金属制的部位。
[0019]<电磁屏蔽连接器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磁屏蔽连接器,具有:在屏蔽电线的末端装配端子而构成的带端子的屏蔽电线;绝缘性的内壳体,具有第一端子嵌合用开口和第一电线插通用开口,收纳所述带端子的屏蔽电线的所述端子;屏蔽套,在所述屏蔽电线的所述末端与所述屏蔽电线的屏蔽构件连接,在比所述端子靠所述屏蔽电线侧外装安装于所述屏蔽电线;导电金属制的外壳体,具有第二端子嵌合用开口和第二电线插通用开口,收纳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屏蔽套连接;以及接地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能与外部的接地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屏蔽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壳体的所述接地部设置于中间隔着所述第二端子嵌合用开口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岛诚道木村章夫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